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定点帮扶工作信息
第6期
保山市“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3月16日
本期要目:
·施甸县杨家山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实战演练
·隆阳区荒田村组织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文明公约宣传活动
·昌宁县马家田村三个到位推动“红色劳务”助力乡村振兴
·“红包”裹爱心 春满镇宝村
【工作动态】
施甸县杨家山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实战演练
为提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杨家山社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实战演练。
2月27日,杨家山社区李家小组一名外出务工人员从杭州回乡后,不认真执行居家健康监测要求,私自出门,于4天后行程码由绿码变为红码,确定为“阳性确诊病例密接人员”。杨家山社区及驻村工作队员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下设排查、宣传、管控3个工作组,分成3个片区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统一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
二是全面排查。网格化、地毯式开展对“阳性确诊病例密接人员”返乡以来接触人员进行摸排。经摸排,与之密切接触者57人,其中,在定点隔离酒店集中隔离54人,在李家小组居家观察3人。
三是区域封控。对李家小组进行封控,设立四个卡点,每个卡点安排2人值守,并配备了相关疫情防控物资。
四是开展消杀工作。抽调5名人员为消杀工作人员,由社区卫生院进行工作培训,对李家小组进行第9次全面消杀。
五是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由各十户长向所负责区域村民宣传引导,安抚群众情绪,维护辖区稳定。每天对所负责区域农户进行体温监测。关注酒店集中隔离人员工作群,安抚隔离人员情绪,并做好隔离人员家属情绪纾解及解释工作。
通过实战演练,杨家山社区更好地提升了应对疫情突发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并在演练中找到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短板和弱项。下步工作中杨家社区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切实把疫情防控短板补齐,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十户联防主体责任,科学防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供稿)
隆阳区荒田村组织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文明公约宣传活动
为扎实推进东河流域水污染整改治理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直排入河现象,打造洁净美丽的村容村貌,近日,隆阳区瓦渡乡荒田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村民文明公约宣传活动,营造爱护环境、保护水源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环境整治,清理生活垃圾。持续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和河岸垃圾、沿村公路、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垃圾围村”等问题。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全体村、组干部集中学习了污水治理的意义及内容,同时按照“挂片包组”的分工安排,组织村组干部对荒田河流域的农户面对面进行宣传讲解,做到不漏一户,不留死角,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村级广播、宣传栏、横幅、微信群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为污水治理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三是强化健康教育,确保常态管控。通过农村大喇叭、召开户长会等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和不卫生习惯带来的危害,提高村民卫生环保意识。将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纳入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畜禽乱撒乱跑、粪污乱排乱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团市委 供稿)
【经验交流】
昌宁县马家田村
三个到位推动“红色劳务”助力乡村振兴
为持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马家田村在挂联单位市人大常委会的帮助下,坚持党建引领,以摸排到位、宣传到位、服务到位为抓手,充分挖掘村人力资源禀赋,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推动“红色劳务”工作取得实效,从而达到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
摸排到位清底数。持续发挥“五组一联”工作模式优势,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员+群众”网格化管理体系,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党员对全村劳动力人员信息进行全面摸排,做到“人员清、需求明、意愿准”。截至目前,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暨招聘会3场,涉及返乡人员100多人,分片包租干部面对面与返乡人员座谈11次,及时了解群众担心顾虑和具体需求,为有针对性开展“红色劳务”输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宣传到位广动员。为全面宣传红色劳务输出政策,动员广大群众外出务工。坚持“政策宣传”和“示范带动”两手抓,充分利用村组干部会议、党员大会、户长会议等契机,及时解答“红色劳务”岗位信息、政策福利、薪资待遇等问题,邀请劳务输出代表及时反馈工作环境、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等信息,及时解答群众解惑,打消心中顾虑,变“要我出去”为“我要出去”,积极营造良好的务工氛围。
服务到位重关怀。为解除外出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以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做好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让群众安心、放心、暖心。每月到留守老人和儿童家庭开展至少1次志愿帮扶活动,不定期开展跟踪回访和慰问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真正做到“让留守者安心,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同时对外出务工的群众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及诉求,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全力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 供稿)
“红包”裹爱心 春满镇宝村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的虎年春节,地处高黎贡山深处的龙陵县镇安镇镇宝村,裹满爱心的各种“红包”,成了初春最美的景色。
助残“红包”给能人。村民范明安、范必有在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保山市“百名残疾人颂党恩”活动中,选送了朗诵作品《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获奖,春节前夕,领到了奖品和荣誉证书。“这是我今年最大的‘红包’,下次表现更好,继续参加。”首次获奖的范明安不无兴奋地说。
助学“红包”解燃眉。2021年2月24日,一场车祸让村民范明忠留下了残疾,全家人正在为两个上中学和小学的女儿如何继续学业犯愁的时候,施甸县爱心人士、人民教师王仕琪驱车近三个小时,第一次来到范明忠家,与他家达成长期助学协议,鼓励孩子刻苦努力,考上大学。并把包括隆阳区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朱先生的第一笔助学款交到孩子手中。
责任“红包”暖家人。保山市广播电视台李福美虽然已经退休,却坚守着自己帮扶责任人的责任,希望曾经的挂钩户杨连邦、范进全、高平先家过好年,分别给他们送去了新年的红包和新春的祝福。听说突发严重困难户范明中家的情况后,又给范明忠正在就读的两个女儿送去了红包,以资鼓励。
春联“红包”传家风。乡风文明首先要家风文明。镇宝驻村工作队首次以写“家风”春联的方式引导乡风文明,他们搜罗了读书励志、诚信文明、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对联,书写后无偿赠送给村民。在春节期间营造“读书明理兴师道,正己化人济苍生”的氛围。
敬老“红包”奖孝子。村民卢升文体弱多病,与父母分开住,基本上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然而,看到母亲居住的的房子严重漏雨的时候,他便趁着干冬季节,一个人备木料、买瓦片,自己运输,上房修补,往往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用近20天的时间,在春节前修好了房子。卢升文母亲家的帮扶责任人深受感动,认为孝心可嘉,便联合社会爱心人士给他发了“奖励红包”。
(市广电台 供稿)
报: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副市长。
发:各园区管委会,市“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市级挂联单位,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