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林业厅的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资源管理,深化林业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狠抓责任落实,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14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2015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14年度主要工作
(一)2014年主要工作成效
2014年,全市林业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多种树、少砍树、管好林”的总体要求,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思路,全市林业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5%,是市政府考核数55亿元的115.1%;完成人工造林30.46万亩,是考核数的152.3%;完成低效林改造36万亩,是考核数的100%;完成绿化荒山人工造林16.99万亩,是考核数的140.4%;完成沼气建设1240口,是考核数的124%;其他各项考核指标均较好完成。争取到国家、省对保山市林业建设资金2.54亿元,其中:国家1.08亿元;省级1.46亿元。
1.深入推进绿化荒山行动,着力建设生态保山。一是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4年,全市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绿化荒山行动的总体部署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绿化荒山行动人工造林16.99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40.4%,实施补植补造17.32万亩,新增封山育林5万亩,全市“两江四路”及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积极培育糯橄榄产业。结合实施绿化荒山行动,我市精心打造了高黎贡山糯橄榄产业,《保山市高黎贡山糯橄榄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评审,经市政府发布实施,规划总面积20万亩,2014年新种植6.63万亩,为任务数110.5%,总面积达8.3万亩。三是做好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前期工作。2014年底,国家将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我市规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0.8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36万亩,退耕还草0.49万亩。2015年计划实施2万亩。四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在绿化荒山行动的有力推动下,全市完成营造林64.49万亩,为任务数的100%,其中人工造林30.46万亩(核桃10万亩、油茶3万亩),全年培育苗木7042万株,出苗6614万株,确保了重点项目的种苗供给。
2.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着力建设森林保山。一是严抓森林防火。2014年,全市发生森林火灾25次,占省下达控制指标的29.4%。火场总面积1587.55公顷,受害森林面积987.4公顷,受害率0.7‰,当日扑灭率96%,查处率76%。核查卫星热点51个,卫星热点两小时反馈率98%,全年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4·12森林火灾植被恢复方案已编制完成,计划2015年实施1万亩。二是开展专项行动。201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部署,组织开展了“清理排查非法侵占林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得到了国家和省督查组的肯定。2014年,共办理案件2375起,其中刑事案件1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6人,收缴木材164立方米,野生植物190株,野生动物及制品683只(件),补种林木10万株,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三是实行严格的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限额采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2014年度木材生产计划156.45万立方米,比上年度缩减8.02万立方米。四是巩固提升“三项清理整治”成果。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拆除炭窑1579座,清理野生树木84379株、木材经营加工户1190户。2014年又减少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30证。五是加强公益林管理。2014年,争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145.31万元,新增420.01万元,全市公益林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我市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获省级考核第一名。六是扎实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三项重点工作。10月底,根据国家和省安排,我市组织开展了林地年度变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十三五”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三项工作,将为下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七是抓好野生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工作。全市依托1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48个县级监测站,切实抓好野生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八是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2014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95.24%、测报准确率94.48%、发生率0.32%、成灾率0.21‰、防治率100%,苗木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98.6%,均在省下达控制指标内。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建设美丽保山。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退耕还湿工程,新增水域2864亩,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16197公顷林地全部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进行管理。高黎贡山三期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启动了保护性基础设施项目,引进了帐篷旅馆项目,以上3个项目总投资2916万元。二是完成了湿地资源调查。编制完成了《保山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经统计,全市现有湿地1008块、25279.01公顷。三是开展极小种群保护工作。为加强白眉长臂猿保护管理,在大板场建立了白眉长臂猿研究基地,在赛格管理站辖区成立了白眉长臂猿巡护监测队。四是聘请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昆虫专家杨品之研究员开展昆虫调查。采集蛾类1008种,占全国蛾类种类总数大约5000种的20%左右,标本1万余份,逐步摸清了高黎贡山保护区蛾类资源状况。五是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完成了高黎贡山海拔梯度生态样地的建设。六是在2008年出版《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的基础上,历时6年,编写了《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图集》,共记载高黎贡山地区药用植物116科、279种。七是继续开展“引水思源”、“网护森林”、自然教育、国际小母牛社区养殖项目、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
4.围绕林业“双增”目标,着力抓好民生林业。一是抓好林业经济发展。2014年,全市围绕林业“双增”目标,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完成林业总产值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5%,林业增加值26.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二是抓好林产业基地建设。到2014年底,全市已有核桃基地440万亩、产量6.1万吨、产值19亿元,油茶85.7万亩、油茶干籽产量0.33万吨,石斛995万平方米、产量2510吨、产值3.6亿元,进一步打牢了发展民生林业的基础。苗木产业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已有种子园、采种采穗基地、母树林22个,总面积2751.04公顷。三是继续抓好“民心工程”农村能源建设。2014年,新建沼气池1240口,改造病旧池500户,节柴改灶12300户,太阳能热水器2750套,新建村级服务网点8个。四是抓好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及利用。2014年,依法审核、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许可证41套,全市现有驼鸟、野猪、豪猪、竹鼠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资质单位(个人)217户,年产值4000万元。
5.深化林业改革,着力加强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深化林业改革。2014年,市委出台了《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和《林业改革专项方案》,为全市林业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我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有序推进,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和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实现全市全覆盖,完成2014年1-9月份848起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案件的审核,损失金额116万元。2015年将启动经济林木权证发放工作。二是抓好林权服务工作。全市林权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市县区服务中心总面积4066平方米,工作人员68人,完成林权流转6599宗、面积122.89万亩、蓄积量180.5万立方米,流转金额4亿元;林权抵押贷款面积83.01万亩,贷款余额13.82亿元。全市各类林产品加工经营企业达717户(省级30户),涉林专业合作社414个(省级示范社64家),入社农户近3万户,经营面积近60万亩。三是抓好科技推广工作。2014年,建设珍贵用材林、核桃、油茶、糯橄榄样板林4228亩,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创新审批方式,规范审批流程,按照市编办的要求,认真开展了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我局(含下属机构)取消行政审批项目6项,下放行政审批项目2项,保留行政许可项目22项,调整为服务事项26项。五是推进林业执法改革。进一步整合了森林公安、林政稽查、木材检查站等执法力量,印发了《保山市林业局相对集中林业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实施方案》。
6.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一是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启动后,我局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和市第十二督导组的要求,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活动办,成立了9个检查指导组,制定了5个实施方案及流程图,汇编自学材料6个,集中学习70余场,局领导班子先后6次召开班子会议对“四风”问题清单进行研究。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局党组制定了整改方案,形成整改措施18份,整改清单139份,修改制定了《保山市林业局制度汇编》。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净化了党员干部队伍,推动了工作开展。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年初将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并列入年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局党组书记与局党政班子成员、局党政班子成员与分管的单位负责人、各单位负责人与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分别进行廉政谈话、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组织观看《四风之害》、《焦点访谈—马关县毁林案》等警示教育片。向市人民检察院了解2008~2012年期间全市林业系统涉林违法案件情况,编辑《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分发到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学习,接受警示教育。三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我局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狠抓作风建设,对违反 “中央八项规定”,工作上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一经发现都将严肃处理。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我市2014年林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是:一是重调研,破难题。市委李书记,吴市长、丁副市长多次进行林业工作调研,亲自拟定发展思想,出谋划策,破解生态治理和林业发展难题。为破解干热河谷种树难成活、经济效益低的难题,我局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糯橄榄产业,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我市近年来开展的绿化荒山行动和“三项清理整治行动”、 “经济林木权证”发放,重点培育的木本油料产业、石斛产业、糯橄榄产业等重大决策,都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实施的。通过调研,切实破解了很多林业发展难题,对促进林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下步工作打开了局面。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云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及4个专项方案》(云发〔2014〕14号)、《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云发〔2014〕16号)文件后,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做好我市林业改革调研工作,在调研基础上,市委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及《深化林业改革专项方案》,将有力推动我市林业发展。二是抓重点,顾全局。我市始终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非法侵占林地、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乱砍滥伐、偷砍盗伐林木案件有所抬头的严峻形势,我局进一步整合森林公安、林政稽查、木材检查站、林业站等执法力量,开展了“清理排查非法侵占林地专项行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行动”、“中缅边境森林资源武装巡护”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全面抓好造林绿化、森林防火、公益林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农村能源建设、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作,做到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切实保护了全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三是谋发展,惠民生。林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我局始终将促进林农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以林权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石斛、草果、糯橄榄等特色林产业,这些产业充分发挥了山区、林区优势,增收效果明显,仅核桃产业一项2014年就为全市农民带来了19亿元收入、人均核桃收入800多元,被群众喜称“摇钱树”、“致富树”。为提升产业效益,2014年我市围绕木本油料产业提质增效,加大了林业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同时,我局积极培育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苗木花卉产业、林下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未来也将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四是抓作风,强服务。我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狠抓作风建设,特别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局以纠正“四风”为突破口,逐一加以整改落实。同时,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行政许可2项,取消非行政许可5项、行政许可1项;调整为服务事项26项。认真做好项目占用林地工作,经市委市政府和林业部门积极争取,槟榔江三岔河电站征占用林地得到及时解决,2014年我市向国家、省争取征占用林地项目115起,面积16326亩,是省下达我市定额的2.72倍,确保了一批重大及民生项目的及时落地。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4年,全市林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新造林地受灾严重。连续五年干旱对全市林业发展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据初步统计,林地受灾面积100.39万亩,苗圃地受灾面积928.1亩,经济损失达17624万元。由于林地工程性缺水严重,抗旱资金投入有限,已威胁到林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木本油料产业重造轻管、投入严重不足、加工能力弱等问题比较突出;林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林权综合管理能力不足,林农“融资难、融资贵”,林业新型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三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通过开展“三项清理整治”行动,破坏森林资源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滥砍滥伐、毁林等林业案件仍时有发生。四是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适应,林业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
二、2015年度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林业部门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美丽保山”和“森林保山”建设目标,围绕省林业厅“十大工程”和市委、市政府年度林业工作目标任务,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绿化荒山行动,加快推进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和林业保护支撑体系建设。
目标任务: 2015年,完成全市营造林任务7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万亩;绿化荒山行动总任务114.02万亩,其中新造林11.3万亩,封山育林 102.72万亩(续封),实施退耕还林及生态治理2万亩;新建及改造沼气池700口,改节柴灶5000户,架设太阳能1000套;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火案查处率达8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8%;实施国家和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5亿元以上。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2015年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营造林工作,继续推进绿化荒山行动。一是抓好营造林工作。2015年,计划完成营造林72万亩以上,其中人工造林20万亩(核桃10万亩,油茶2万亩),低效林改造36万亩,森林抚育16万亩。二是认真开展绿化荒山行动。2015年,全市绿化荒山行动任务114.0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3万亩,封山育林102.72万亩(续封)。三是实施退耕还林2万亩,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1.5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0.5万亩。四是切实做好“4·12”森林火灾植被恢复工作。2015年,计划恢复治理10315亩。五是全力抓好7万亩糯橄榄造林。
(二)切实抓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责任制,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内容。二是进一步加强林地林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做好林权流转登记、变更注销等工作,加大征占用林地督检力度,结合林地变更调查,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切实加强重点区域林木采伐管理,加大盗伐滥伐林木案件查处力度。四是扎实推进“林地年度变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三项重点工作和“清理排查非法侵占林地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两个专项行动。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五是进一步巩固提升“三项清理整治”成果,严防死灰复燃。六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深刻汲取隆阳“4.12”、腾冲“3.17”森林火灾教训,找准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切实做到“五个到位”、“四个必须”,以火源管理为核心,全面开展违规用火专项治理行动,严肃纪律,加大责任追究,对少数干部职工不作为、乱作为将严肃追究其责任。
(三)切实抓好林业产业。一是抓好木本油料产业的提质增效。做好核桃、油茶和澳洲坚果的补植补造、抚育管理、品种改良等工作;二是大力发展速生及珍贵用材林。加大优良乡土树种的种植和培育力度,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结合。三是积极发展林下产业。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云政发〔2014〕39号)精神,积极发展石斛、重楼、草果等林下产品,提高林地利用率、产出率,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四是进一步推进高黎贡山糯橄榄产业发展,积极抓好6万亩的建设任务。五是积极发展观赏苗木产业,拓展高效林业发展的空间。六是深化林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培育大企业、延伸产业链为目标,采取政府扶持、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
(四)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工作。落实好省委14号、16号文件和市委有关林业改革的文件精神,继续抓好林权配套改革,做好经济林木(果)核权发证工作,加强与银行、保险、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为林农提供林业发展融资支持。继续抓好林下经济产业,壮大林业经济实力;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和林业经营合作组织的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林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做好野生动物、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防控工作,争取省林业厅和市政府的支持,继续开展森林防火、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业务。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加大林业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保山市及林业部门的影响力。
(五)深入推进依法治林。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一是开展执法督查和执法质量检查,建立案件(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办法和个案考核办法,定期召开林业执法联席会议制度,2015年度组织2次执法人员培训。二是抓好《保山市林业局相对集中林业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落实,有效整合森林公安、林政稽查、木材检查站等执法力量。三是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加大办理案件的力度,坚决而有力的打击各种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更好地为林业建设服务。四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在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上下功夫,切实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
(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市委的总体安排,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森林保山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除“四风”之弊,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艰苦创业等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政治建设的本领能力。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林业工作的各个领域,认真抓好党员干部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狠抓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大对财务、工程项目、资金等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杜绝一切腐败行为发生。
保山市林业局
2015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