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银一行深入保一中、保山中医专调研学校党建工作
5月10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杨光银一行,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段晓波,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李绍元的陪同下到保一中、保山中医专学校调研党建工作。杨光银深入学校基层党组织走访了解情况,与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各级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座谈。
在座谈中杨光银强调,学校党建工作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深入实施以“六红”为主要内容的“永昌红烛耀、校园党旗红”工程,要树牢“四个意识”,强化思想教育功能,要抓实党建主体责任,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将党建与校园文化、党建与队伍建设、党建与德育工作紧密融合,努力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政治引领强、立德树人好,堡垒作用强、改革发展好,党员队伍强、教书育人好,制度保障强、党纪校风好,党建作用强、办学治校好的“五强五好”党组织。两校均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改革发展。(邵丹琪)
我市举行新《幼儿智慧游戏课程》教材研讨会
为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课程游戏的理念渗透到《幼儿智慧活动课程》之中,5月12日,保山市教育局在腾冲举行新《幼儿智慧游戏课程》教材研讨会,全市各幼儿园长及部分教师共240余人参与此次研讨。新《幼儿智慧游戏课程》教材强调幼儿在课程中的全身心参与、体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课程设计中融合五大领域发展目标,增加低结构化的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的比重。此次培训,参训教师都表示受益匪浅,为将来有效的开展课程游戏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陈玉娟)
隆教10项市哲社资助课题顺利结项
5月14日,2017年度保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结项结果揭晓,隆阳区教育系统10项课题榜上有名。民族中学王锐校长主持的“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及学校规律研究”、实验中学王红红老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效性研究——以保山市实验‘1241’课堂教学模式为例”、实验中学杨新诗老师的“阳性强化法在农村初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实验中学杨云燕老师的“对隆阳区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实验中学张加芬老师的“手机‘娱乐化’对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青少年的影响研究”、九隆中心学校徐维仙老师的“城区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教研室王江燕老师的“白族民俗文化与价值观现状调查研究”、区幼儿园李军芝老师“手机‘娱乐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保七中宋智萍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方法和培养途径研究”、瓦渡中心小学史绍满老师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结项要求。
据悉,保山市社科联共收到2017年结项课题81项,其中结项53项,修改后结项13项,延期结项14项,不结项1项。(杨洪定)
昌宁县举办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
5月7日至12日,围绕“职教改革四十年 产教融合育工匠”这一主题,昌宁县举办了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其中科普进校园、五四汇报演出、企业代表和乡镇学校代表进校园活动成为家校互动、校企合作、校校交流的新平台,科技创新作品琳琅满目,团歌校歌合唱气势磅礴,为活动增添异彩,成为亮丽的风景线。本次活动周技术与技能筑牢强国基石,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篇章。(余彪 罗宇钧 )
云南民族大学与腾冲一职校共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
5月10日,云南民族大学与腾冲一职校合作共建“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基地腾冲基地、云南民族大学国际职业教育腾冲培训基地”揭牌及签约仪式在腾冲一职校举行。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鲁雁,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宋光兴及相关领导出席揭牌签约仪式。“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在一职校的建立是推进学校发展、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是腾冲一职校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新起点,学校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立足地方、服务社会,与云南民族大学共同谱写民族教育、职业教育新篇章。(陈登艳 杨恩到)
保山市实验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在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保山市实验小学于5月11日举行了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本次演练首先通过解读《保山市实验小学防震减灾方案》,让全校明确了演练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观看地震紧急避险和疏散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在教室内,在操场上,在寝室里,一旦发生地震该如何紧急避险并逃生。最后,随着警报响起,全校师生开始了演练,60个班3000多名学生在3分33秒内全部安全撤离到指定地点。(李 梅)
情暖布朗山 结对帮扶共发展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学校教师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校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施甸县大楼中学于5月9日对摆榔和木老元两所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进行结对帮扶。主要通过实地建议功能室建设、召开座谈会、一对一交流、上示范课等方式进行帮扶,把大楼中学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两所民族学校,为两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成长。(姚 鸿)
“珍珠班”首落昌宁一中 助力教育扶贫
为帮助更多家庭特困、学业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走入大学,昌宁一中在充分了解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办理“捡回珍珠计划”后,向该会提出合作申请。近日,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考察团到昌考察访问,洽谈“珍珠班”合作事宜。经洽谈,双方达成共识,昌宁县首届50人的“珍珠班”即将落户昌宁一中,并于今年9月正式开班。“珍珠班”为家庭特困、学业特优的"珍珠生",提供三年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帮助面临失学的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学校免除"珍珠生"的学费及住宿费,捐助人捐助每位"珍珠生"高中三年生活费用7500元。据悉,自2007年开办“珍珠班”已来,已有23个省区市一万多名贫困高中生受益。(韩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