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2022-0506017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2-04-21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定点帮扶工作信息(第11期)

保山市定点帮扶工作信息

第11期

保山市“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4月18日

本期要目:

·施甸县中山村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

·隆阳区冷水箐驻村工作队“三干”践初心显担当

·腾冲市中营社区种植梅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昌宁县温泉镇抓实肉牛产业发展

【工作动态】

施甸县中山村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

施甸县中山村坚持以“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领,落实村民需求,每月围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等主题,组织开展群众乐在参与、便于参与的集中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的作用,激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活力,接续助力乡村振兴。

宣理论,夯实文明实践思想根基。党员、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带头领学党的大政方针、惠民利民政策等,借助群众会、“小课堂”活动等平台,结合身边人、身边事,使政策讲解更接地气、群众理解更加通透。运用每季度定点帮扶工作,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到村联合开展“六个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分别组织“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百姓宣讲、“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诚信进校园”等活动,并协助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完善,同时挂包干部到挂钩户家中进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宣传,教育群众“跟党走、感党恩”,切实提高群众思想素质。

强乡风,打造文明实践全新风尚。开展“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志愿活动,详细了解老人家庭情况,并为其送上生活用品,既能给予心灵上的关爱,又能协助群众树立尊老爱幼思想。与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每周开展一次人居环境提升志愿活动,对善洲水库、道路、侧沟进行打扫清理,共同维护村庄卫生。积极动员村文化人才、产业人才等人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协助村每月开展各类集中实践活动,引导并鼓励周边群众主动参加志愿活动,不仅将志愿服务纳入村“积分制管理”评分内容中,还将每户参加志愿活动次数作为年末道德评议的重要依据之一,进一步维护村公共道德、推进移风易俗。

重卫生,筑牢文明实践健康屏障。在疫情期间,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防疫知识和健康码,鼓励群众积极主动的接种疫苗,倡导群众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增加群众的卫生安全意识。联合乡卫生院开展卫生教育宣讲,医护人员现场讲解相关疾病的预防、个人防疫小措施等,在推进防疫工作中做好精神文明教育活动,全力保障群众健康。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供稿)

隆阳区冷水箐驻村工作队“三干”

践初心显担当

冷水箐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强力助推全村各项工作干在实处。

“真干”谋民生福祉。驻村工作队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在抓好为民服务上“用心”,结合农村实际,依托“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动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城乡养老保险收缴、禁止露天焚烧秸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全方位当好群众“暖心人”,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苦干”抓疫情防控。驻村工作队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思想,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排查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开展“两码”重新申报,值守疫情防控卡点,做好全员核酸检测,为疫情防控铸起“铜墙铁壁”。

“实干”促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收入变化情况等重点指标,对脱贫户、监测户和一般户逐户开展全方位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短板、弱项列出清单逐项整改销号,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同时重点关注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低收入人口转移就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基层党建等工作,构建农村新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振兴。

(市委编办 供稿)

【经验交流】

腾冲市中营社区种植梅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腾冲市中和镇中营社区种植梅树历史悠久,境内分布梅树树龄有数百年及近代种植的一万余亩,年产鲜梅600多吨,产值达180多万元。走进中营社区,田间地头、道路两旁、房屋周边都能看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梅树,特别是隆冬时节,万亩梅花迎寒怒放,与传统村落交相辉印十分壮观,又独具特色,于2021年被评为3A级景区。

从2021年开始,市文化和旅游局派出2名工作队员驻腾冲市中和镇中营社区。在调研中,驻村工作队员发现,由于群众缺乏科学管理梅树的技术,存在管理无序、存放混乱和病虫害多的问题,产量和产值较低,3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并没有为社区带来旅游收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依托“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邀请农科专家到社区开展嫁接改良技术,“手把手”的培训,提高村民科学管护水平;依托保山文旅宣传推广平台,广泛宣传推广中营社区的美景美食,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社区观光旅游,体验消费,带动旅游产业起步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春节以来,中营社区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带动实现旅游相关收入6万元,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市文化和旅游局供稿)

【产业发展】

昌宁县温泉镇抓实肉牛产业发展

近年来,温泉镇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肉牛养殖的新高潮,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重宣传、抓动员。温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把上级发展肉牛养殖的政策、措施主动宣传到村、到村民小组、到农户,让群众人人知晓,户户明白。同时,积极动员有一定文化水平、养殖经验、身强力壮的青年发展肉牛养殖。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发展肉牛养殖户67户。

重培训,抓技术。从2020年开始,温泉镇主动邀请县畜牧工作站专家,不定期的到温泉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培训分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培训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养殖技术详细讲解给养殖户,对于授课时听不懂或者记不住的,通过建立养殖技术交流微信群,在网上进行互相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水平,尽量减少损失,增加养殖效益。

重落实,抓效益。严格落实金融支持政策。为切实解决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温泉镇主动作为,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协调养殖贷款,让养殖户吃上定心丸。截至2022年3月份,全镇累计发放养殖贷款477.5万元,用于购买能繁母牛284头;发放新增犊牛补助9.6万元;投保能繁母牛赔付6.27万元,已通过“一折通”全部发放给养殖户。

(昌宁县联席办 供稿)

报: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副市长。

发:各园区管委会,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