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基本情况
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身是成立于1964年5月的保山专区卫生防疫站,后更名为保山地区卫生防疫站、保山市卫生防疫站。2002年5月,市委成立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卫生执法职能划出,保山市皮肤病防治院并入,增加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管理职能。
保山市疾控中心是由保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实施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一类公益事业单位。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适宜技术应用研究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病预防与控制为中心、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其主要职责是:
(一)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预防与控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疫情应急处置;
(三)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开展疾病监测,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
(四)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开展食源性、职业性、放射性、环境性等疾病的监测评价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公众健康和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
(五)疾病病原生物检测、鉴定和物理、化学因子检测、评价;
(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公众进行健康指导和不良健康行为干预;
(七)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
二、科室设置
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内设科室16个,分别是办公室、检验科、综合卫生科、急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科、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皮防康复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地方病预防控制科、免疫规划科、健康教育科、财务后勤科、质量控制办公室、预防医学门诊、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科。
三、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和现有人员情况
截至2023年8月31日,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事业编制94名(管理岗位3名,专业技术岗位89名,工勤技能岗位2名)。中心内设机构数16个,内设机构科级领导职数24名(16正8副)。现有在编人员89名(管理岗位3名,专业技术岗位84名,工勤技能岗位2名)。离退休干部职工44名。内设机构科级领导17名(14正3副)。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名医专项人才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市委联系专家1人、永昌名医1人,“兴保人才”1人。
四、办公室地址和联系电话
地址:保山市隆阳区九隆街道仁寿门社区府门街17号
传 真:0875-2163536
五、十四五规划期间工作实绩
保山市疾控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党建引领业务,始终把党的建设和主责主业有机结合,推动疾控事业发展。
一是传染病防控取得新成绩。传染病防控取得成效,发病率连续15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艾滋病防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3个90%”防治目标。扎实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市委、市政府有效应对第一、二、三阶段疫情及“乙类乙管”疫情平稳转段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构建人群免疫屏障,有序有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接种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梯队。
二是核心竞争力有新提升。慢性病管理工作成效突出,全省共有国家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11个,保山市独占2席(隆阳区、腾冲市),其他三县为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在全省领先100%覆盖。中心有11个实验室,配备专用设备436件,A类设备达标率91.30%,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216项,新冠核酸每日单检1万余管,具备基因测序能力。
三是科技创新有新突破。在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有力开展科研攻关,用科研思维解决疾病防控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实现了科技创新驱动疾控事业发展的目的。2021年以来,国家级以上科技核心发表20余篇,其中被国际权威期刊SIC收录4篇。申报并成功立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项,慢性病、艾滋病关键技术集成运用成效显著,2022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2021年获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