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6-8-/2019-0121008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18-07-10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林业局关于对政协保山市四届二次会议第十四号提案的答复

保山市林业局关于对政协保山市四届二次会议第十四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保山市委员会:

你们在政协保山市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把林下经济打造成精准扶贫新亮点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保山市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面积2210.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5%,其中,森林面积1859万亩,森林覆盖率65%,活立木总蓄积1.17亿m3,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精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和中药(民族药)产业,2014年以来,保山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高效林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石斛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保山市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切实加快了我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步伐,并逐步形成以林药、林菌、林菜、林草、林禽、林畜、林蜂、野生动物驯养、森林康养九个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生态产业。截止2017年底,全市林下经济产业经营利用面积达471.5万亩,产量16.5万吨,产值30.8亿元。全市林下经济从业人数101万人,涉及农户24.4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万户。从业人员林下经济年收入19.4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济年收入近2亿元,林下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广大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林下种植业基本情况

石斛种植面积达1278万平方米,其中:集约化栽培946万平方米,仿野生栽培332万平方米(5255亩),鲜条产量4392.8吨,农业产值3.2亿元;三七、葛根、重楼、石斛、天麻、银杏、金铁锁、黄精、白芨等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6.7万亩,产量7357吨,产值3.69亿元;草果种植面积19.1万亩,产量2.9万吨,产值5.49亿元;以松茸、块菌、干巴菌等为代表的野生菌保育促繁面积124万亩,产量0.42万吨,产值2.15亿元;以魔芋、楤木、香椿、棕榈为代表的森林蔬菜经营利用面积88.7万亩,产量7万吨,产值7亿元。

(三)林下养殖业基本情况

以禽畜、胡峰为主的林下养殖经营面积246万亩,产量6.5

万吨,实现产值10.8亿元,其中:鸡、鸭等禽类养殖110.7万只,产量2.18万吨,产值0.76亿元;以牛、羊、猪以及梅花鹿、竹鼠、野猪等为主的畜类养殖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74.6万头,产量4.2万吨,产值8.8亿元;以胡蜂、土蜂为主的蜂类养殖11.68万巢,产量1098吨,产值0.43亿元。

(四)森林旅游及康养情况

保山市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即: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经营管护面积187.9万亩;建成腾冲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隆阳区太保山省级森林公园,涉及林地面积2.6万亩。通过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公益林管理、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市森林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流向林业和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加快了我市森林旅游及康养业的发展。2017年,全市森林旅游人数为110万人次,实现产值5.2亿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保障林下经济产业健康发展。为加强对林下经济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林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于保山市林业局,即:保山市林业局林业改革与产业发展科,落实工作人员3名,具体负责管理全市石斛、草果、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产业工作。同时,五县(区、市)林业局也根据各自实际,分别成立了产业办、蜂产办等,进一步加强了对辖区内林下经济产业工作的指导。

(二)统筹规划,切实将林下经济产业纳入林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为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并对林下经济产业进行科学指导,保山市编制实施了《保山市石斛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保山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保山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三大重点,通过5年的发展,努力形成以林药、林菌、林菜、林草、林禽、林畜、林蜂、野生动物驯养、森林康养九个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生态产业,争取到2020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三)创新机制,加大林下经济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为加快林下经济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保山市林业局制定实施了《保山市市级林业龙头企业评选认定及管理办法》和《保山市林农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认定和管理办法》,共认定林农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60户,其中同时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11户,省级示范社129户;认定市级林业龙头企业64户,其中同时被认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8户、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户。在所认定的龙头企业和示范社中,有60%的企业和合作社经营范围与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有关。截止目前,我市共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林农专业合作社418户,其中:以从事石斛、草果、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收购、销售为主的林农专业合作社达299户;以从事野生食用菌、野生蔬菜、蜂类养殖以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驯养繁殖及利用等为主的林农专业合作社达119户,共覆盖我市五县(市、区)50多个乡镇,入社社员达2.5万户农户,带动农户2万户以上,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7亿元以上。在资金扶持方面,2010年-2017年,全市累计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支持近7亿元,争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厅贴息资金补助2200多万元,林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专项补助近1000万元,撬动各级财政投入林业发展资金达2.13亿元,有效拉动近10亿元民间(社会)资本注入林下经济产业,较好地激发了社员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为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加大金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成本高问题,市政府出台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扶持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保政办发[2017]135号),通过扶持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采取政府贴息、政策性担保及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给予扶持,扶持对象为:全市范围内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典型示范,积极创建标准化林下产业示范基地。根据《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保山市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5个实施意见的通知》(保发〔2017〕3号)的有关扶持政策,在认真总结全市规模农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基础上,201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由市财政贴息2个点,扶持10个农业龙头企业助推全市规模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每个企业计划安排基金2000万元,由县级政府提供担保。其中,涉及林下中草药种植、加工项目4个,流转林地面积近5万亩,建成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24000多亩,具体为:保山市森宝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种植示范区、云南绿健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万亩中药材示范区、云南禾顺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万亩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银杏采叶林示范区、保山绿色畅通林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另外,结合石斛、胡峰、林下中药材、森林康养、野生菌保育促繁等工作实际及特点,五县(区、市)也分别开展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如:龙陵县开展了“全国石斛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龙陵石斛小镇”建设以及集技术培训、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于一体的标准化石斛、胡蜂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市、昌宁县也重点开展了以森林旅游业为主的森林小镇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以及野生菌保育促繁科研示范基地等等。

(五)技术进步,促进林下经济产业不断发展。技术研究力量薄弱是影响和制约保山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保山市现有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在职人员达400多人,但为了满足林业生产面上需要,真正从事林业基础性研究及推广工作的不足百人。加之,长期以来,保山市林业科技工作主要侧重于经济林栽培管理、森林抚育等方面,而对林下经济产业的研究较少。为有效解决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技术缺乏问题,保山市一是邀请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对保山林业科技工作人员进行林下经济产业专业培训;二是安排年青技术人员到省内外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学习和提升;三是依托林下经济产业经营企业、合作社,联合省内外、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围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的良种繁育、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种(养)殖技术、采收加工、新产品研发等内容,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发展的相关课题和研究项目,强化技术攻关,解决制约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林下经济产业存在问题

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保山市林下经济产业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并逐步形成以石斛、草果、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种植业;以野生食用菌、野生蔬菜为主的保育促繁及采集加工业;以蜂类、三有动物驯养繁殖及利用为主的养殖业;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森林康养产业四类。伴随着林下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一暴路出来,主要体现在:

一是,林下经济产业化进程较为缓慢。林下经济产业涉及面较广,加之种植分布区广、散,且主要位于高山、河谷地带,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另外,由于林下经济产业所必须的厂房建设、道路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林地审批问题难以解决,致使林产品加工业及流通业发展落后,部分林产品价格下滑,甚至出现滞销等情况,严重制约了保山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

二是,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国家、省、市均出台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但由于缺乏项目支撑,导致投入严重不足,林下经济产业基础性研究、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工作较为滞后,产业建设质量整体不高。

资源利用与保护矛盾较为突出为满足市场需求,缩短中药材生长周期、节约生产成本,一些不良种植户、商家以赚取更大的经济利润为目的,向当地群众高额收购重楼等野生资源后,辅助人工培育措施或直接对外销售。由于广大群众保护野生资源的意识不强,只顾短期利益乱采滥挖,导致石斛、重楼、白芨、黄精、滇厚朴、云茯苓等野生药材的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富含量、可采量日益萎缩。加之,中药材人工种植驯化工作滞后,极个别野生资源难寻其踪,资源保护、繁育和开发利用的矛盾亟待解决。仅腾冲市石斛、重楼野生资源每年市场收购量已由10年前的3吨、20吨分别锐减至现在的1.5吨、3.2吨,而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逐年递减,野生中药材资源现状令人堪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保山市将通过落实以下措施,进一步发展壮大林下经济产业,努力将其打造成精准扶贫工作新亮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林下经济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正确引导农户科学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是完善政策扶持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林业,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助推林农增收;

三是切实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基础性研究及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力度,补齐短板;

四是进一步加快林农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充分发挥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五是加强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搞好林业科技推广跟踪指导、技术服务,组织开展“创建一个示范基地、培养一名技术人员、推广一项林业技术、带富一批贫困群众”活动。积极实施有利于林农增收、资源培育、开发利用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户倾斜,“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开展林业生态与产业发展技术培训600期30000人次以上,印发技术材料5万册以上,使1万户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1项以上林业实用技术,变输血为造血,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

感谢你们对保山林下经济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保山市林业局

2018年7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林波 21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