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6-8/20240827-00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4-08-27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5030021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建保山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将保山打造成为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点的建议”(第21号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首先,感谢您们对我市自然教育相关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您们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承办责任,积极与市教育体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协商沟通,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尽早规划、尽快实施。加强顶层设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规划,按照“能做先做、争做排头兵”的原则,尽早开展保山的规划工作,在云南乃至全国树立起“保山自然教育”全域开展的牌子,尽力将保山的优势资源转换成发展动能。通过保山制定的自然教育规划,吸引全国自然教育力量的关注,最终内生发力、外部借力,促进本地自然教育全流程的发展、发育,最终建成有特色的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市。”的建议

我市的自然教育依托高黎贡山、龙陵小黑山和腾冲北海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开展相关活动,起步很早,成就斐然

(一)活动开展方面

1.2012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成立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家自然学校,开创了国内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学校的先河。把当时还不太“流行”的自然教育理念引入到高黎贡山,搭建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自然平台,带领本地启蒙者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多年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结合保山实际,提出“以自然为师,让心与自然连接”的理念,带领和引导公众走进高黎贡山、认识自然、学习自然、感恩自然、保护自然。2024年以来,与不同部门和机构开展了一系列自然教育合作研学活动:先后与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共同成功举办“开学第一课”展播行动省级“科学名师工作室协作开展了多场科普宣教活动,组织省级科学名师工作室52人团队到隆阳区芒宽乡百花岭开展专题讲座自然体验活动,深入推介“高黎贡山自然教育理念”,并获优质课评价;同时,持续开展自然教育进学校、师生进机关,与光丽幼儿园等协作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持续推进高黎贡山自然教育体验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高黎贡山保护区宣传展示效果。

2.2021年以来,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多次联合当地公安、林草、检察和各乡镇联合开展“林长制暨生态文明进校园进村组进公共场所”宣传活动,受众达0.26万人次,向学生和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8种、0.8万份(册),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的“加强生态保护、自然和谐共存”意识。

3.2020年以来,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累计组织开展了25期自然教育及研学活动;出动宣传车辆160余辆次、宣教人员4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000份。通过多形式宣传教育培训,有效提高了社区群众和社会公众湿地保护意识,逐步形成了人人爱护湿地、人人关心湿地、人人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二)取得成就方面

1.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于2019年获得中国林学会授予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于20225月获颁云南省林草局授予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于202211月获颁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于20243月获颁云南省社科联授予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称号。

2.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20年被省河(湖)长办评为云南省美丽河湖、并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2021年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2022年被列入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创建基地、入选云南省林草科普基地。

3.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231 月,获“2022年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4.2023年末,市林草局争取到省级项目投资500余万元,依托保山第一中学科技馆建设了布展面积达700平方米的“高黎贡山科普宣教馆”(目前处于项目收尾阶段),综合展示高黎贡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将高黎贡山“搬进”市区,将城乡自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生物生态安全教育有机融合,方便师生、公众认识和了解高黎贡山,展示高黎贡山自然教育魅力,成为我市开展自然教育的主要阵地,从而有效推进全高黎贡山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品牌效应。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下一步工作中,市林草局将进一步加强与教体、文旅部门的沟通协调,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加强资源配置。依托保山现有的旅游资源,促进融合发展,将有条件的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省级旅游名村名镇等作为自然教育的实践基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增大自然教育受众面积,从而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教育文旅项目。二是加强跨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教育体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的合作,更好地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自然教育发展。三是加强培训。积极举办自然教育相关培训课程和主题研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四是加强宣传。持续开展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发布相关信息,增强社会各界对自然教育的认知和支持,提高公众对自然教育的意识和兴趣,进一步提高保山自然教育知名度。建立健全自然教育服务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结合自然教育、科普教育职能需求和科研院校专业办学特色,围绕人才建设、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学生教育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凸显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校地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专家教授帮学带教、专题培训、品牌建设等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夯实我市自然教育基础探索累积自然教育教学活动方法

二、关于内外兼顾、全面融合。自然教育既是一种教育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对内根据《规划》要求,自然教育应当融合到学校教育当中。而根据保山的实际来看,学校老师几乎没有参与过自然教育相关培训,因此建议在学校教育中,加快引进社会自然教育机构资源,在开展教师培训的同时面向学生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对外统一梳理自然教育资源,搭建自然教育交流平台,在旅游线路之外,深挖自然教育资源禀赋,筑巢引凤,吸引域外自然教育机构带团到保山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促进文旅资源升级换代和本地自然教育资源发展。”的建议

自然教育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市教体局积极统筹谋划,结合《规划》相关内容,将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全市各学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是加强政策制度保障。20238月,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保山市基础教育“五育”并举综合改革行动方案(20242028 )》,倡导基础教育学段每天1节体育课,落实每天30分钟大课间活动制度,保障学生每天课后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该方案的出台从一定程度缓解了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埋头学习的问题。二是大力创建绿美校园。通过开展校园写生、植物认养、叶脉书签制作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绿美校园建设氛围,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校园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各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便能与大自然亲切相拥。   截止20247月,全市中小学共创建各级各类绿美校园582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70%以上。三是开展中小学研学活动。依托校外综合实践实训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校内建立劳动基地,校外研学实践的方式,把知识的传授从课堂延续到课外。目前,隆阳区共有光丽农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勐赫小镇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市级),汲耕园研学劳动实践基地(区级)等3所市、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农耕体验、手工制作、非遗传承、生活体验、户外拓展”为主要板块,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意义,深刻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3所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共接待中小学、幼儿园等各学段学生5235人。20231月—20246,腾冲市和顺镇艾思奇故居累计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53场次,参加学生13973人次。施甸县青少年田园教育实训基地自2018年开班以来,已举办培训班98期,参训学校50余所,共有15000余名学生参加实训。四是开展自然浸润行动。借助保山自然资源优势,鼓励各学校充分结合本土文化特色,让孩子们在与自然零距离的浸润体验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对话,领略自然生态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例如:腾冲市高黎贡山茶博园常年对公众开放,为中小学生提供实践教育活动服务,自202210月以来,累计接待学生1600多人,让学生在参与保护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切实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自然世界的神奇、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正意义。

工作中,市教体局将把自然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中,切实扩大自然教育阵地和导师队伍,加强与文旅、林草部门的协同,切实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依托腾冲市和顺镇图书馆、艾思奇纪念馆、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国殇墓园,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施甸县杨善洲故居隆阳区太保公园保山历史名人馆、高黎高山百花岭、金鸡4.15武装起义展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创建“行走的思政课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二是提升现有科学探秘路线品质,依托高黎贡山区域的林家铺、五道溪、曲石气象观测站、北海湿地、和睦村、栖花岭、咖啡种植基地、百花岭宣教中心现有景点设施,通过开展户外旅行、气象科学探秘等形式的自然教育活动,使各学段的学生在爬山涉水、深呼慢吸中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从而激发学生个人潜能,使其主动亲近自然,培养“绿色操守”,感受自魅力;三是提升腾冲——龙陵,隆阳——昌宁——施甸两条自然风光鉴赏路线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文化旅游品质通过深入自然环境,感受保山绚丽自然风光,更好感受“诗画保山”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魅力,创建一批层次分明、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市、县级的研学旅行营地基地;建立一套责任清晰、协同配合、管理规范、经费落实、安全保障的自然教育工作机制;研制一套信息共享、操作便捷、性能可靠的自然教育活动服务平台和评价系统;努力探索形成激发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自然教育发展体系,以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促进自然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紧密融合。四是建立健全自然教育服务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结合自然教育、科普教育职能需求和科研院校专业办学特色,围绕人才建设、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学生教育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凸显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校地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专家教授帮学带教、专题培训、品牌建设等示范辐射作用,依托现有的隆阳区芒宽乡百花岭村自然教育基地,进一步夯实我市自然教育基础,提升我市自然教育水平,切实推进我市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结合《规划》相关要求,政府应出台促进自然教育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对本地自然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机构、课程等培养开发给予支持。林草、文旅等职能部门主导,引入域外自然教育机构、自然教育基金会等资源,共同促进本地自然教育发展”的建议

2012以来,已有全国各地逾万名的中小学生、志愿者、自然爱好者来到高黎贡山参加体验学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高黎贡山自然学校依托百花岭自然教育基地,把生物多样性的神奇和美好展现给公众、让公众分享保护红利,主动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来,树立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生态文明价值,养成生态文明的行为习惯,继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先后出版了《走进高黎贡》《高黎贡山自然教育实践与探索》等生态文明教育本土教材,结合科研监测、科学考察、教学实习、科普宣传、观花观鸟等体验实践活动,打造并升级百花岭自然教育基地,提升科技水平和教学效果初步建成澡塘河、自然公园、林家铺等一批生态文明教育体验基地,在建整顶专类园、大蒿坪等基地。开启了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新模式,有效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和自然教育的发展。

下一步,林草、教体和文化旅游部门将进一步协调工作节奏,积极向市政府申请出台促进自然教育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争取市政府对自然教育的师资、机构、课程开发给予支持;做好保山自然教育品牌的运营和推广,引入域外的自然教育机构、自然教育基金会等资源,从而共同促进保山自然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关于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结合保山自然资源实际,以潞江坝、腾冲市为支点,在2024年筹办自然教育论坛,吸引全国各地自然教育机构、国家公园、文旅部门、林草部门等资源,率先在全国产生影响力。同时因地制宜打造自然教育基地品牌,如高黎贡百花岭观鸟、芒宽自然民族文化、腾冲地质文化、澜沧江流域文化、怒江流域文化等等,塑造保山自然教育与文旅、农林的深度结合,催生增收促发展的新渠道。”的建议

下一步,林草、教体和文化旅游部门将结合保山实际,以高黎贡山隆阳片区的赧亢、百花岭,腾冲片区的林家铺、大塘为着力点,争取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计划在2024年内举办保山自然教育论坛,并扎实开展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结合“自然教育”主题,积极创作相关内容的文化节目,突出高黎贡山百花岭观鸟、芒宽自然民族文化、腾冲地质文化、澜沧江流域文化、怒江流域文化等主题特色,把百花岭观鸟的韵味、潞江坝独特的咖啡文化、芒宽乡优美的自然生态、用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蹈展示给观众,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自然教育的魅力。二是结合保山旅游摄影展、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等主题活动,聚焦社会媒体关注,同时借助保山旅游微信、微博平台,加大对保山旅游资源的宣传与保护,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和游客提高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全市旅游行业参与旅游资源保护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不断深入。

最后,感谢您们对我市自然教育各项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