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20250702-00006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7-01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关于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95号提案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保山市委:

您委在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大力推广茶菌符合栽培技术提高茶园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建议》(第0095号)已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提案指出保山作为重要的产茶区,为更好解决目前茶园种植结构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空闲区域浪费和闲置等问题,应该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茶园生态新质生产力,稳定和增加茶农收入,提出了推广茶树和食用菌复合栽培的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茶园下层空间,仿生态栽培适合的食用菌,是一条有效途径,但茶菌复合种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科研单位虽然已经进行了成功的试验,在少部分茶园进行了示范栽培,但在种植技术的推广方面还几乎是空白;二是基层掌握相关技术的科技人员不多;三是缺乏政府部门的扶持。提案建议下一步,应该“确定试点区域,大力开展茶菌复合栽培试验示范、把茶菌复合栽培技术,纳入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茶农的培训内容、政府部门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有效引导茶菌复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共同认真研究,现就提案答复如下。

一、开展调研情况

接到提案后,我局联合相关部门单位,结合“茶·菌复合种植”相关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取得结果如下:

一是关于茶菌复合生态园建立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广东省、四川省、福建省、安徽省在林、茶、菌复合种植上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广东省研究相关内容较早,在2001年第3期《广东茶叶》中就有《林茶食用菌复合生态茶园生态、经济益分析》的文章,指出对林茶食用菌生态茶园研究表明,茶园采用四周种植经济林木(板栗、黄柏、杜仲、梨等),茶蓬下栽培食用菌,茶蓬下土层中种植天麻模式,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品质,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纯茶园。保山市从2009年7月至今借助科研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在《西南农学报》《南方农业》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指出在茶园中套种食用菌的栽培模式已初步显现,增加了茶园的经济收入,套种食用菌后使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形成了新型的“茶树-食用菌-土壤”生态型生产体系,具有“生产周期短、易形成规模效应、附加值高”的特点,进一步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易被茶农、茶企广泛接受,有利于这一先进实用技术的运用、普及、推广等优势。

二是茶菌复合种植情况。目前,保山在施甸、腾冲、龙陵均开展茶菌复合种植试点,主要以茶园套种木耳、杏鲍菇、平菇、大球盖菇、茶树菇等。在“以茶为主,以茶生菌,以菌养茶”方面,通过技术集成与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茶·菌复合生态园”模式及实用技术,使茶农增收、企业增效、环境协调,为提高茶业经济整体效益探寻一条有效途径。

三是相关政策。针对茶叶和食用菌,出台了《保山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保山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保山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中共保山市委 保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壮大资源经济的意见》,涉及资金支持,针对茶产业发展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财政厅曾于2024年印发《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后为做好2024和2025年度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申报工作,结合2023年度资金申报情况,于2025年2月28日对该申报指南部分内容进行修订。针对食用菌,2024年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持措施(试行)的通知》,在省内新投资发展食用菌产业,实际到位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发布实施国家标准的,每项补助30万元;发布实施行业标准的,每项补助15万元;发布实施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的,每项补助5万元。对经选育成功且能推广的新品种,经国家级审定通过的,每个新品种补助20万元;经省级审定通过的,每个新品种补助10万元。对新申报并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的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10万元补助。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采取“取证奖补”的方式,对申报及持有机构证书的按支持标准定额补助。经综合评审通过认定的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一、二、三类基地,分别按照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经综合评审通过认定的高原特色栽培食用一、二、三类基地,分别按照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二、下步工作措施

结合调研情况及提案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开展好如下工作:

(一)关于确定试点区域,大力开展茶菌复合栽培试验示范

采取分级示范体系建设模式,一是建议试验基地,在昌宁县漭水镇古茶园布局标准化菌种实验室,在腾冲高黎贡山茶博园建立大球盖菇和茶树菇示范基地,2025年完成3个核心试验基地建设,集成茶树遮荫调控、菌棒基质优化等关键技术。二是延伸试验区,茶菌复合种植示范也是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因素,下一步将借鉴攀枝花市林下食用菌种植经验,在保山核桃林、桑树林等区域开展羊肚菌、灰树花等林菌复合种植试验,同步监测土壤养分变化及病虫害防控效果。

(二)关于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

组建由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专家以及农技推广人员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开展茶菌复合种植技术培训。采用“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的方式,定期举办培训班,向农户详细讲解茶树与食用菌的品种搭配、种植密度、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编制通俗易懂的茶菌复合种植技术手册,发放给农户,方便其随时查阅。建立技术咨询服务平台,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及时为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鼓励技术人员与农户结对帮扶,进行定点技术指导,确保技术落地见效。设立“茶菌复合栽培”专项课程,联合云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单位开发《食用菌仿生态栽培技术规范》等教材,2025年内完成200名基层农技员轮训。引入福建省“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平台”模式,推动腾冲极边茶业等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复合型技术骨干。

(三)关于精准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将茶菌复合种植纳入地方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及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对茶菌复合种植相关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减免一定期限的增值税和所得税,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对茶菌复合种植的支持,设立茶菌复合种植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品种研发、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协调金融机构为茶菌复合种植农户和经营主体提供低息贷款、贴息贷款等金融服务,解决其资金短缺问题。探索开展茶菌复合种植保险业务,降低农户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保障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茶菌复合种植领域,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茶菌复合种植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加强品牌建设与认证

注重茶菌复合种植产品的品牌打造,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茶菌复合种植品牌,设计独特的品牌标识和包装,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等渠道,宣传茶菌复合种植的生态优势、产品特点和营养价值,提高品牌影响力。通过品牌建设,使茶菌复合种植产品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促进茶菌复合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拓展市场销售渠道

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产销订单,保障茶菌复合种植产品的销售渠道畅通。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开设茶菌复合种植产品线上店铺,利用直播带货、网络营销等方式,扩大产品市场覆盖面。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展示茶菌复合种植产品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农户成立茶菌复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户议价能力,增加农户收入。

(六)创新合作发展模式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等合作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企业负责市场开拓、产品加工和销售,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参与茶菌复合种植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探索建立茶菌复合种植产业联盟,加强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共同推动茶菌复合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感谢您委对保山市农业发展及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周南南  1357757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