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山区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范的建议》(第0041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建议交办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与市农业农村局对接联系,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保山地处横断山脉南段,高黎贡山、怒山山脉绵延全境。全市山地占92%,山高谷深,地形陡峻,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切坡建房现象在山区较为普遍,在极端天气情况的影响下发生地质灾害风险极大。
二、已采取的措施成效
(一)抓实责任落实,强化制度建设。根据省、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主动与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地震部门等会商对接,查找全市可能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科学数据分析,明确防治工作重点编制并修订了《保山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了《保山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保山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表》明确工作重点、细化部门职责。
(二)强化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的排查。经组织汛前排查,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23个(特大型2个、大型25个、中型237个、小型1059个),涉及5个县(市、区)、75个乡镇。威胁人口103841人,威胁资产482171万元。全市共安排监测点1414个,安排监测人员2088人。
(三)探索“人防+技防”。根据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结果,及时完善2025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全市已查明的135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落实了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已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2088名,确保每个隐患点至少1名。同时,积极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共安装监测预警设备2545台,对全市508处地灾隐患点及100处风险区实施监测预警项目台站建设,监测设备在线率保持在96%以上,做到“全天候、多角度”监测。建立地质灾害风险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四)强化培训演练,提高防灾能力。截止目前,全市共组织开展应急演练465次、参加人数9629人,开展宣传培训79次、参加人数10300人。发放宣传手册6800册,其中进企业900册、进农村900册、进社区1000册、进学校1000册、进家庭1000册、进工地1000册、进机关1000册。进一提升地质灾害临灾状态下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紧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五)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综合防御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硬实力”。一是突出抓好临灾避险能力建设,开展以搬迁避让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全市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0.85亿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12个、搬迁避让项目470个、监测预警项目608个,通过工程治理、避灾搬迁和监测预警项目的实施,共消除地灾隐患点986个,保护了14.38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51.67亿元财产免遭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及时转发中央、省有关农村宅基地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农村宅基地审批流程、审批主体等进行明确,并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相关制度。
(七)规范推进审批管理。落实“放管服”改革,按照全省宅基地联审联管工作要求,乡(镇)成立了联审联批领导小组,设立统一受理村民宅基地建房申请办公室,按照宅基地有关政策规定和规范审批程序,开展一个办公室受理、多个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联审联批。
三、下一步措施
(一)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按照《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全面加强农村宅基地建房管理文件的通知》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摸清辖区切坡建房底数的基础上,对切坡建房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把切坡建房安全风险评估(或评价)纳入宅基地审批环节,建立农村切坡建房宅基地动态巡查机制,并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要一次性把隐患情况、潜在风险、防灾避险措施建议等向受威胁农户告知到位。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村庄规划调规过程中,充分考虑切坡建房存在巨大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搬迁用地需求。合理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和建房用地范围,引导居民集中建房,避免分散切坡建房带来的风险。
(三)强化宣传培训演练,筑牢基层应急支撑基石。持续开展全领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工地”的“七进”科普宣传活动,重点面向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群众,普及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广泛宣传农房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举措。面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开展临灾避险演练,将主动避险转移与提前撤离作为预防地质灾害的首要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强降雨期间提前转移紧急避险”制度。
保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