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千方百计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当前,我市已进入防汛关键时期,也是秋粮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市气候状况总体中等偏差,降水分布不均,强对流天气偏强,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隐患较大。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议部署要求,特制定《保山市当前农业防灾减灾保丰收预案》,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确保粮食和农业丰收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粮食生产和农业防灾减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防灾减灾作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责任,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人到田。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科学研判灾害发生趋势,及早制定农业防灾减灾预案,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坚决打赢农业防灾减灾夺丰收这场硬仗。
二、强化监测预警,做好信息调度。各县(市、区)要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准确研判气候和灾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行周调度、月会商、重大灾情及时报告制度,准确掌握墒情、苗情、灾情,做好灾前防范准备,落实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同时强化次生灾害监测,防止蔓延扩大。要加强应急值守,关键时期、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按时报送信息,及时反映情况,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
三、强化指导服务,减少产量损失。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分作物分灾种制定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民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措施,抓好灾情应对和生产恢复。对绝收地块,及时改种补种。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应急防治,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四、强化政策支持,搞好救灾保障。各县(市、区)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灾害发生后,及时调度受灾情况,争取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根据灾情发展程度,第一时间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帮助农民开展灾后自救。及时启动农业灾害保险理赔工作,做到早赔付、早兑现,减少农民因灾损失。同时,搞好农业救灾物资的调剂调运,满足防灾救灾需要,及时恢复灾后生产,切实减轻灾害损失。
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平台,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防止部分媒体过分炒作灾情。大力宣传农业防灾减灾知识和技术措施,农业抗灾救灾的重大行动、重大措施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推动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保山市当前农业防灾减灾保丰收预案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2日
保山市当前农业防灾减灾保丰收预案
目前,全市已进入主汛期,秋粮作物进入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预计下半年我市气候状况总体中等偏差,降水分布不均,强对流天气偏强,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隐患较大。同时,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为千方百计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制定本预案。
一、分作物抓防灾减灾
各县(市、区)要根据不同作物的苗情特点,落实落细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各项防灾减灾措施。
(一)水稻。对已进入分蘖末期的田块,要注意及时晒田;对已进入拔节期的田块,要浅水勤灌。进入抽穗扬花期后,要以间隙性灌溉为主,并在收割之前一个星期断水;高海拔冷凉地区,若遇低温冷害,要及时灌水护苗,待气温回升后再恢复正常肥水管理。已进入幼穗分化期的田块,应及时施用穗肥,视苗情亩施4―6公斤尿素和3---5公斤硫酸钾。为保持上部三片功能叶不早衰,抽穗后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锌等0.2-0.3%水溶液1一2次。部分叶色浓绿贪青的田块应及时补施钾肥5一7公斤,以促苗色转黄。对已成熟的早稻应及时收割,保证晚稻的按时移栽,栽插时尽量做到浅水浅插,及时追施分蘖肥,浅水勤灌促分蘖,苗够适时晒田。
(二)玉米。玉米从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期,也是“插花旱”和洪涝灾害性天气并发时期,抗旱、防涝要一起抓,做到涝能及时排水,旱能及时灌水。玉米抽雄开花到成熟时,应视降雨情况,加强水肥管理,以满足玉米开花灌浆对肥水的需求,抽雄期视苗情补施粒肥,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割除“空秆”、去除病株和玉米无效果穗,清理植株下部老化、枯黄或感病叶片,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
(三)马铃薯。对部分低洼、土壤粘重、空气湿度大的地块,要根据地势及降雨情况,及时开沟排涝,也可排涝与中耕培土结合,以增强土壤通透性;去除病株、枯枝,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在花蕾形成期,及时摘除花蕾,避免养分消耗,促进养分集中供应块茎;用磷酸二氢钾兑成0.2—0.3%水溶液作叶面喷施1--2次或用多元微肥兑成0.2—0.3%的水溶液喷施1-2次,以促进块茎膨大。
二、分灾种抓防灾减灾
各县(市、区)要加强沟通联系,高度关注重要时节、重点区域、重大天气变化,制定完善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务必做到预警早、反应快、措施实。
(一)洪涝。一是排涝散墒。对低洼易涝地块,及时疏通沟渠,排除田间积水,并铲趟散墙。二是洗苗扶苗。对积水田块,要做到边排水、边洗苗,清除烂叶、黄叶,早扶苗、早恢复。三是加强田管。对受涝田块,加强肥水管理,及时中耕划锄,破除土壤板结,改善通透性。四是灾后防疫。要及时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做好饮用水源消毒处理。及早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杀,预防疫病发生,防止扩散蔓延。
(二)风雹。一是避灾。在多冰雹区,选择抗冰雹性能较强的作物;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使农作物的主要生育期与多冰雹期错开。二是防灾。在冰雹出现前,及时加固农业生产设施,抢收成熟作物,尽可能减少损失。三是减灾。加强田间管理,如扶株培土、中耕松土和追肥等,抓好病虫害防治,促进生长。
(三)干旱。一是蓄足水源。及早做好农灌渠道的清淤工作,改善引水条件、确保引水畅通,保障抗旱应急用水。二是浇水补墒。因田浇水,优先保证杂交制种田和良种繁育田的生产用水。因苗浇水,优先浇生长至大喇叭口期的玉米和开花结荚期的大豆。此外,有条件地区可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影响。三是中耕提墒。采取中耕、高培土等措施,增加土壤蓄水量。适时划锄中耕,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四是农艺保墒。采用秸秆、地膜覆盖等措施,保持土壤墒情。采取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措施,提升作物抗旱能力。五是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灌、垄灌、微喷、隔垄交替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集成推广抗旱保水剂、水肥一体化等抗旱产品和关键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四)低温冻害。一是灌水调温。提前灌水,调节地表温度。用秸秆、树叶、杂草等作燃料造烟防霜,提高近地面温度。二是覆盖保温。温室大棚提前盖膜,棚室外覆盖保温被、草苫等材料,棚室四周、后墙和棚脚处增盖多层草苫,提高棚室温度。三是促进早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水溶肥,补充植株养分,增强抗寒能力。玉米采取站秆扒皮晾晒、割空株、打底叶等促早熟措施,加速成熟。四是适当晚收。发生低温冷害可适当推迟收获,延长后熟生长时间,减轻冷害影响。
三、防病虫抓防灾减灾
坚持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应急防治,重点防范草地贪夜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玉米螟、黏虫、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白斑病、玉米云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六虫六病”,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一)水稻“三虫两病”。水稻“两迁”害虫实施“联防联控、分区治理”策略。稻飞虱突出压前控后、严防暴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二化螟推行适时搁田、深水灭蛹和性诱等成虫诱杀措施,同时抓住卵孵初期和低龄幼虫期用药防治,减少蛀茎危害。稻瘟病常发重发区,突出抓好破口抽穗期喷施保险药,严防穗颈瘟发生流行;纹枯病抓住水稻分蘖拔节期,科学用药,控制扩展危害。
(二)玉米“三虫三病”。草地贪夜蛾按照国家“三区四带”布防策略,采取灯诱、性诱措施诱杀成虫;重点阻击境外迁入虫源和本地虫源,延缓北迁时间,减少迁出虫源数量。黏虫加强监测预警,严防局部暴发成灾危害。玉米螟、大小斑病、玉米白斑病、玉米云斑病推行“一防双减”,抓住玉米大喇叭口期,采取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压低穗期菌源和虫源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三)马铃薯晚疫病。按照“防在关键时期、治在初发阶段”要求,高发、常发区一旦气候条件适宜病害流行,及时喷施保护性药剂,把好预防关;田间一旦发病,立即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处理,精准选药,及时开展统防统治,防止大面积扩散。此外,加强境内黄脊竹蝗隐患排查,在采取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基础上,突出抓好高密度点片应急防治;加强境外蝗虫防范,一旦发现迁入,迅速扑灭,避免成灾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