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6-8-/2021-0705003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 公开目录
  • 自评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1-07-05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2020年保山市林业和草原资源管理站项目绩效自评报告-林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

2020年度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资源管理站项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

一、项目基本情况

《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财政第二批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通知》保财资环〔2020〕1号 、《关于林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的通知》保财资环〔2020〕82号、《关于印发云南省2019年草原监测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林办发〔2019〕29号》、《关于上级转移支付专项经费的通知》保财资环〔2020〕28号设立绩效目标。

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我市草原监测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完成草原监测任务72个,重点监测了我市草原生产力、植被状况、生态状况、利用状况等。涉及热性灌草丛、暖性灌草丛、山地草甸三大草原类。草原生态保护功能明显改善,牧民经济明显提升,公众满意度较高;通过对钩挂贫困村的部分人员进行培训,对带动全村整体栽培水平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达到攻坚脱贫目的。

三、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财政第二批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通知》保财资环〔2020〕1号 、《关于林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的通知》保财资环〔2020〕82号、《关于上级转移支付专项经费的通知》保财资环〔2020〕28号下达市林业和草原资源管理站草原监测统计项目经费共34.99万元。其中:财政应返还额度中央财政第二批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16.99万元,上级转移支付专项经费8.00万元,林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10.00万元。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市林业和草原资源管理站支出24.65万元,用于草原监测、草原统计、设备购置、普法宣传等,结余资金10.34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1)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云南省中央林业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管理和使用2019年、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

(2)严格执行《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3)建立了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资金运行采用了全程监控的管理手段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

(4)资金拨付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

(5)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认真接受纪委、监察、财政、计委、审计等部门监督。

(6)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时向财政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

从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培训合格率、草原和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等方面进行评价。完成草原监测任务72个,形成保山市草原监测报告1个,完成草原综合情况、草原执法监督情况、草产业发展情况、草产品经营主体详细情况、草原灾害发生和防止情况、年度报表和下半年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情况半年报表的草原统计任务。

2、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

a.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绿色草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增加牧民经济收入,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助力脱贫攻坚;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旅游人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社会效益。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是生态建设与保护,协调人与自然和谐、持续、稳定发展的系统工程。可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各民族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c.生态效益及可持续影响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使草原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草原高度、密度、覆盖度、草裙种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改善草原生态,促进牧草恢复性生长,稳步提高草原产量。随着项目时间的延长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将明显提高,草原将进入一个新的生态良性循环系统。

3、满意度指标。

通过对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项目区群众的走访和调查了解,得到了高度评价。满意度90%以上。

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正在实施进行中。

五、绩效自评结果

通过绩效评价,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出项目建设成效,示范带动效果,促进项目管理和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规范。下一步将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按照《保山市财政局关于2020年市级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及财政绩效评价》保财预〔2021〕66号文件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七、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取得的经验:

1、①抓好绩效目标编制,按上级下达的资金和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和管理。

②开展绩效跟踪监控,加强过程监控。

③加强督查检查、注重效益评价。严把检查验收关,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再深入总结成绩的同时反思不足,举一反三、完善提高,实现项目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和谐统一。深入开展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对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自评和项目核查,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

④加强部门合作、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加强部门协作,为项目单位与林农做好政策及技术服务,为加快推进当地生态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强化评价结果应用,组织绩效自评和绩效跟踪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加强评价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的衔接。

⑤健全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严格按照中央林业生态恢复资金有关政策的要求,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落实相关责任,努力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⑥加强宣传工作。每个项目在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接受、支持项目建设。

⑦加强质量管理。每年度各项目都签订目标责任书和施工承包合同,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程实施范围、施工面积、施工作业方式、施工时间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作业前进行现场培训。施工作业过程中派出现场质量监督员全程质量监督,每一道工序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完善制度保障

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安全运行。对补偿资金的使用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护,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和完善管护措施。

3、强化监督检查。坚持县级自查、市级检查、省级督查三级监督系统,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兑现补偿资金和奖惩的依据。对于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奖励;对于出现重大问题的,追究项目责任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4、深入宣传,提高保护意识。为进一步增强群众对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为全市草原生态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举办政策培训班,通过培训不断强化他们的保护意识,使其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二是通过印发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及宣传手册,粘贴标语等方式宣传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使其广大群众知晓其重大意义。

5、档案资料管理。县级落实专人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认真收集图片、文字、影像、兑现资料等进行归档。做到资料齐全,归档及时,规范管理,妥善保管。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项目补助标准低,影响项目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

2、一是进一步完善提前下达制度,使县级有充分的时间编制作业设计及资金使用方案,确保年度内完成相关任务。二是提高项目补助标准,缓解地方财政在实施林业项目中的压力。三是建议制定资源监测指导性意见,建议上级在制定资源监测指导性意见时能结合林地变更统筹考虑。四是进一步理顺林业系统机构设置,上级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机构设置的指导性意见,并充分考虑县级林业部门人员编制实际,形成一套上下衔接顺畅的项目执行体系。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资源管理站

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