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隆阳区主动融入全省“一带四区”和全市“一地两带五区”基层党建总体布局,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红色动能”,深度注入乡村产业发展链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标杆区的“隆阳样板”。
组织赋能固底强基,增加“链”的强度
隆阳区着眼抓基层、打基础、固根基,把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的“双整百千”四级联创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制定分级目标和责任清单,巩固深化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开展村民小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乡村党组织体系,不断严密组织体系、夯实组织保障。
“农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在建强村干部队伍方面,隆阳区通过实施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归雁还巢、雏雁丰翼为主要内容的“雁阵工程”,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2021年来,全区选拔16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提升村干部学历622人,回引农村优秀人才301人,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062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367名,1000余名公职人员回乡参与村庄规划。
思想理念除旧更新,提升“链”的精度
“不变的是产业,改变的是理念。”这是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常说的一句话。如今的新寨村,咖啡种植面积达13600多亩,咖啡豆年产量1200多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村集体收入43万元,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云南省旅游名村,同时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第一村”。
为破解困局,新寨村党总支改变发展理念,锚定“党建+产业+旅游”,走精品化发展之路。由村党总支牵头,采取“党总支+联合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新寨、云黎等10余家咖啡企业,成立新寨咖啡企业联合党支部,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种植示范田160亩,推广标准化种植,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摘处理上提升咖啡品质,也增强了村民“保咖种咖”的信心和意识。
在发展模式上,新寨村以打造精品咖啡庄园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村委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庄园+”经营发展新模式,以“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推动咖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新寨村利用闲置资源“变废为宝”,将老村委会打造成新寨咖啡体验馆1号庄园,开启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如今的新寨村,实现咖啡从传统小农生产变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形成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农村活力同步释放、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格局。
产业模式聚合发展,延伸“链”的长度
每年初春,隆阳区丙麻乡的3.5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在微风的吹拂下,绵延数十里的花海金浪翻滚。日前,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上,保山市区—丙麻万亩花海帐篷营地1条路线、万亩花海帐篷营地1个精品点成功入选。
但仅仅在两年前,丙麻乡的油菜花面积只有0.9万亩,产业发展模式处于传统初级种植阶段,小、散、弱的产业规模,让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陷入两难境地。
如何破困突围?丙麻乡通过党委做规划、支部做发动、党员做示范,探索出了以花为媒,实施“田园综合体”,全面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为将农业优势转化为旅游服务业优势,丙麻乡坚持在“链”上拓展,在“融”上发力,把油菜产业和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起来,推进油菜全区域布局、全产业链开发和全价值链挖掘。2022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垚科鑫公司,一期投资120万元打造万亩油菜花海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成为保山市首家花海田园露营综合体。2023年初,丙麻乡举办的首届万亩油菜花海文化旅游节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本地就业1000余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000万元,实现了丙麻乡历史上农旅融合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除了推进农旅融合以外,丙麻乡还通过与保山保农农业公司合作投资3300万元建设菜籽油加工厂,积极在二产上做文章,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菜农利益联结机制的分红,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2022年底,丙麻乡农业生产总值突破5.45亿元,农户户均增收1.1万元。油菜花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