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高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充分满足搬迁群众对“菜篮子”“钱袋子”的需求,昌宁县鸡飞镇邑等村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探索出了用好家门口方寸地,打造安置区“一元微菜园”的惠民举措。许多搬迁户再次种上了“放心地”,吃上了“安心菜”,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而且这些整齐划一、绿意盎然的菜园,也让乡村生活充满了生机。
一、背景
鸡飞镇邑等村距县城18公里,国土面积36.15平方千米,共有17个村民小组,现有群众678户2716人。交通便利,区位独特,以烤烟、香料烟、甘蔗、核桃、玉米、水稻以及畜牧养殖为主要产业,先后获得“市级AAA级美丽乡村”“昌宁县十佳基层党组织”等称号。邑等村小坡头安置区共有180户399人,安置区成立了凤迎小区党支部,有党员39名,预备党员2名。闲置土地面积:微菜园使用涉及60户,5632.8平方米,香料烟棚使用涉及15户,6866平方米,甘蔗承租18.5亩。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深谋划,合理规划提高闲置土地资源“利用率”。邑等村因地制宜,用活安置区周边零散闲置土地资源,赋予闲置土地新使命。通过以按户申请,每平方米1元钱租金的形式租赁给安置区群众,打造“一元微菜园”农耕场所,做到“家家有地种、人人有菜吃”,打消了搬迁群众对于老旧地基“无地可种,无菜可栽”的顾虑和担忧。
(二)拓思路,丰富内容增加作物种植“收益率”。邑等村“一元微菜园”在传统种植自给自足的青菜、豆角等蔬菜瓜果作物外,不断拓宽思路,切实站在群众的角度,拓展出更多方便、快捷,能够为群众带来额外经济收益的运作形式。如:租赁给香料烟种植户作为日常育苗点、搭建调制棚和烟叶晾晒房等功能使用,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对于面积稍大的闲置地块,则租赁给甘蔗种植户作为甘蔗种植用地使用,为甘蔗产业的发展增添“一元”的力量。
(三)促协调,统筹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成功率”。作为打造安置区“一元微菜园”的初衷之一,守住村集体资产,稳固村集体经济也是邑等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合理规划“一元微菜园”,制定以租赁形式使用的方法,既避免了空地荒地私搭乱建、无人管理,村集体资产流失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在规范管理下促进广大群众逐渐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共治氛围,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改善了村容村貌,丰富了基层治理经验,真正做到了群众愿意、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
三、经验启示
鸡飞镇邑深入推进作风效能建设,落实为民办实事,动员搬迁户打造“一元微菜园”,实现了农户节支增收、闲置资产集约化利用、村集体经济壮大、乡村治理有效的四赢局面。
(一)投资少,效益大。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如何盘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房前屋后未硬化的空闲地、村庄内犄角旮旯零星边角地、环境整治清理出的抛荒地等,让其更好地体现价值、发挥作用,等待人们去破题。鸡飞镇用活安置区周边零散闲置土地资源,赋予闲置土地新使命。通过以按户申请,每平方米1元钱租金的形式租赁给安置区群众,打造“一元微菜园”农耕场所,做到“家家有地种、人人有菜吃”,打消了搬迁群众对于安置区“无地可种,无菜可栽”的顾虑和担忧,解决了搬迁群众的“菜篮子”问题,许多搬迁户再次种上了“放心地”,吃上了“安心菜”。而种植成熟的菜,既可实现农户自给自足,村两委也会统一利用收取的“一元租金”回购时鲜蔬菜赠送给低保户、困难户等。同时,鸡飞镇积极探索打造“风景+风貌+产业”融合模式,推动“微菜园”向“村集体经济菜园”发展壮大,写实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二)寄乡愁,美村景。鸡飞镇坚持“三多三少”原则,即多绿化少硬化、多利用少浪费、多整合少零碎,以“取用”和“改造”相结合。动员农户就地取材搭建微菜园,就地取用竹片、拆除房屋后的瓦片、红砖等本土材料,搭建成微菜园的栅栏、矮墙等,最大限度实现变废为宝。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打造更美丽、更规范、更实用的“一元微菜园”,并让搬迁户充分参与进来,自己动手建设播种,集思广益探索“风景+风貌+产业”的融合模式,抓好抓实“家在园中、村在景中”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增加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效能,也进一步提升了搬迁户主人翁意识,不断绘就一幅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三)强党建,促治理。秉持“党建统领、群众主体、因地制宜、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开展“党建+”模式,整合了基层一线网格员,把搬迁群众管理职责纳入网格,充分动员农户打造微菜园,增强农户内生动力,进一步创新了“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鸡飞镇党委动员邑等村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开启微菜园的创建工作,帮助群众平整土地、种植蔬菜,采取党支部认领、党员志愿者与村民共同管护的形式,打造“一元微菜园”。在打造“微菜园”过程中,镇党委将安置区纳入“微网格”治理体系,严格管控私搭乱建等情况,着力打好“拆”“改”“护”组合拳,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配置,以“微菜园”实现闲置资产、土地盘活“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