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保山市各级地震部门立足工作实际,深化市情认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着力在打好“四张牌”,提升“四种力”上下工夫,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持续推进新时代全市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好“监测牌”,提升地震信息“捕捉力”。实施地震监测台站改造提升和观测仪器更新升级工程,全市地震监测台网进一步优化,地震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投入300多万元,新建成了保山市地震综合观测站;完成了昌宁县第三中学强震台、昌宁1号泉、保二井、保山市地震综合观测站、保山地震台、龙陵邦腊掌地震观测站、腾冲叠水河观测站、腾冲洞山滇19井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了隆阳区瓦窑强震台、昌宁湾甸观测站迁建工作;配合省地震局完成了昌宁三中、龙陵县地震局、瓦窑林业站、太平镇老年广播站、腾冲热海公园、腾冲火山公园6个强震台网络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了全市模拟水氡、保山地震台水管和伸缩观测仪器升级换代工作;完成了腾冲洞山观测站气象三要素、龙陵邦腊掌地震观测站氢浓度、痕量汞、气象三要素、施甸仁和井水温、水位及保山市地震局综合观测站水汞、水位、水温等观测仪器升级安装调试工作。同时,借助“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建设,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新建基准站7个、基本站5个、一般站68个,布设地震预警发布平台1个、预警终端42套。目前,全市共建有地震观测井8个、地震观测泉2个、测震台(基准站)18个、强震台13个(基本站)、一般站68个、重点宏观观测点77个,配备监测设备96套,州市地震预警发布平台1个,预警终端42套。年均产出各类观测数据86项4千多万组。地震监测台网平均台站间距达到10km,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基本实现了2分钟自动速报,已初步具备秒级地震预警服务能力。
打好“创新牌”,提升防震减灾“综合服务力”。从2019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万元,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从全市近三年已建、在建的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中各抽取30个项目开展专项检查。2020年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选取在保山工贸园区15平方公里范围内,率先在全省实施城市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试点工作,切实为招商引资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便利化地震技术服务,有效推动项目落地、开工与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地震系统共对1013个建设项目进行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管理;共参加市、县(市、区)各类建设工程可研评审98件,提出意见建议160余条。全市共有51个新建项目运用了减隔震技术。
打好“ 备震牌”,提升地震应急“保障力”。不断强化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地震应急实战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地震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及时修订完善了《保山市地震应急预案》、《保山市地震应急响应流程图》和《保山市地震应急指挥流程图》,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及时、高效、有序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2019年机构改革后,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及时更新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并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日常沟通和联系,共联合召开工作座谈会7次、召开地震灾害应对工作会商会2次。与应急管理部门签署了《防震减灾应急联动机制的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地震信息发布、地震应急救援资源与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了地震应急高效运转。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并升级改造市、县两级震情会商与应急响应技术系统,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投资100万元建成清华海I类应急避难场所1个。依托中国地震局“大中城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及示范”建设项目,完成了33类20余万项基础数据收集工作,数据准确率达90%以上,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先后在隆阳、施甸、腾冲、龙陵组织开展了地震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5期(次),共培训基层应急救援骨干300余人次。全市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不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达上万场次,地震部门参与指导的地震应急演练达100多场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应急队伍15支1056人,设置应急避难场所3095个;全市共建设完成110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有保供稳价应急加工企业19 家,辖区内配送最长时间不超过12小时;全市粮食储备规模达3.47万吨,共有代省和市、县三级储备物资26个品种11.2万件。
打好“宣传牌”,提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渗透力”。按照“积极、主动、科学、稳妥”的原则,充分利用“11· 6”全省防震减灾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打好“宣传牌”,切实提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渗透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更加深入人心。“十三五”期间,在全市重要地段采用LED大屏播放防震减灾知识宣传200余条次,悬挂各类防震减灾宣传标语1万余条,摆设展板5000余块次,借助集镇街天及人口密集场所设立防震减灾宣传点近1000个、发放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图册60万余册(份),发放宣传单50万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5万余人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500余场次,展出展板2000余块,受众达15万余人;筹资350万元建成保山市防震减灾科普馆,共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团体190个,举行宣讲104场次,直接科普人数达1万余人;创新开展“三个一”(讲一个多媒体报告、展出一批宣传展板、组织指导一次地震应急演练)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进机关活动,共举办知识讲座100余场,参学人员达1000余人;开通了“保山防震减灾”微信公众号,共转载发布各类地震科普宣传、信息文章304篇,累计关注人数达723人;以“防震减灾 你我同行”为主题,上线《保山阳光政务》在线访谈1期,解答了网络留言、热线问题8个;在《保山日报》开设“防震减灾 保山在行动”宣传栏目,共刊登各类信息文章60余篇;在保山电视台滚动播出防震减灾小常识和公益广告70条210次,录制并相继播出抗震设防专题新闻报道5则。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9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9个,创建防震减灾示范乡镇(街道)2个,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所(其中:初级中学4所、小学3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3所(其中:初级中学29所,小学4所),创建市级科普示范企业12个、市级地震安全示范医院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