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2020-0723015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农业抗灾救灾与安全生产
  • 发布日期
  • 2020-07-23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严抓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筑牢农业生产第一道防线

今年我市农业生产遭遇春耕前期干旱,后期受西南暖气流影响较往年相比洪涝灾害偏重的情况,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上半年全市农作物受灾38.3万亩、成灾14.2万亩,绝收0.5万亩,造成产量损失11.2万吨,预估经济损失达6957万元。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切实筑牢农业生产第一道防线。

一是恪尽职守,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工作主动性。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省、市、县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灾情实行日报制,强化细化防灾减灾措施,以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为依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普及科学防灾和灾后恢复能力建设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公众防灾减灾安全和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开展了103批次的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和宣传活动,涉及农户6180余户、12360人次。切实把科学防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防范风险能力。市、县、乡三级均成立了农业生产指导服务组,密切关注气象发展趋势,在大春和小春两季重要农作物生产期间,分区域、分作物、分时段指导农户进行耕作管理和防灾减灾。上半年完成灾后田间管理浇水62万亩次、施肥61万亩次、中耕除草68万亩次,病虫害防治150万亩次。全市农作物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实现承保115.06万亩,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精准施策,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工作科学性。各级农业部门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和生产恢复责任,分类指导采取救灾措施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一方面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及时对倒伏玉米及其他作物,采取扶苗洗苗、茎基培土等补救措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农作物实现补种改种2.8万亩,完成因灾需改种补种面积的97.6%,挽回粮食产量2.4万吨、挽回经济作物产量1.9万吨。另一方面,牢固树立“虫口夺粮”思想,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展动态,及时开展综合预警,做好了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上半年全市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22.06万亩,累计防治面积达25.22万亩次。积极开展沙漠蝗虫情监测,目前尚未发现沙漠蝗虫情。通过各项因灾施策的农业科技措施,挽回农作物产量4.3万吨,挽回经济损失2738.3万元,一定程度上筑牢了农业生产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