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20240701-00008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4-07-01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保山市五届三次会议第05030059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盟保山市委:

您委提出的《关于推动全市农村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建议》的提案(第05030059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4年以来,保山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会议精神,制定了《保山市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要点》,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将以工代赈促增收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广实施以工代赈,努力促进脱贫群众就近就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一、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持续强化就业帮扶。一是抓实动态监测。及时调整监测标准,将全市2024年度防返贫监测线确定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8700元;统筹运用集中排查、重点排查等方式,严格落实“早、简、准、实”要求,采取“一月一排查、一月一通报”工作措施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截至2024年4月底,全市有监测对象17901户59225人(脱贫不稳定户5292户19181人、边缘易致贫户5152户1811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7457户21925人)。累计消除风险9851户36318人(脱贫不稳定户3426户13073人、边缘易致贫户3523户1333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902户9915人),风险消除率61.32%。二是强化就业帮扶。认真落实“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增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增收、打造劳务品牌增收、扩大省外就业规模增收、提升就近就业质量增收、增加有效就业时长增收”“六个一批”要求,制定“一户一策”就业帮扶措施,在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强服务、见实效上持续加力,加大外出务工岗位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推进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以工代赈等方式拓展就业,深化劳务协作,强化劳务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持了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实行“周监测、月分析、季调度”,精准掌握脱贫劳动力务工状态、帮扶需求、政策落实等信息,及时准确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更新。截至2024年5月31日,全市脱贫劳动力在外务工17.2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省外务工5.39万人,省内县外务工2.81万人,县内务工9.01万人;公益性岗位吸纳安置脱贫人口14403人;47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人员288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61人。2024年第一季度,全市脱贫人口及监测人口人均纯收入5075.23元,较2023年同期增9.73%,其中工资性收入3384.11元,较上年同期增16.6%,收入占比66.68%。

二、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保山市 2024年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工作要点》,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能覆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符合条件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加强衔接资金帮扶支持。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302万元,专项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其中,产业扶持3174万元,贷款贴息1982万元,以奖代补资金120万元,水电物业补贴26万元。重点安排了1190万元集体经济项目补助资金,支持17个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村(社区)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产业。二是加强以工代赈帮扶支持。在以工代赈项目区域安排上,主要向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地区倾斜。2021-2024年,共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17个,补助中央资金9622万元,其中向易地扶贫搬迁区域辐射的有15个,补助资金8400万元,占86.15%,带动群众务工1699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有365人,占务工人数的21.48%。发放劳务报酬1608.654万元,人均获取劳务报酬9911.6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获取劳务报酬346.253万元,人均9978.5元。三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2024年以来,全市共组织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技能培训班180期(次),培训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272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628人,占23.09%。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2023年春秋两学期对14706名“雨露计划”学生兑付补助金3132.4万元,2024年计划兑付3134万元,确保90%以上的“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就业或升学。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一是安排衔接资金实施一批乡村建设项目。截至2024年5月底,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84574.2万元,其中11605.33万元用于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实施98个项目,重点支持脱贫地区补齐农村供水设施短板,改善影响群众基本生活条件的村内道路、桥梁、排水、垃圾清运、生活污水处理等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二是安排以工代赈重点支持公益性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2021-2024年已实施的17个以工代赈项目9622万元资金中,完全用于支持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有4个,补助资金1984万元;完全用于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有9个,补助资金5855万元;既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又有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有4个,补助资金1783万元。三是在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相对简单、用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村小型交通、水利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2024年计划在教育、住建、交通、水利、乡村振兴等工程中推广实施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7个,计划投资15310万元,预计带动当地群众2536人务工,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936万元,人均1.95万元,预计设置公益性岗位22个。

四、完善农村产业体系,带动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一是加快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依托特色资源,聚焦“1+10+2”重点产业,对有产业发展条件有意愿的脱贫户,合理引导发展1项以上生产经营增收项目,培育打造脱贫人口参与度高、同质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好、能带动脱贫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建成省级产业基地89个、市级产业基地200个,98个村镇入选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认定“三品一标”产品304个。二是加大产业帮扶项目资金投入。重点支持能够更多更好带动就业增收的产业,帮助脱贫地区改善发展条件,着力延链补链强链。2023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各类产业帮扶项目938个,共投入帮扶资金8.3亿元,累计带动44185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生产,吸纳6113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三是着力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把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奖补等扶持政策与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实际效果挂钩。2024年一季度全市农业企业总数达9858家,较2023年底净增109户,覆盖涉农产业的行政村(社区)823个,覆盖率达到86.54%。四是开展金融帮扶助力群众产业增收。2024年以来,全市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97户4623.5万元,贷款余额23244户116184.5万元;发放“富民贷”2835户23291.92万元。

五、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一是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健全产业帮扶收益分配机制,将帮扶产业与村级集体经济挂钩,与脱贫户、监测对象紧密联结,推行“保底收益+多方受益”联结模式,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让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长期受益。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了1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二是强化致富带头人培养。加大对创业致富带头人帮扶力度,共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994人,413个脱贫村均达到3人以上,被省级授予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个人15人。三是打造劳务品牌。采取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劳务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带动更多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发展壮大云南生态咖啡工、隆阳建工、施甸养老护理工、腾冲玉工、龙陵石斛加工工、昌宁茶工等6个劳务品牌规模,不断提升劳务品牌形象,以品牌建设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和稳定性。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支持乡村工匠名师、大师开展技艺传承和技能培训,培育乡村工匠37人,其中2人被评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人被评为国家乡村工匠名师。四是规范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使用。出台了《保山市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收益管理办法》,明确扶贫项目资产收益重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按照资产权属制订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方案,体现精准和差异化扶持;属于村集体的资产收益,鼓励采取参加村内项目建设和发展等劳动增收方式进行分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五是推行市场化“红色劳务”试点。配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推行“基层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经纪人”的市场化“红色劳务”试点,依托“保山掌上就业”平台,坚持劳务供给端和劳务需求端“两端发力”,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服务、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全流程的权益维护,实现领头雁“有心谋事”、村干部“有心干事”、党组织“有钱干事”、劳动者“有业成事”,助力群众外出务工。全市103个试点村通过“红色劳务”输出21批次2265人,累计创收2781万元,其中群众务工增收2624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65万元;截至2024年6月13日,在“掌上就业”平台入驻企业671户,发布岗位2335个,岗位需求71457人,个人填报求职简历2239份,平台访问量203665次。

实施以工代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虽然在努力推进这项工作,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工作成效与预期还有一定差距。在下步工作中,市农业农村局将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密切配合发展改革部门,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建设方式,尽可能多的吸纳带动当地农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再次感谢你们一如既往对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志新 139****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