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奋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一、工业生产回落,传统产业支撑有力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3%,比2023年12月份加快10.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烟草制造业分别增长66.5%,59.2%,21.3%。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同比下降44.8%,制造业同比下降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6.3%。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0.7%,私营企业下降27.9%。
从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66.5%,烟草制造业增长59.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6.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4%,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下降2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23.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下降62.5%,文教工美制造业下降1倍。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硅同比增长30.5%;中成药同比下降13.6%,成品糖同比下降23.8%,精制茶同比增长7.4%。
分县(市、区)看,隆阳区增长5.3%,施甸县增长3.4%,龙陵县下降7.2%,昌宁县下降7.5%,腾冲市下降38%。
二、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和民间投资比重持续提升
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45%,其中产业投资下降26.9%,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为59%,较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27.4%,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为44.9%,较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下降34.4%;第二产业增长12%,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为40.6%,比2023年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60.7%。
从重点行业看,能源工业投资增长68.6%,能源以外工业投资下降7.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4%,商贸物流投资下降43.6%,卫生投资下降47.2%,数字经济投资下降58.9%,旅游业投资下降61.1%,教育投资下降62.5%,农业投资下降62.8%,水利投资下降65.3%,生态保护投资下降66.1%,交通投资下降67.4%,城镇基础投资下降68%。
从房地产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4%,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1%,商品房销售额增长5.9%。
分县(市、区)看,腾冲市下降10.7%,昌宁县下降25.1%,龙陵县下降27.6%,隆阳区下降66.5%,施甸县下降77.5%。
三、消费市场持续升温,限额以上拉动明显
1—2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9.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3.2亿元,增长7.1%。
从商品销售类别看:重点商品“18增3降”。在重点监测的20大类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的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6.1%,日用品类增长6.2%,中西药品类增长5.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5%,汽车类下降5.6%,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40.6%。
分县(市、区)看,施甸县增长8.2%,昌宁县增长6.6%,腾冲市增长6.5%,隆阳区增长5.8%,龙陵县增长4.3%。
四、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大幅增长
1—2月份,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7亿元,下降34.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2亿元,下降1.3%;非税收入完成3.5亿元,下降5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3.2亿元,增长38.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1.3%,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0.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05.6%,教育支出增长2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3.8%。
五、金融市场运行稳定,贷款余额稳步增长
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69.35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住户存款1081.83亿元,增长12.4%。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39.73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短期贷款325.14亿元,同比增长8.7%;中长期贷款1073.47亿元,增长7.7%;固定资产贷款余额599.72亿元,增长7.7%。
六、物价总体平稳,消费价格小幅下跌
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99.3%,同比下降0.7%。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呈现“4涨4降”: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4.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1%,衣着类下降2.2%,食品烟酒类下降2%,居住类下降0.3%。
总的来看,1—2月份,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全市经济开局平稳。但也要看到,工业经济多极带动作用有限,投资项目储备不足,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未显现。下阶段,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质量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在稳生产提质效上加力,在扩内需促消费上提速,在产业投资转功能上提效,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向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