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劳动就业信息服务
通过积极争取努力,我市被确定为2014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五县(区)为全国示范县,去年10月15日,召开了全市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专题会议,全面启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60人的任务,到今年3月已全面完成培训任务。截止目前,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短信宣传,组织完成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12场次,培训3万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5万份,举办招聘会17场。
(二)农村信息服务惠民工程
一是加大两网(农业信息网和数字乡村网)信息发布力度。自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共发布信息30120条,上传栏目图片6400张,文本更新3500个,上传报表1700份。两网及时、准确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各类农业科技服务、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增收致富信息,也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广大民众了解我市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服务“三农”提供了服务。
二是积极搭建“三农通”信息服务平台。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主动与新华社云南分社、保山移动公司等市有关部门合作,建立“三农通”信息服务平台,每月向农民发布信息100余条,实现农业科技、三农政策等信息与农民手机“直接” 互动互通。信息内容包括三农政策、种养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信息、重大农业成效、天气预警、生活生产动态,特别是在发布农产品和种苗供求信息等方面为农业企业和农民排忧解难,受到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好评。目前保山有60余万农民可直接收到“三农通”信息,在全省“三农通”工作总结会上市农业局及五县区农业局全部被评为省级先进。
三是开展“三农”信息服务无缝覆盖系统建设。我们积极主动与云南移动保山分公司沟通合作,开通保山农业移动短号集团业务,1200多名干部职工加入农业移动短号集团。有效利用 12316“短信服务”和“语音服务”平台,实现农民群众与农业专家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无缝覆盖。农民在田间地头拨打12316就可与保山甚至全国全省的专家沟通,保山本市专家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服务。广大农民亲切地把“12316”称为农民身边的农业专家。
四是积极搭建平台,信息服务促转变。农业信息化是能够提供发展新动力的巨大平台。在这个新平台上,从物联网生产、电子商务,到乡村旅游休闲、农村医疗保险消费等,都将产生难以想象的变化。商务部最近发布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要求在未来一、二年内,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解决电商进村“最后一公里”、“最后100米”问题;农业部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宣布,力争到2020年把信息进村入户试点覆盖全国所有县和行政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同,农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2014年,保山茶叶网络销售突破1000万元,咖啡网络销售951万元。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为手段,为农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服务,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亮点频、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