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定点帮扶工作信息
第8期
保山市“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4月2日
本期要目:
·昌宁县珠街村“四个一”助推产业振兴
·腾冲市明光镇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昌宁县田头村打造核桃改良示范基地
【经验交流】
昌宁县珠街村“四个一”助推产业振兴
昌宁县珠街乡珠街村党总支以五组一联为抓手,将聚焦群众增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线,积极组织产业振兴组开展“四个一”活动,助推全村产业振兴。
规划一块“地”。今年来,珠街村种植烤烟1068亩,完成产量2336.8担,实现产值405.6万元。烤烟产业是珠街村支柱产业,也是珠街村群众增收主要支撑点。地块不适宜、地块分散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珠街村烤烟产业发展。产业振兴组烤烟产业分队结合烤烟生产实际,超前谋划、提前落实,将烤烟地块规划作为工作重点,纷纷深入到田间地头,组织烟农做实地块规划,优化烟区布局,为来年烤烟生产打基础。
修剪一条“枝”。珠街村种植澳洲坚果2000亩、泡核桃5000亩、青花椒166亩。当前正值林果抚育管理的有利时节,珠街村产业振兴组林果产业分队,认真参加林果产业抚育管理技术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并积极深入地块组织林农开展澳洲坚果、青花椒、泡核桃修枝整形等抚育管理工作,推动珠街村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贮存一袋“料”。珠街村坚持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发展思路,加快转变黄牛养殖产业发展方式。目前,珠街村黄牛存栏量756头,其中存栏10头以上17户;发展巨菌草1500余亩。冬季季节性缺草问题突出,做好青贮是发展黄牛养殖产业的一项重点工作。珠街村产业振兴组畜牧产业分队积极到养殖户家中,强化对养殖户饲料青贮重点技术指导,宣传引导养殖户提高对饲草种植的认识。
播下一粒“种”。珠街村是珠街乡红花重点种植区,2020年种植1500余亩,干红花产量达18吨,红花籽产量达10吨,为花农创收200余万元。红花种植“满天星”缺乏技术指导制约着红花产业发展。珠街村产业振兴组红花种植分队积极深入到地块,强化种植规范性指导,积极推广种植区域耕地保育技术,实行生态种植,提高种植收益,确保来年红花丰产丰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对于珠街村而言,要聚焦群众增收主题,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目的就是服务好农业和农民,力促群众增收,助推产业振兴。
(昌宁县驻村办 供稿)
腾冲市明光镇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腾冲市明光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以乡村振兴示范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为抓手,充分盘活农村现有资源,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筑牢党建引领“桥头堡”。着力从严治党、强本固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带领群众发展好优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产业发展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贯彻落实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权益保障工作,不断推进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各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质改造,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做好“1+1+N”农村末梢治理,为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力”。深入各社区组织召开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推进会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推进会,全面深化“村寨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文精神、人本理念融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来。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比学赶超的意识,拥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襟,推动形成攻坚克难、敢于争先的韧劲干劲,形成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凝聚合力、同心同德、携手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打好美丽宜居“生态牌”。以“党建+综合治理”为切入
点,夯实做好人居环境的提升、乡村风貌管控,把沉睡的“死资源”变成“活资产”,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弘扬乡村友爱互助的质朴品质、崇德向善的乡贤文化;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保持独特村居风格和田园风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优良家风,留住精神根脉,让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文化底蕴等焕发生机,形成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扎牢新冠疫情“防控网”。持续深化宣传力度,构建镇、村、组三位一体宣传体系,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疫情防控卡点、党员突击队员、群众、民兵和881个“十户联防”网格组作用,不断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严格按照疫苗接种流程,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及核酸检测工作。同时,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再细化、再压实、再落实,紧盯细节管理,确保境外运输工作扎实、安全、可靠、有序展开。
(腾冲市驻村办 供稿)
【产业发展】
昌宁县田头村打造核桃改良示范基地
田头村党总支及驻村工作队员破困局、开新篇,在3月份通过“党建+农户+产业+基地”模式打造“昌紫1号”核桃改良示范基地,寻找核桃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地以村党总支书记段建忠家的核桃林为中心,青树园周边农户一同参与,将连片普通泡核桃改良成“昌紫1号”品种,建设出50余亩的“昌紫1号”核桃改良示范基地。同时青树园地处更戛坝西边山脚,有乡村公路和小溪穿过,下边紧邻更戛河,河东岸是观光大道,基地的建成也便于到访更戛的旅客参观。
为了让群众明白“昌紫1号”核桃的优势,田头村党总支一直在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还特别邀请“昌紫1号”核桃原生母树发现者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杨春含亲自嫁接,参与基地后续管理。田头村青树园村民小组段建平表示:“听说村里要在我家核桃地建示范基地,我当即就答应了,因为现在泡核桃的价格越来越低,上年村里嫁接紫皮核桃的农户已经有收成了,市场需求大,价格在普通品种的两倍以上。”
“昌紫1号”核桃改良示范基地的建成,将成为核桃产业的“试验田”、群众致富的“领头雁”,重新调动农户种核桃的积极性,进而带动全村15700余亩改良增收,为田头村打造“一村一品”奠定建设基础,为更戛乡核桃产业重整旗鼓夯实基础。
(昌宁县驻村办 供稿)
报: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副市长。
发:各园区管委会,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