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533000MB1563104D/20250403-00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广播电视局
  • 公开目录
  • 广播电视领域基层政务公开
  • 发布日期
  • 2025-04-03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昌宁:应急广播成为“理润茶乡”新阵地

近年来,昌宁县充分利用应急广播体系,创新理论宣传方式,让应急广播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新阵地”,让党的声音传遍茶乡的每一个角落,实现理论武装“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完善“一套机制”,让应急广播“理”有保障。昌宁县把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当作关键民生工程,遵循“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安全可靠、资源整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构建起县、乡、村、组四级应急广播网络,实现全县124个行政村(社区)、1984个村民小组应急广播终端的全面覆盖。纵向与省、市应急广播平台紧密相连,横向在应急、气象等多部门部署信息发布前置系统,一张无死角、全覆盖的应急广播网络成功织就,为理论宣传筑牢根基。同时,健全完善“1+N”应急广播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昌宁县应急广播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应急广播的管理部门、职责分工、运行维护、安全播出等内容,确保应急广播规范有序运行。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严格落实信息发布“三审制”,确保播出内容准确无误、导向正确。建立应急广播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将应急广播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及时对应急广播设备维护保养、更新升级,确保应急广播长期响、优质响。

二是组建“一支队伍”,让应急广播“理”有人才。把应急广播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应急广播宣传质效的关键,组建了一支由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红领巾宣讲员、乡镇宣传委员、村(社区)宣传员等组成的应急广播宣讲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宣讲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邀请专家学者、党校教师、领导干部等担任应急广播宣讲员,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内容,精心制作宣讲稿件,通过应急广播进行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应急广播“理”有阵地。充分发挥应急广播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贴近群众等优势,搭建“理润茶乡”应急广播理论宣讲平台,每天定时定点播出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红色故事等内容,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的创新理论的熏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及时制作播出相关专题节目,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设置互动交流环节,进一步提升理论宣传质效。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留言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以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困惑,针对反馈及时调整宣传内容和方式,并邀请专业人员在广播中解答,形成理论宣传的双向互动,增强了群众参与感,让应急广播成为党和群众沟通的坚实桥梁。

四是创新“一种方式”,让应急广播“理”有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新应急广播理论宣讲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制作不同内容的宣讲节目,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如在“理润茶乡”栏目中,开设“老段讲家风”栏目,邀请本土知名人士“老段”用昌宁方言讲述家风故事、廉洁故事,深受群众喜爱。同时,将理论知识与音乐、戏曲等文艺元素融合,极大增强了宣传内容的吸引力。在《每周一歌》栏目中,选取蕴含正能量的歌曲,在播放时穿插歌曲创作背景、时代意义及党的理论解读,让群众在欣赏音乐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戏曲节目巧妙植入理论宣传内容,以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传递党的声音,让理论宣传不再枯燥。

    如今,应急广播已成为昌宁县理论宣讲的重要力量,不仅实现了理论传播的全方位覆盖,更以贴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茶乡大地落地生根,为推动地方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