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2022-1213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2-12-01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施甸县永福社区:民族团结助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施甸县由旺镇永福社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了“同饮一井水,共谱团结情”的生动局面。

抓党建、强引领,奠定民族团结进步基础。筑牢思想意识,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日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通过“三会一课”、群众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积极维护民族团结。激活引领作用,社区组建了一个由8支志愿服务队组成的红石榴家园,采取党员带头、各族群众参与的方式,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社区+党支部+各族人民”的“1+1+1”民族工作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党建和创建“双融双促”的新路子。架起服务桥梁,社区认真学习践行杨善洲精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各族党员完成办理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222件,且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创和谐、树新风,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精神。社区成立了“治保委员会”和“三人调解小组”两支队伍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保障,为各族群众保驾护航。利用广播、街天宣传日等形式进行各项宣传政策,积极开展社区重点区域巡逻,在学生放学时到学校门口进行交通疏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人调解小组由退休老干部+退休教师+党员组成,充分发挥熟人、熟地、熟事、熟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有效妥善化解各族群众邻里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抓产业、谋发展,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抓好一粒“金种子”。该社区立足资源禀赋,率先示范推广水稻制种业。截至目前,水稻制种示范田400亩,种植农户200户,每亩产值可达5000元。抓好一颗“蓝果子”。依托施甸县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落地由旺永福,一方面,蓝莓园“夫妻共管制”模式带动“夫妻工”20对,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3600元;另一方面,“家门口就业”带动就近务工1500余人,为当地群众实现务工增收350万元。同时,该社区以协调服务费和道路维护服务费为村集体经济两大抓手,预计能为集体经济创收约25万元。抓好一片“绿叶子”。该社区在施甸县内率先发展蚕桑产业,被保山市评为“蚕桑生产示范村”,目前,永福社区现有桑园1012亩,养蚕农户404户,规模化的蚕丝加工企业有5家,2021年全年养蚕3300张,实现农业产值792万元,共计加工销售蚕丝被1801床,销售收入达540万元。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