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定点帮扶工作信息
第32期
保山市“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11月2日
本期要目:
·隆阳区打郎村与时俱进强培训
·腾冲市勐新社区厕所革命“回头看”乡村振兴添新彩
·昌宁县金宝村产业发展为群众添“金”
·隆阳区小田坝村产业发展扬帆起航
【工作动态】
隆阳区打郎村与时俱进强培训
银保监保山分局紧紧围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金融夜校+”模式,一体推进金融服务普及、致富技能培训、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金融夜校+服务普及”从“听得懂”到“用得好”。过去的打郎村,彝族群众对金融服务,特别是线上服务的掌握情况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对存贷款传统金融服务了解较多,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了解较少;二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年轻人、村组干部了解较多,老年人、在家务农人员了解较少;三是现金交易方式运用较多,转账支付结算交易方式用得较少。为有效解决“三多三少”问题,“金融夜校”把金融机构的业务骨干请进来,让村组干部同步开展彝语讲解。经过5年的努力,打郎村金融服务的线上覆盖率大幅提升,实现了“每户至少有一人能熟练使用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办理业务”的目标,彝族群众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大大提升。
“金融夜校+技能培训”从“富脑子”到“鼓袋子”。紧盯农户“适合发展什么”“希望发展什么”等问题,在能力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先富”带“后富”。让养牛、养蚕大户“登台亮相”,谈一谈依靠金融支持创业增收的经历,讲一讲建设良好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心得。探索形成“致富带头人+脱贫户”结对帮扶133户,成立了“彝人养殖专业合作社”。二是“专家”来“引路”。把云南大佑家、保山伟农等深耕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请进来,从场地选址、土壤改良、品种选择、饲料配比、药物管控等全流程进行专业化培训。5年来,累计培训彝族群众超1400人次,培育种养殖专业户78户,推动打郎村肉牛、蚕桑、蔬菜等绿色农业总产值从2017年的540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580万元。
“金融夜校+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从“我受益”到“我参与”。一是打造共建互促机制。为彝族群众量身制作了《共建清廉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宣传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监管部门、农户、金融机构、从业人员4方共建共享清廉金融的措施方法。同时,把银行保险机构挂村业务人员和廉洁问题举报电话公示在为民服务大厅,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金融服务满意率常年保持100%。二是营造诚实守信氛围。持续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宣传,用生动实例讲清个人征信情况的厉害关系。许多还款意愿不强的农户纷纷主动归还小额扶贫贷款本息。截至2022年5月,已实现全村贷款“零不良”目标。
(银保监保山分局驻村工作队员孟裔云供稿)
【经验交流】
腾冲市勐新社区
厕所革命“回头看”乡村振兴添新彩
腾冲市中和镇勐新社区驻村工作队秉持“蹲得住、靠得住、帮得实”原则,以农村卫生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工作为重点,从辖区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按照“三强”工作法,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回头看”摸排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保障,压实“治厕”责任。立足于“小厕所、大民
生”工作理念,驻村工作队员积极联合村“两委”干部、村民小
组长组建成“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党员”的联合服务队,制
定互查核查工作方案,确定检查标准,明确检查对象,在开展人
居环境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中,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回头看”摸排
工作。
强化入户宣传,广泛动员引导。自厕所革命“回头看”工作
开展以来,联合服务队组织开展排查整改工作培训会2次,推出宣传栏8期,发放宣传册500余份,群众座谈60余场次。通过广泛宣传让群众进一步认识了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改厕问题摸排及整改工作中,从而使“厕所革命”任务得到顺利推广,人民群众的“健康、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
强化入户排查,因地制宜施策。联合服务队在开展户厕排查
工作中,采取“以房找户、以户查厕”的逐户排查方式,重点对
辖区有问题户厕、旱厕、公厕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等情况进行排
查登记,为分类开展厕改工作提供依据。对已改厕户,查看改厕后是否出现问题,收集反馈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列入整修计划,巩固改厕成效。
(保山市妇幼保健院驻村工作队员杜沛泽供稿)
昌宁县金宝村产业发展为群众添“金”
近年来,金宝村始终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任务,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发展乡村建设,谋划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添“金”。
做优做强基础产业。烤烟产业一直是珠街乡的支柱产业,2022年金宝村种植“红大”烤烟1200亩,产量共计2568担、132900公斤,实现产值530万元。“今年我家种植了15亩烤烟,收益7万元,明年我计划再增种35亩,总的种50亩试试。”村民张星洪脸露笑意,嘴角上扬的说。
探寻发展“绿色产业”的路子。金宝村党组织牵头,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种植青花椒75亩,并辐射带动群众96户种植青花椒390亩,今年开始挂果。每年协调群众到基地就近务工2000余人次,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25万元/年。
发展壮大养殖产业。金宝村2021年在乡、村两级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申请到65.73万元天生塘合作社养牛场项目,目前养牛场已建成,待验收合格后开始饲养,种植的菌草是牛的“粮食”,而牛的粪渣又可作为菌草的“天然肥料”,“以草养畜、草畜同步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初具雏形。
(保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村第一书记杨蓉洲供稿)
【产业发展】
隆阳区小田坝村产业发展扬帆起航
万寿菊有“软黄金”之称,既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兴产业,同时具有较高观赏性。2022年辛街乡小田坝村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作为重点。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成功引进保山众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2000立方米万寿菊发酵池1个。发酵池建成后,解除了群众发展万寿菊种植的后顾之忧,给群众种植万寿菊吃了定心丸。2022年,小田坝村共种植万寿菊270亩,收购鲜花750吨,增加群众收入75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面积产量产值均为2021年的7倍。群众发展的信心足了,万寿菊产业种植预计在2023年将有大幅增长,群众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将持续增长,万寿菊已成为小田坝村民的“致富花”。
(保山市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员汤正恒供稿)
报: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副市长。
发:各园区管委会,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
乡村振兴局、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