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6-8-/2020-062901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 公开目录
  • 自评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0-06-29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生态修复和产业管理站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保山市生态修复和产业管理站是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属独立核算的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加挂保山市国有林场管理办公室、保山市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保山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核定事业编制 8 名。其中,站长兼主任 1 名(正科级),副站长兼副主任 2 名(副科级)。部门实有人员编制8人,在岗人员8人,离退休人员1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1人。

单位职能主要有: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国土绿化重大方针政策,综合管理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导全民义务植树、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组织指导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负责组织林业产业项目、生态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及国有林场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并监督实施。承担保山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国有林场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完成营造林工程36.73万亩。依托中央、省等项目支撑,开展营造林36.7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13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6.6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0.70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0.65万亩,异地植被恢复2.18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现有林改培0.10万亩,低效林改造1.50万亩,森林抚育10.00万亩,木本油料林提质增效2.00万亩。开展义务植树500.00万株。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2019年预算安排收入152.7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52.50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收入0.21万元2019年总体支出153.0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48.00万元,项目支出5.08万元。加上年调整结余:清退伙食费0.37万元。

全年的基本支出为148.00万元,主要用于人员经费以及日常公用经费的支出。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32.26万元,机构运转经费支出15.74万元。

(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1、认真执行财务管理政策。按照市林草局的管理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省、市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市林草局制定出台的《财务工作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差旅费管理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推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严格使用财政资金。计划2020年完成保山市生态修复和产业管理相关制度修改完善。

2、认真执行报账审核制度。我站各项支出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规、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和单位管理制度的规定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先审批、后开支、严把关”的原则,实行经手人填报,领导审核、会计审核、出纳审核层层把关,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高效合规使用。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准确掌握单位财政支出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检验资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及原因,及时总结经验,修改不足,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单位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更好控制履行职能任务的成本。

(二)自评指标体系

结合我站职能职责和所承担的具体工作,在确保原有一、二级指标不变的前提下,补充三级指标26项,形成了完整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自评体系(详见表1)。

生态修复产业站2019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表1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

分值

投入
(15分)

目标设定
(7分)

完成营造林任务36.73万亩

7

预算配置
(8分)

基本支出控制率

3

重点项目支出安排率

3

“三公经费”变动率

2

过程
(30分)

预算执行
(15分)

预算完成率

5

预算调整率

5

“三公经费”控制率

5

预算管理
(12分)

管理制度健全性

4

资金使用合规性

4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和完善性

4

资产管理
(3)

管理制度健全性

1

资产管理安全性

1

固定资产利用率

1

产出
(30分)

职责履行
(30分)

营造林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6

牵头开展林业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3

牵头开展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帮扶工作情况

3

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林业双增、新一轮退耕还林考核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3

国有林场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3

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3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工作开展情况

3

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3

《保山中心城市面山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

3

效果
(25分)

履职效益
(25分)

经济效益

6

社会效益

6

生态效益

6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7

合计

100

(三)自评组织过程 

1.前期准备情况。确定了绩效评价负责人,专项负责评价工作,按照绩效评价要求,认真收集资金支出基础资料、数据采集和核实等基础工作,结合年初预算批复的部门整体支出、单位职能职责、项目特点和工作现状,补充完善了三级评价指标,并开展相关绩效自评工作。

2.组织实施情况。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关于2019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保财预〔2020〕95号)要求,本单位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按照“谁主管、谁使用、谁公开”的原则,积极组织力量开展评价工作,圆满完成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按照保山市财政局整体部门支出绩效评价相关要求,通过自评,市生态修复产业管理站2019年度的预算编制全面、科学、合理,预算执行严格有效,预算管理规范,履职效益明显,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逐渐规范,严格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三公经费”支出控制有力,总体效果较好。自评得分98.5分,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一)投入情况分析

1、目标设定明确。分值7分,自评得7分。确定2019年全市营造林任务36.7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13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6.6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0.70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0.65万亩,异地植被恢复2.18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现有林改培0.10万亩,低效林改造1.50万亩,森林抚育10.00万亩,木本油料林提质增效2.00万亩。2019年底全市完成营造林任务36.7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500.00万株,任务完成率为100%。设定的目标任务有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任务文件,完成情况有作业设计、批复、工作总结、调度表佐证材料。

2. 预算配置科学。分值8分,自评得8分,科学测定了基本支出控制率、重点项目支出安排率、“三公经费”变动率,基本支出预算保障了部门年度正常工作目标的开展;单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基本支出及时、足额。其中:财政预算148.00万元,支出148.00万元。退耕还林工作经费预算5.08万元,支出5.08万元,全部用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支出。2018年预算、决算“三公经费”3.55万元,2019年预算决算“三公经费”2.38万元,变得率为-32.60%。

(二)过程情况分析

1. 预算执行有效。分值15分,自评15分。2019年我站财政预算、决算均为153.08万元,“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均为2.38万元。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加快支出进度、严控预算调整,加强项目主资金的指导、监督,确保当年预算的资金,当年按预算执行完毕;项目管理机构健全、主体责任明确、管理规范、资金开支合理、监管有力;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加强对“三公经费”支出成本控制、节约开支、提高绩效的目标及措施。

2. 预算管理基本规范。分值12分,自评11分。因机构改革后,单位名称发生变化,职能职责有调整,原有的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及时修改完善,扣1分。我单位认真履行财务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要求,一是严格落实内控制度、管理制度的执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二是加强日常经费支出管理,通过严格预算执行管理,按照年度预算安排,严格对经费开支的事项和用途进行审核,基本上确保了经费支出的专款专用,经费支出的总额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有效合理利用财政资金。三是大额支出坚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机制。四是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政府采购目录内的货物与服务全部按要求实施了政府采购,确保了支出管理流程、审批手续的完整。五强化组织学习,借助支部主题党日、讲党课等形式,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财务管理等相关要求,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

3. 资产管理基本规范。分值3分,自评2.5分。因机构改革后,单位名称发生变化,职能职责有调整,原有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及时修改完善,扣0.5分。在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我站认真执行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管理,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负责监督配合使用人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努力提高利用率,并定期组织设备的清点,资产保存完整、配置合理,管理规范,使用和处置合规。

(三)产出情况分析

职责履行服务到位。分值30分,自评30分。2019年,保山市生态修复和产业管理在市林草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草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体干部职工紧密团结,认真履行部门职责,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打造绿色三张牌和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创新开放之城为契机,全力国土绿化、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治理扶贫、生态产业发展扶贫和国有林场改革等生态建设工程,圆满完成了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牵头负责的林业脱贫攻坚与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帮扶工作和市林草局党组安排其他有关重点工作,效果明显成、效显著,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一份力量。

1、营造林工作开展情况。围绕确定的36.73万亩年度目标任务,一是认真组织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生态修复政策、方针,不断提高人们生态文明意识;二是组织编制了《保山市2019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保山市2019年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引领2019年的退耕还林工作开展。认真落实工程管理的“三关”服务工作,即事前管规划设计关、事中管督促指导关、事后管跟踪问效关,组织开展各县(市、区)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异地植被恢复造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低效林改造、木本油料提质增效等作业设计的审查,并指导修改完善,完成了除新一轮退耕还林以外所有作业设计的审批;三是抽调技术人员深入工程县、山头地块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工程建设与批复的作业设计吻合,建设质量达到设定目标,项目组织实施、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合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四是认真分析总结先进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运用。五是开展了营造林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装订等归档工作。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36.73万亩的目标任务,建设周期内争取到项目资金30330.00万元,2019年投入18220.00万元。

2、牵头开展林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牵头完成了2019年林草行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共落实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3.74亿元,投入4个贫困县3.06亿元、占81.60%。2019年全市共获批公益性项目使用林地26件,面积1591.84亩,免收资金844.74万元。

1)获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资金18220.0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7.20%,完成营造林36.73万亩,为年度任务36.60万亩的100.40%,其中:完成人工造林20.1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6.6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0.70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0.65万亩),为年度任务20.00万亩的100.70%;完成封山育林3.00万亩,为年度任务3.00万亩的100%;完成森林抚育10.10万亩,为年度任务10.10万亩的100%;完成低效林改造1.50万亩,为年度任务1.50万亩的100%;完成木本油料提质增效2.00万亩,为年度任务2.00万亩的100%。

2)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467.29万亩,获得补偿资金5986.85万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10%,8.60万户农户获补偿金2231.82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71万户、面积37.90万亩,获补偿金378.96万元,卡户户均年增收222.00元;招聘公益林护林员1172人,获得补助资金2570.9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1人,获得补助资金277.56万元,卡户户均年增收1.84万元

3)实施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面积725.97万亩,获得补助资金10247.29万元,为计划的119%,21.49万农户获补助资金6620.0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50万户、面积95.05万亩,年获得补助资金950.50万元,卡户户均年增收271.00元;招聘天然林护林员1252人,获得补助资金2391.0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9人,获得补助资金591.22万元,卡户户均年增收1.65万元。

4)落实生态护林员4094名(隆阳区2070名,施甸县880名,龙陵县674名,昌宁县470名),其中2019年7月新增2210名。年获得补助资金2989.00万元,月平均管护工资833.00元(年管护工资10000.00元)。

3、牵头开展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帮扶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牵头完成了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帮扶目标任务完,编制了《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帮扶实施方案》,重点组织实施森林防火、退化草原地监测、森林资源管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农村实用技术能力培训6项帮扶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投入项目资金340.24万元,其中:2019年投入项目资金123.76万元(市林草局筹资19.00万元,协调项目资金104.76万元)。

4、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林业双增、新一轮退耕还林考核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按照省人民政府与保山市人民政府签订的《云南省2016—2020年林业双增目标责任状》要求,省考核组2019年7月30日抵达保山对我市2018年度林业双增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检查,于9月6日结束,历时39天。在检查工作中,我站抽调2名项目管理人员全程陪同检查组深入腾冲市开展林业双增考核检查、隆阳区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考核检查。抽调一名领导陪同国家林草局深入龙陵县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国家级验收工作。

5、国有林场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为做好迎接国有林场改革国家验收工作,我站认真贯彻落实省级验收整改事项,按照经营面积低于5万亩的林场必须整合要求,借助机构改革机会,全市国有林场由改革前的23个,整合为现在的15个,国有林场经营管护面积不变,实现了机构精简,管理高效的目标。组织完成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审批,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后备案工作。督促各县区加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6、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工作开展情况。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省政府参事王敏正等一行7人组成的省政府参事调研组到保山市调研指导核桃产业工作,组织昌宁县人民政府、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有关领导及项目管理人员配合省政府参事完成了保山核桃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工作。2019年 6 月 12 日至 18 日共组织21户森林生态企业参展,参加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2019年11月8日至10日,组织林草系统及昌宁亚鑫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11人参加第二届中国新疆林果产品博览会。

7、退耕还林项目实施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展了退耕还林项目实施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明确专项清理整治范围为:2002—2006年退耕地还林工程,2014—2018年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工程,2014—2018年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清理整治重点:行为人假借承包人的名义,以签订合同的方式,截留、侵吞群众应享有的退耕还林补助款,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清理整治时限:2019年11月1日—12月31日。

8、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实施方案》的要求,均县级初审、推荐,市级复查, 2019 年推荐申报国家森林乡村 23 个,其中:隆阳区 4 个,施甸县 3 个,腾冲市 6 个,龙陵县 5 个,昌宁县 5 个,国家林草局已全部授牌认定。

9、《保山中心城市面山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市林草局的安排,积极配合中标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保山中心城市面山生态修复规划》(2019—2035年)。规划总面积48.18万亩,按“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人工措施为主、自然修复为辅的工程措施,对墓地、砂石场、荒山荒地、坡耕地合理搭配乔、灌、草、花、藤进行增绿添彩,构建“山青、水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的生态环境。规划期内共实施生态修复建设19.75万亩,其中:墓地植绿遮挡工程0.10万亩,砂石场修复工程0.22万亩,廊道绿化工程0.61万亩,面山人工造林6.88万亩,森林精准质量提升工程11.94万亩。通过实施五大工程,至2035年中心城市面山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63.70%提高到66%以上,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承载力、人居环境明显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通过外业调查、资料收集、初步方案审查,现规划初稿已完成。期间还完成了东山森林公园生态修复方案、东山生态修复方案。

(四)效果情况分析

履职效益显著。分值25分,自评25分。通过营造林工程实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一是直接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二是通过参与项目建设,获得了务工收入,增加了务农技能,扩宽了就业渠道;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四是种植的经济林、用材林未来能够为农户带一笔可观经济收入。通过走访调查,各级工作人员、农户对我站所开展的服务态度、满意度在95%以上,人民的生态建设理念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筑牢了人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四、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我站2019年整体支出平稳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管理制度需进一步修改完善,内部预算管理意识需进一步提高,预算评价指标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站将认真组织学习绩效评价有关文件精神,强化业务学习,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完善,指导今后绩效评价工作常规化开展。

五、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根据绩效自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今后项目预算和年度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部门工作效率。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资金安全。一直以来,我站高度重视财政预算工作,在单位预算的申报、资金的下达、预算的执行及项目后期的绩效评价过程中,经围绕单位的职能职责和局党组的中心工作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工作经费预算,凡属于重大资金支出事项均通过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高度重视预算的执行及执行过程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指导,报账单据的审核把关,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合规,报账手续齐全,数据真实准确。

(二)厉行节约,严控行政成本。借助“三会一课”、行政业务会议、学习强国平台、云岭先锋平台、法治在线学习平台等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集中学习、线上线下学,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浪费主义,全力提升单位的服务品质,树立良好服务形象。

(三)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资金效益。认真履行退耕还林项目工作经费预算,不定期深入工程县开展退耕还林项目建设的督促指导工作,确保工程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合规、报账手续齐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不断提升“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价值,促进农户增收脱贫。

七、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

 

 

保山市生态修复和产业管理站

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