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木城乡坚持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紧扣“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个方面建设目标,巧用“加减乘除”法,围绕“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境防控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6个现代化,以点带面,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巧用“加法”,“添砖加瓦”强组织。研究制定《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实施方案》,坚持“一把手”工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专班,推行一村一方案、一人包一村、把所有任务转化为项目,定人、定点、定责任,稳步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通过召开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场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向村民讲清楚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导向,让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号召村里党员干部纷纷带头,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拆除老旧废弃房屋,开展村内村外、户内户外环境卫生整治,就地取材建设花台,种植果树花草。算好“加”法,把“一花独放”转变为“百花齐放”。
善用“减法”,“聚焦短板”惠民生。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各村存在的短板弱项,查缺补漏,不断改善全面补齐“道路交通、两污处理、人居环境”短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羊”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严格落实整治人居环境,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等制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放养家禽等现象,开展“两污”治理,做好“减”法,调整完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
活用“乘法”,“兴边富民”重发展。坚持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疫情防控等工作相结合,整合“强边固防”示范村、兴边富民等项目,统筹谋划,系统布局,互推互进,不断放大乘数效应。同时,围绕“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由合作社牵头盘活土地资源,鼓励群众种植甘蔗、烤烟等经济作物,积极引进香料烟、咖啡、坚果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目前主要发展的产业有甘蔗、烤烟、香料烟、坚果、芒果、生猪及肉牛养殖等。不断增强边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妙用“除法”,“对症下药”盯治理。坚持以强边固防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为统揽,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境防控现代化、边民思想观念现代化”任务,全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设疫情防控卡点,值勤人员市级强边固防突击队员24小时值守;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责任,设立村级段长对19.71公里边境线采取划段包干负责制,每日开展巡逻;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设置,在边境一线构筑起“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的边境防控“铜墙铁壁”。同时通过村规民约引领在移风易俗上做细除法,构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正当时,全乡将持续用好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实实在在抓推动、抓落实,实现村庄“硬件”“软件”全面提升,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