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开
保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文件
保开办〔2019〕32号
保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保山市
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0086号提案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
你们在保山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保山“直过民族”聚居区脱贫的建议》交由我们办理。市扶贫办高度重视,积极商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聚集资源、整合力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优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安居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溜索改桥及产业开发等扶贫项目,着力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发展脱贫增收产业。一是认真落实《保山市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 年)》和《保山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行业扶贫部门将政策资源统筹纳入脱贫攻坚,县(市、区)按照“四到县”要求,优先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地区发展。二是严格按照《保山市精准脱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指导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地区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建档立卡户、农村低保家庭等子女就读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普通高中国学助学金全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全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前教育幼儿,解决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有力地保障了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三是有效推进企业帮扶,2015年争取到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对施甸县、昌宁县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整族帮扶,从安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保障、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七大工程着手,推动布朗族聚居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四是扎实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地区重点扶贫项目实施,针对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地区基础弱、条件差的劣势,结合县(市、区)自然资源优势,民族民俗文化丰富的特色,不断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掉队。
二、保山市有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景颇族4个人口较少民族和傈僳族、佤族2个“直过民族”。2014年以来,共认定人口较少民族贫困人口7012人,累计脱贫退出6199人,现有人口较少民族贫困人口813人;共认定“直过民族”贫困人口12315人,累计脱贫退出6873人,现有“直过民族”贫困人口5442人,其中傈僳族贫困人口5167人、佤族贫困人口275人;认定“直过民族”聚居村14个,其中贫困村9个。一是在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27亿元(中烟工业公司帮扶资金6亿元、人口较少民族扶持资金0.32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64亿元、信贷资金1.02亿元、市县财政资金0.29亿元),完成易地搬迁安置986人、危旧房改造782户,修建乡村道路112公里,实施326件水利工程、巩固提升了15940名群众的饮水安全,建设文化活动室18个、村卫生室11个、小学9所,扶持发展肉牛、肉羊为重点的养殖业3600户,发展泡核桃、坚果等经济林果2750户,发展烤烟、香料烟等传统种植业2900户,发展花椒等特色种业3800户,发展家庭经营业214户,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在校率100%,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100%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成员100%参加养老保险。二是在“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方面,着力实施好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建设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6大工程,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3.4亿元(怒江州迁入的高黎贡山移民专项资金8.38亿元,扶贫资金1.35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82亿元,企业帮扶资金0.17亿元,信贷资金1.68亿元),修建乡村道路43公里、村组道路69公里,实施水利工程117件,巩固提升了32340名群众的饮水安全,建设文化活动室11个、村卫生室9个,改建、新建义务教育校舍9所,开展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92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900人次,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6个,培育特色产业4950户,实施市内易地扶贫搬迁69户,新建及修缮加固危房496户。按照省级的统一安排部署,隆阳区负责承接怒江州傈僳族移民跨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在高黎贡山周边乡镇安置傈僳族移民4718人。
三、产业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根基,也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要依托,保山市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持续发展”的思路,整合各种资源,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分享收益,实现稳定增收脱贫。一是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2018年全市财政整合扶贫资金投入总额27.86亿元,其中财政整合投入产业扶贫的资金10.52亿元,占全市扶贫资金投入总额的37.77%;全市财政投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5.51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人均产业扶贫财政资金达到2500元以上。2019年上半年全市扶贫资金投入总额14亿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62亿元,投入比例18.71%。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启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工作,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机制,巩固提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水平,着力改变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运行”的发展现状,培养发展“种、育、播、耕、防、收、烘、储、加、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订单式、托管式”经营服务。三是强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指导。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推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或直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工作,提升产业扶贫、精准脱贫质量。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413个贫困村共聘用产业发展指导员988人。
四、对提案反映的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排查,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全面进行整改。一是加快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市223个集中安置点均按照“保障基本、功能合理、宜居宜业”的原则,统筹规划安置区水、电、路、绿化、亮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和集贸市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但由于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普遍缺口较大,县级融资又异常困难,导致部分规划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无法继续实施或建设进度滞后。市发展改革委将督促指导县(市、区)进一步加大交通、住建、扶贫等项目的整合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快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安置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二是抓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全市所有集中安置点均已制定到人到户产业发展规划和就业计划,但部分乡镇对搬迁户后续帮扶工作重视不够,制定的帮扶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下一步将督促各县(市、区)高度重视搬迁户后续帮扶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按照“家家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脱贫路径”的工作要求,充分结合各安置点当地区位、气候、土地、林地等资源优势,进一步细化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和就业计划。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切实帮助贫困群众降低市场风险,实现稳定增收。三是加大房屋产权办理工作督导力度。《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六十条对搬迁安置房产权证办理进行了明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经质量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为搬迁对象办理法定住房权利证书”。2018年9月14日,保山市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关于转发<关于办理易地扶贫搬迁不动产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但是由于部分安置点项目建设进度相对滞后,竣工验收和产权证办理工作还未开展。下一步将督促指导县(市、区)加快安置点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尽快对具备条件的安置房办理相关产权证书。四是注重搬迁群众民族文化传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民族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彝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修建乡愁馆,陈列能反应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犁头、背篓、服饰、乐器等物件,把搬迁群众对家乡的记忆一起搬进新社区。根据搬迁户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广场、综合服务楼等配套设施,保留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将传承保护传统手工艺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组建民族歌舞队、民族手工艺品工厂、民族餐饮服务团队、风俗仪式展示团队,凸显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五、统筹解决教育扶贫尤其是学前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681所,2715个教学班,其中学前班354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32%。在939个村(社区)中,598个村有独立幼儿园,274个村附设学前班,67个村没有学前教育机构。县(市、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不够协调,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办学水平不高、教师队伍建设不强等问题突出。下步工作中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目标,努力开创保山学前教育新局面。完善学前教育布局,统筹推进“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建设,确保满足“全面二孩”、户籍开放、城市扩容等政策实施后的幼儿园学位增长需求,“一村一幼”全覆盖。鼓励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开展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价,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有较大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脱贫退出时间表,会同财政、发改、教育、民宗等部门,用好用足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支持,进一步加大“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全省全市如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庄严承诺。
感谢你们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给保山脱贫攻坚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保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7月28日
(联系人:余忠寿,联系电话:0875-2122692)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议案科)。
保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7月2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