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2022-025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农业抗灾救灾与安全生产
  • 发布日期
  • 2022-02-25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局属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制定了2022保山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2225

2022年保山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

行动实施方案

 

为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实现“虫口夺粮”,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趋势分析

据保山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及近年来主要病虫的发生实况和发生规律等因素,预计我市2022年麦类、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局部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544.46万亩次左右,高于2021年的实际发生面积441.70万亩次(为中等发生)。对主要粮食产区构成风险,需加大防控力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发危害,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预计小麦“两病一虫”发生面积17.1万亩次。锈病在隆阳、昌宁、施甸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8万亩次;白粉病在全市五县区市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8万亩次;蚜虫在全市五县区市中等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5万亩次。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水稻“三虫两病”发生面积58.84亩次。稻飞虱主要发生于全市冷凉山区,在腾冲、昌宁中等发生,在隆阳、施甸、龙陵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2.8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全市五县区市轻发生,主要发生于隆阳、施甸、昌宁、龙陵的低热河谷区、温热区、籼粳交错次热区,预计发生面积1.6万亩次;二化螟在施甸中等发生,在隆阳、腾冲、昌宁、龙陵中等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54万亩次;水稻纹枯病在隆阳、施甸水稻高产县及腾冲、龙陵、昌宁的热区、次热区乡镇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为7.05万亩次;穗瘟病在全市五县区市中等偏轻发生,主要发生在温凉山区乡镇,发病品种主要为昌粳、楚粳、保粳杂等系列品种,预计发生面积为11.85万亩。

(三)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三虫四病”发生面积245.15万亩次。草地贪夜蛾呈大发生态势,在全市五县区市玉米种植区域中等偏重发生,且不分海拔高低,以2240米的高海拔冷凉高寒山区乡镇的玉米种植区轻发生,以低海拔的低热河谷区域的热区、次热区乡镇的重发生,预计迭代发生面积160万亩次;粘虫在腾冲、隆阳、龙陵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65万亩次;玉米螟在全市五县区市中等偏轻发生,其中一代、二代玉米螟中等发生,三代玉米螟在低热河谷区域轻发生,预计发生19.4万亩次;玉米大斑病在全市五县区市中等偏轻发生,主要发生于低热河谷的区域,预计发生面积为6.2万亩次;玉米小斑病在全市五县区市中等偏轻发生,主要发生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冷凉山区,预计发生面积为16.4万亩次;玉米锈病全市五县区市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为26.5万亩次;玉米灰斑病在全市五县区市中偏轻发生,但主要发生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种植区域,病害每年迅速蔓延上升时间为八月下旬始,发病品种为保玉、海禾、北玉和老品种等,预计发生面积为16万亩次。

此外,马铃薯晚疫病在腾冲、隆阳的冷凉高寒山区乡镇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为2.99万亩次。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重大病虫发生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把“虫口夺粮”作为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以粮食主产区和病虫害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区、主要发生危害去为重点,提高智能化监测能力、加密监测预警、强化统防统治、推进绿色防控、及时应急处置,分作物、分病虫、分区域打好防控攻坚战,坚决遏制重大病虫害保发危害,切实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行动目标。通过实施“两增两减”行动,力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全市智能化监测设备实现联网运行,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力争提高10个百分点,统防统治区病虫害危害损失率减少1个百分点,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个百分点。

三、技术路线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分类指导、协同治理。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条锈病、白粉病、蚜虫“两病一虫”防控。条锈病:近年来随着我市小麦面积下降,小麦条锈病始见期逐年推迟,发生面积逐年减少。由于条锈病传播蔓延迅速,仍不能放松警惕,加强监测预警,重点落实早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减轻危害程度。一旦发生蔓延扩散,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应急防治,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白粉病:抓住拔节至分蘖期的关键时期,与条锈病兼顾防治。蚜虫:在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等基础上兼治蚜虫压低基数。突出抓好穗期蚜虫防治,严防暴发成灾。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和纹枯病“三虫两病”防控。水稻“两迁”害虫:我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本地虫源和外地迁入混合发生,一是要搞好小秧联防,在移栽前开展防治,便于统一组织,节省用药、提高防效,压低前期本地虫口基数。二是加强监测预警,田间百丛虫量达1000头,及时开展防治,严防造成严重损失。沿江一线河谷区域,密切关注发生动态,压低防治指标,避免迁入虫源造成严重损失。稻飞虱重点是“压前控后”、严防后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二化螟:推行绿色防控和适时用药。大力推广栽培避螟、灌水灭蛹、诱杀成虫压低发生基数,抓住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选用高效低风险农药防治,减少蛀茎危害。抓好秧田和大田分蘖期一代螟虫的防治,减少田间枯心苗的同时,重点要抓好孕穗至抽穗期二代螟虫防治,控制田间白穗率。稻瘟病:重在预防、严控流行。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措施严控苗瘟、叶瘟流行,杂交稻感病区狠抓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穗瘟流行危害。纹枯病:抓好关键时期防控。突出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病害水平扩展增加病株、垂直扩展加重危害。

(三)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大小斑病、锈病、灰斑病“三虫四病”防控。草地贪夜蛾:我市草地贪夜蛾本地虫源与迁入虫源交错,在进一步强化边境阻截带布控的同时,强化灯诱性诱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控制卵和低龄幼虫、科学用药控危害措施,突出“压低冬春虫口基数,减轻大面积正季玉米的防控压力”和“夏季保小苗”的防治要点,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玉米螟:实施综合防控。大力推行秸秆粉碎还田、放蜂治螟、生物防治等措施,突出抓好大喇叭口期药剂防治。粘虫: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对高密度点片实施集中统一防治,严防局部暴发成灾危害。大小斑病:采取农艺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措施。注重科学施肥用水,在常发区,大喇叭口期结合玉米螟等其他病虫害防控喷施对路药剂,降低后期重发风险。灰斑病:预防为主控流行。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发现流行势头,立即结合常年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实施的“一防双减、一喷多效”等,喷施药剂预防,严控大面积流行危害。白斑病和云纹病:玉米“白斑病”、“云纹病”属于新发真菌性病害,以选择抗病品种,提前预防为主。应加强防控技术培训,充分做好防控物资储备。

(四)果菜茶等绿色防控。在果菜茶等经济作物优势区,综合“替、精、统、综”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推广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生长全程为主线,经济实用、简便有效、农民乐意接收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绿色防控措施推广应用,大幅增加绿色防控覆盖面积。

四、重点任务

围绕“两减两增”目标,强化属地责任,加大投入,切实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源头区监测。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要求,“一体化监测、一盘棋调度、一张图指挥”,以草地贪夜蛾、稻飞虱等为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病虫害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区、主要发生危害区,加密布设田间监测点,提升监测预报信息化水平。认真落实病虫监测调查与数据网络填报制度,发生防控关键时期,严格执行一周一报制度和新发突发虫情当天即报制度。密切跟踪、全面掌握发生消长动态,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大力推进统防统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效率和效益。培育一批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等现代化防控装备,提高重大病虫应急防治能力。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按照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的标准,争取在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以“一县一业”等为重点,分区域、分作物建立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基地,加快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层层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和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绿色防控的良好氛围,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稳步提升绿色防控覆盖率。继续抓好豇豆、韭菜、芹菜“三棵菜”及小葱等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等相关规定,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促指导,确保“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人发〔20221号)有关要求,按照“县有机构乡有人”的目标,加强基层植保体系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确保病虫害监测防控活有人干、事有人管。

(三)强化指导服务。分季节、分作物及时印发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层层建立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四)强化资金支持。各县(市、区)要根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和防控需要,及时用好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做好相关监测和防控工作,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五)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行动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2月下旬,制定印发《“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细化制定实施方案,于315日以前报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管理科。

(二)及时动员部署。根据农情、虫情和病情,适时召开全市病虫害防控会议和培训,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分阶段、分作物动员安排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三)严格信息报送。14月实行小麦重大病虫、49月实行水稻重大病虫、112月实行草地贪夜蛾、68月实行黄脊竹蝗发生防控信息“一周一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

(四)加强督查指导。建立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制度,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市级将分别组派工作组,采取日常联系督导和关键时期现场督导相结合形式,及时调度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督促并协助各地防控措施落实。

附件: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实施计划表

附件

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实施计划表

单位:万亩次

序号

县区市

小麦“三病一虫”防治任务

水稻“三虫两病”防治任务

玉米“三虫两病”防治任务

合计

1

隆阳

1.3

3

6

10.3

2

腾冲

10

3.5

13.5

3

施甸

1

1

3

5

4

昌宁

1.5

3

2.5

7

5

龙陵

1.2

3

2

6.2

合计

5

20

17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