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43269620-8-/2020-0211010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地震局
  • 公开目录
  • 震害管理
  • 发布日期
  • 2019-08-22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走进台站 坐得住、能钻研、守初心——腾冲地震台

云南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与此同时,因为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撞交接的地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火山运动,腾冲在地震、火山、地热活动等观测方面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1970年,通海大地震后,为了能更好地监视滇西地区地震活动,原国家地震局昆明地震大队派出工作人员在腾冲选址建台。2000年,云南省地震局依托项目建成腾冲火山观测中心。作为国家基本台,腾冲地震台是云南省地震局的重点监测台站,承担着地震监测和火山活动监测任务。

建台初期,腾冲地震台就有测震、形变、地磁、地电、水氡等观测手段。经不断建设、完善、升级,现有测震、电磁、流体、形变4大学科、20余种观测手段、30余个测项。目前,腾冲地震台已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观测,逐步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观测、实验、研究综合型”的观测台站。

腾冲地震台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守台人的坚守和奉献。这种坚守和奉献,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腾冲地震台有位“老黄牛式”的台长——孙自刚。孙自刚毕业后先是进入保山地震台工作,2000年被调到腾冲地震台。

孙自刚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刚到台站时,他一边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制定新的观测流程,一边虚心向台站老同志请教原有观测项目的观测理论及方法。仅仅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全面掌握了台站所有观测项目。

2002年,孙自刚担任腾冲地震台台长。因为人员紧缺,观测任务繁重,他身先士卒,主动承担了台站最繁重的观测项目。带头承担艰苦的野外工作,带头动手维修故障仪器,带头爬电杆检查用电线路……哪里需要,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深夜,孙自刚的办公室经常亮着灯。周末,他的车也经常停在台站里。在他的带动下,腾冲地震台全体职工紧紧拧成一股绳。“台站是我家”的思想深入人心。

入职29年,孙自刚一直坚守在地震监测一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地震人的初心和使命。

台站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地震监测一线。

孙自刚对带领这样一支扎跟台站、甘于奉献的队伍也颇感自豪。

他跟到台站实习锻炼的年轻人如数家珍:“刘克骧就是能钻,我们要学习克骧的钻研精神。”“段胜朝就是能沉下心来搞科研,每年都能写出一两篇论文,我们要学习小段坐得冷板凳的精神。”“曾庆堂是我们台站的宝贝,地震监测经验丰富,异常分析精准到位。”

刘克骧本是生物学出身,却对地震波理论有着透彻的理解,在计算机编程也是一把好手,是腾冲地震台的技术骨干。他在研究地震波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监测实际工作,先后写出了火山台网实时监控软件、前兆实时监控软件等实用软件并应用于观测实践。

段胜朝常常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写论文要到半夜三四点钟。在同事眼里,他总善于将一大堆枯燥的数据推演为一个个充满魅力的图表。

曾庆堂凭借丰富的地震监测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一头扎进地震跟踪分析领域。敏锐的他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情况。

正是因为大家“坐得住”“能钻研”,台站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长期以来,腾冲地震台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为地震和火山监测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云南省地震局先进台站”“云南省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云南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在全国地震监测质量评比中屡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