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06_A/2017-112401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17-08-29
  • 文号
  • 保农函〔2017〕13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农业局关于人大保山市四届一次会议第105号建议的答复

杨永生、张国明、赧连娇三位代表:  

    你们在人大保山市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扩群增量项目给予纳入农业政策性贷款扶持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这个建议很好。首先,感谢各位代表对保山市畜牧业的关心、关注。近年来,肉牛养殖成为广大山区群众养殖中的新亮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对肉牛养殖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特别是实施中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保山市相继实施了:牧草良种补贴、草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南方草地现代畜牧业推进、退耕还草、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畜牧业养殖项目、石漠化治理、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草牧业试点项目、“粮改饲”试点等促进保山市肉牛产业发展的草牧业工程项目。现就代表们提出的“肉牛扩群增量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汇报说明。  

    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步伐,鼓励养殖户多养母牛,多生产犊牛。2014年中央出台“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保山市隆阳、昌宁两县(区)被列为中央基础母牛扩群项目实施县,上级下达项目资金712万元,项目实施期为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项目涉及27个乡镇(街道)、382户(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存栏基础母牛6168头,补助新增犊牛3663头。项目采取“先增后补”的方式,实行母牛存栏定主体,新增犊牛定资金,即基础母牛产犊后饲养三个月以上,经现场核查公示后,通过“一折通”兑付给养殖户新增犊牛补贴资金697.71万元,列支县乡工作经费14.29万元,合计712万元。  

    2015年中央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涉及我市4个县(市、区)及存栏500头以上的龙陵大树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涉及1709户(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1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共存栏基础母牛27047头,补助新增犊牛16470头(完成下达拟新增计划数20033头的82.21%),项目采取“先增后补”的方式,实行母牛存栏定主体,新增犊牛定资金,即基础母牛产犊后饲养三个月以上,经现场核查公示后,通过“一折通”兑付给养殖户新增犊牛补贴资金1145.67627万元,列支县乡工作经费28.72833万元,合计1174.4046万元(完成下达资金量的82.59%)。  

    2016年项目正在实施之中,相关数据尚未统计完全。  

    项目实施的条件:1、项目县(市、区)内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以上(含10头)的养殖场、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母牛要求集中饲养)。2、肉牛基础母牛存栏500头以上的大型肉牛养殖企业。3、补助对象应在人员、饲养管理技术、圈舍、防疫、粪污处理利用等方面具备开展母牛扩群的基础条件。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对象与基础母牛饲养有关的饲草料购买、圈舍、青储窖、人工草地等设施建设和改造,防疫、佩戴电子耳标等方面的支出。该项目系中央资金直接补助养殖户,不存在政策性贷款问题。   

    取得成效:1、项目惠及广大肉牛养殖户。仅2015年中央基础母牛扩群项目涉及1709户肉牛养殖户(场、专业合作社和1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养殖场),项目先后补助新增饲养3个月以上的犊牛犊牛16470头,补贴资金1145.67627万元,项目户平均现金收入6569元。激发了农户饲养基础母牛的积极性,有效增加了全市基础母牛存栏数量。2、推动了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央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的实施,极大推动了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在项目建设推动下,大部分农户增加了基础母牛养殖数量,不断完善圈舍、青贮池等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作物秸秆利用,提高了养殖技术,肉牛养殖数量和效益不断增加,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据统计,2015年实施项目后存栏基础母牛10头以上的农户由1122户增加到1709户,增长52.32%,基础母牛存栏由16053头增加到27047头,增长68.49%,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显著。3、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养殖业。在项目的带动下,养殖户增加了经济收入,肉牛养殖产业优势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肉牛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高涨,有越来越多的人群投入到行业中来,吸取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发挥了较好的带动效应和社会效益。4、促进了畜牧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带动,提高了广大群众发展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加之近几年肉牛养殖的比较效益较好,全市肉牛养殖在畜牧业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较快,促进了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已成为了当前畜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2017年中央停止实施该政策。  

    2017年4月,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为做好我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市委组织专题调研组就我市生猪、牛羊、蔬菜、中药材、茶叶、花卉、核桃、水果、咖啡、食用菌等10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由保山市农业局和保山市发改委相关人员组成的第二调研组,于4月20日-5月4日,深入全市5县(市、区)18个乡镇,7个生猪规模养殖场,14个肉牛规模养殖,7个肉羊养殖场,1个奶水牛养殖家庭牧场,对我市生猪、牛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就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牛羊规模养殖场“三通一平”、圈舍建盖、配套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输车辆、饲料切碎机械、搅拌机、饲料投放机械、清粪机等设备,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牛羊及饲料开支费用也较大,需要的周转资金也多。牛羊养殖投资回报周期长,利润低,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与金融机构贷款时,畜禽及圈舍等不能作为贷款抵押,限制条件多,难以如愿贷到所需款项。财政资金对牛羊养殖产业扶持有限,存在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资金缺乏是制约保山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对此,调研组一致同意,在上报市委的调研报告中,提出建议:  

    安排财政专项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畜牧业发展  

    (1)强化投入保障。在保持现有投入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每年预算一定数额的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解决通水、通电、通路、治污等配套设施问题。要落实良种引进、自产畜产品销售、畜产品初加工、饲料加工、动物诊疗、畜牧技术推广、畜牧机械购置、养殖用地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级的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兑付补助到位,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  

    (2)强化金融支持、破解融资难题。金融、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引导和支持农行、农发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支持采取联合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为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养殖企业(户)以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草原承包经营权申请及畜禽活体抵押贷款。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畜牧业。积极探索运用政府贴息等方式,引导中介担保机构、专业合作组织等增加对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担保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产业发展的资金紧缺矛盾。    

    (3)积极探索“49+51”产业发展新模式。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是制约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49+51”股份制发展模式向牛羊养殖企业延伸,一是减轻企业前期投资压力,二是让企业具有“国字号”身份背景,在融资、贷款、各种审批等方面享有一系列优惠条件,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4)采取措施降低养殖企业经营成本。建议政府协调相关部门,畜禽养殖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格,规模以上饲料加工企业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中的化肥生产用电价格,或财政拿出部分资金补贴牛羊养殖中水电等能耗开支,尽量减少养殖企业经营成本。  

    再次感谢各位代表对保山市畜牧业发展的建言献策,期待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现保山畜牧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保山市农业局  

2017年8月28日  

(联系人:赵平,电话:152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