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2022-0722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2-07-22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保山市五届一次会议第0096号提案答复的函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保山市五届一次会议第0096号提案答复的函

致公党保山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解决保山农产品上行的难点问题的建议的提案》(0096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经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保山银保监分局,现答复如下:

保山市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产品销售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我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解决农产品上行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为农产品上行注入新的血液。

一、实施品牌战略

(一)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我市把推进“一县一业”创建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切入点,成立工作专班、组建专家组,深入开展创建工作。2021年5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保山现场办公会,为保山谋篇布局、厘定思路、把脉开方、解难纾困,确立了保山“两区一地”的定位。会后,我市出台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5个意见,确定了“隆阳区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打造‘中国最好喝的咖啡’;昌宁县做大做强昌宁红茶,打造‘世界级红茶品牌’;腾冲市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打造‘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县’;龙陵县做优做特石斛产业,打造‘中国紫皮石斛之乡’;施甸县打造‘国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以澜沧江、怒江、龙川江和枯柯河‘三江一河’流域为重点,加快绿色优质肉牛产业发展”的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思路。2018年至今我市获云南省“10大名品”企业及产品9个,“20佳创新企业”1个;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企业和产品品牌目录26个,区域公用品牌5个;“三品一标”获证组织127家、获证产品368个,在册农业龙头企业383户、国家级龙头企业5户。

(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目前,“一座保山”区域公用品牌与全市60余家涉农企业(合作社)达成了稳定的产销合作机制,已涵盖保山优质农特产品共计30大类400余个单品,包括咖啡类、茶叶类、石斛类、核桃类、时鲜蔬果类、菌菇类以及其他众多的特产,也包括享誉全球的“保山小粒咖啡”和国内知名的“龙陵紫皮石斛”等一批名优特色农产品。

(三)调动农户参与热情,增强农户品牌意识。“一座保山”与全市5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以购代捐、爱心消费”机制,打造消费扶贫产品大礼包,惠及全市6万户25.5万人,其中脱贫户3471户11953人,实现户均增收4200元。同时,立足保山小粒咖啡品质优势和产业基础,正着手建设保山小粒咖啡现代产业园,以促进三产融合,完善产业体系,促进小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最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全市乡村振兴。

(四)完善农产品区域品牌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保山小粒咖啡、龙陵紫皮石斛等地理标志产品,开展新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和溯源标志“二合一”使用工作,实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监管,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价值。鼓励生猪、肉牛、中药材、茶叶、水果、咖啡等重点产业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开展GAP、ISO22000等规范性认证,优化产品规格、包装,达到良好农业生产标准。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等质量认证,注册商标,培育品牌,面向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建设专供基地。目前,保山华大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安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直采基地。

二、丰富营销模式

(一)制定农产品上行三年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意见。为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推进农村流通方式创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发〔2020〕1号)和《云南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上行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云政办函〔2020〕50号)精神,结合保山实际,制定《保山市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上行贯彻落实意见》。

(二)抢抓直播风口推动农产品上行。市商务局组织各地电商企业入驻“一部手机云品荟”平台,建立本地农产品库;积极组织电商企业参加“一月一品”数字消费活动、“云上南博会”活动等。举办2021年第二届“寻梦隆阳 云赶花街”活动,开发“端阳花市”小程序平台,销售花卉、本地特色美食等产品1.38万单,销售金额30.8万元,直播访问人数3.76万人,访问量达29.48万次。组织电商企业及网店销售施甸县滞销农产品,销售洋葱3.3万件约19.8万斤,销售大蒜2.7万件约13.5万斤。2022年第三届“寻梦隆阳,云赶花街”端阳花市暨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及电商消费券抢购活动,共发放9000份消费券。组织19户企业137个商品在淘宝、天猫、抖音等第三方平台上通过直播方式参与了“双品网购节”活动,参与商品涉及16个品牌,4个地理标志产品。

(三)提高农产品网络竞争力。做好重要农产品溯源工作,加强全市农产品溯源系统推广运用和维护,实地走访溯源企业12户、电话回访45户,梳理企业在使用溯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排除部分设备故障。打造保山电商品牌,持续打造“施韵甸美”“五彩昌宁”“隆阳乡耕”等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加强网店运营管理、设置扶贫产品专柜、在义乌商贸城投放农特产品广告版面等形式,打通线上消费扶贫渠道,推荐4户电商企业入驻扶贫专柜。

(四)构建以重点城市为主体、以线上和线下为两翼的营销渠道体系。2021年以来“一座保山”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线下方面,目前已在上海、杭州、昆明、保山、龙陵等地设立“一座保山”品牌旗舰店,作为保山优质扶贫农产品的形象展示窗口,实现农特产品针对不同地区市场的精准化营销。同时,“一座保山”还建立起保山市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向全市共计2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米面粮油和果蔬生鲜配送。线上方面,在杭州和保山本部成立电商运营中心,组建电商运营团队,成功入驻淘宝、上海总工会(申工社)、永辉超市(企业购)等20多个线上平台。

三、降低物流成本

(一)打造电商服务体系。全市建成1个市级和5个县级服务中心,68个乡镇服务站,484个村级服务点。通过县级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承接乡村电商物流配送任务,为246个偏远贫困村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填补商业快递空缺。2021年全市完成网络交易额137.04亿元,同比增长36.78%;网络零售额61.18亿元,同比增长30.09%,其中:实物型38.44亿元,全省排名第五;服务型22.75亿元,全省排名第七。

(二)利用电商大数据,推进快递末端网点建设。整合农村现有电商物流网点、邮政、供销等流通网络资源,鼓励物流企业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配送点,推动农村快递配送点建设,促进资源共享,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冷链物流系统化建设,有效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扩大销售半径,延长农产品市场周期,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增加农产品销售收益。积极向省级建议综合考虑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产地集散等因素,整合现有的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商贸等企业资源,推进冷链物流系统化建设。

四、实施人才战略

(一)市政府出台了《保山市贯彻落实“技能云南”行动实施方案》(保政发〔2022〕9号)文件,明确了“名品工匠”“电子商务”等培训计划及责任部门,切实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二)围绕保山小粒咖啡、中药材、石斛、红茶、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将有关工作纳入培训补贴范围,深入开展绿色食品的种植、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才。2022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047人次,其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5万人次。

(三)开展线上线下电商培训。全市商务部门不断创新电商培训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以网上授课、集中实训、送教下乡、上门一对一服务等方式,确保培训不间断。2021年1-11月共开展电商培训38期6684人次,对参加培训期间表现优异人员进行电话回访、一对一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成果转化率。与淘宝合作共建淘宝直播培训基地 1个,开通直播账号12个,通过“双结合”的模式对在读电子商务专业近700名学生开展电商直播实训。2022年上半年开展培训12期633人次。

五、加大扶持力度

(一)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2022年初,保山银保监分局聚焦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问题开展融资需求线上调查,参加调查的489户企业反映“融资难”问题12个,提出意见建议206条/次。保山银保监分局指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细化“绿色金融服务方案”,重点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将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农产品销售企业上,将用户的支持贯穿对农产品企业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腾冲农商行制定了“十四五”绿色信贷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支持方向和工作措施;昌宁农商行在规划中强调对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支持;腾冲农商行把支持“三张牌”发展专门纳入绩效考核,对司莫拉幸福佤乡“整村授信”支持农特产品发展。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建档评级。提升信贷供给与需求的适配度。创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提升信贷产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周期的适配度,加大中长期贷款供给,落实首贷、续贷、信用贷要求,主动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授信“能授尽授”。明确职责分工,由农村商业银行对接家庭农场、邮储银行保山分行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账户所属银行机构为建档评级主责任银行,以名单企业为基础,到2022年底实现324个家庭农场(规模农业经营户)、44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

(二)放宽对中小微农产品销售企业的贷款审批条件。保山银保监分局结合保山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盯传统的石斛、咖啡、茶叶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通过规范银行收费、加强银担合作、加大信用贷款的发放力度等措施支持农产品销售企业的发展。一是规范收费,减轻小微企业贷款附加成本。全市银行机构严格落实“七不准”“四公开”和“两禁两限”等监管要求,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除贷款利息外,在小微企业助贷和增信环节不收取任何信贷资金管理费,押品评估费、抵押登记费、财务顾问费均由银行承担。二是加强银担合作,降低融资成本。全市各银行机构持续加强与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合作,截至2022年5月末,经该公司担保累计发放贷款4654笔,金额10.65亿元,在保3729笔,金额7.36亿元,累计代偿33笔,金额2500万元。三是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近年来,得益于涉农银行机构开展的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全市信用贷款的占比逐年提升,特别是作为支持农产品销售企业的主力军的5家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占比达到40%以上,特别是昌宁、龙陵、腾冲3家农商行的信用贷款占比达到了46.14%、46.82%、45.64%,信用贷款的持续投放极大的降低了农户、企业的融资成本,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三)开通农民发展电子商务融资的便利渠道。近年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模式方兴未艾,全市各金融机构将支持该领域的发展作为强化农村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主要抓手。各银行机构积极与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沟通协调,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村民给予担保服务,担保费率为5‰-8‰,极大地减轻了贷款人的负担。作为全市支持农产品小微企业的主力军的5家村镇银行分别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个人生产经营周转贷款、个人生产经营项目贷款等产品,为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了按日贷、惠民卡、惠农卡、惠商卡等灵活方便、高效快捷的金融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部门协调,多措并举,合力打造全市农产品上行快车道,高质量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推动保山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

感谢你们对保山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5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稀,1830885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