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010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这个建议很好。建议全面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关于乡村振兴,繁荣共享的建议
(一)健全机制高位推动。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健全完善“三农”工作领导机制,市、县均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党委农办日常工作机构。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保发〔2024〕1号),明确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协同推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效、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重点任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组织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咖啡产业发展会、“千万工程”推进会、肉牛产业发展座谈会、“三农”工作分析会等一系列会议,研判部署“三农”各项工作。
(二)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供电、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乡镇(街道)通三级路率达79%,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84%,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86%。深入推进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3%。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关键农网指标稳步提升;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推进广播电视优势资源向基层下沉,行政村和自然村5G信号覆盖面持续扩大。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9.3%、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8.44%、垃圾设施覆盖率达到86.32%,建成潞江镇赧浒村、北海镇杜家湾、龙江乡弄岗村等32个省级绿美村庄。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1+10+2”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打造咖啡、茶叶、石斛、核桃、水果蔬菜、生猪肉牛6个产业链群,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市建成省级产业基地89个、市级产业基地200个、省级精品咖啡庄园6个,98个村镇入选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比顿咖啡入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保山小粒咖啡、龙陵紫皮石斛入选全国“土特产”名录,保山小粒咖啡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3.6亿元、增长4.2%,一产增加值295.6亿元、增长4.1%,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增长16.1%,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66:1。
(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健全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2023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10.1万吨、同比减0.93%,农药使用量3358.76吨、同比减1.4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以上;推广稻渔综合种养20.9万亩、大水面生态养殖10万亩,实施水产池塘尾水治理1600亩;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65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9%;建立农膜回收网点89个、回收加工企业7个,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6.16%。
(五)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利用春节农村劳动力返乡高峰,结合市场需求,围绕传统领域、新兴行业、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及地方特色劳务品牌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按照“项目化”管理方式,科学设置培训项目、班次,提高技能培训质量,提升劳动力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快就业、稳就业。2024年,全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3.83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68万人次。加大农村致富带头人支持培训力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做到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培育乡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全市高素质农民达13013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达1997人。
二、关于加大农田利用率的建议
(一)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快种业发展,巩固提升国家和省级良种繁育基地、保种场、种业基地,增强水稻、玉米、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施甸县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制种大县,保山猪、龙陵黄山羊、槟榔江水牛等7个遗传资源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其中槟榔江水牛和龙陵黄山羊被列入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和国家级遗传资源保种场,槟榔江水牛还被列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4.32%。突出中药材、咖啡、生猪、茶叶等特色产业,组建产业科技特派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服务指导,2023年引进新品种101个,推广新技术90个,举办培训281期、培训农民7495人次、培训基层科技人员548人次。
(二)加快农田设施建设。坚持质量数量并重,突出坝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5.1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84%。加快保山坝和腾冲等灌区建设,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18。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益水平。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4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户、排全省第4位,省级龙头企业92户、排全省第6位;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271个,示范家庭农场达370个。
(四)加大投入保障。持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23年全市农林水支出38.8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1.2%。持续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扩大涉农信贷投放,2023年全市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97%,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0.68个百分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项目,芸岭鲜生、东方希望、上海鹏欣等一批知名企业入住保山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关于减轻基层业务负担的建议
(一)优化基层工作流程。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分级制定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指导目录,建立健全准入制和动态调整制度,精简不必要的表格填报和工作台账,着力减轻村级组织和村(社区)干部负担,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二)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持续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乡村振兴等各类培训,提升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抓乡村振兴能力,2023年累计培训党员干部82767人次。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每个村储备1至2名后备力量,2023年回引优秀人才2558名作为村(社区)后备干部力量。聘好管好用好基层治理专干队伍,招聘基层治理专干212人。
(三)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引导基层干部准确看待“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不断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全面贯彻省、市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保障基层组织运转和基层干部待遇、关心关爱一线干部的各项措施,让驻村干部有双休日和节假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谋工作、抓落实。
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金洪 159****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