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15-3-04_A/2017-1221006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财政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7-07-30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 助民脱贫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助民脱贫致富

——板桥镇官坡村整合涉农资金做好产业扶贫工作

一、基本情况

官坡村地处板桥镇东北部山区,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92户,总人口2400人,总面积19平方千米的辖区面积中,林地比重大,陡坡多、平地少。“一亩地五亩山”的地理格局使村民主要收入多依赖核桃、烤烟和家畜散养。村集体经济没有任何积累,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为271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41.52%,是板桥镇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最深的村落。为探索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农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改善生活条件,官坡村紧紧围绕“脱贫致富”的目标,整合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区财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0万元,村集体自筹20万元,群众自筹86.4万元,建成梅花鹿养殖基地,通过项目实施,官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90元,效益明显,走出了一条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部署,加强领导

1.召开专题会议研究。2016年,区委副书记、区长段生荣带领区扶贫办、财政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等主要负责人在官坡村举行了现场办公会,为该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脱贫致富把脉问诊。在这次以区、镇、村、组贫困户多方会诊中,参会人员围绕贫困根源,官坡村资源情况、发展思路等共同研究对策,最终确定了以发展特种养殖来壮大官坡村集体经济。

2.成立专门工作结构。为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落到实处,板桥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

官坡村平均海拔1800米,气候温和,充沛的降雨量给养殖梅花鹿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带民致富增收,官坡村实施了官坡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梅花鹿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406.4万元,其中整合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区财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0万元,村集体自筹20万元,群众自筹86.4万元。建设储料间177㎡,成年鹿舍1361.5m2,小鹿舍428.5m2,厨房30m2,附属工程及设备购置与安装。截至目前,梅花鹿养殖基地扶持、带动梅花鹿养殖100户,产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综合收益2400人,2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完成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800元。

(三)创新机制,合作共赢

1.为确保产业辐射带动力,构建能够基本覆盖所有贫困农户扶贫产业建立,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官坡村采取“大户”’带动“小户”,“特色”带动“传统”,实施了传统种牛养殖帮扶与“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梅花鹿养殖经营模式“双轨扶持”方式。以保山市林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引导农民按照“自愿成立、自我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成立梅花鹿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扶贫项目200万元资金注入为支撑,专业合作社运作,与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发展梅花鹿养殖产业。

2.为了降低农户养殖风险,由公司向养殖户统一提供鹿种以及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全程指导服务。对养殖户生产的鹿茸、商品鹿、淘汰鹿、病死鹿进行保护价收购。为了降低梅花鹿养殖准入门槛,贫困户可以自主选择自养或代养,购买一只种鹿需投资2.62万元,而每户除获得补助资金外,自筹资金7000元,鹿产品及鹿茸均由公司统一回收。2016年,梅花鹿散养户的收入已达到户均16000元。

3.在分红模式上,官坡村积极探索注资分红,折股分红等模式,无养殖梅花鹿条件的贫困户可选择资金入股由合作社负责集中托管饲养,同时将扶贫资金注入到项目中,每户贫困户可通过政府产业扶贫资金扶持1.35万,自筹7000元的方式,持有合作社2.05万元的股数。截止目前,合作社引进梅花鹿120只,有80户贫困户签订了三年的入股合同,每年合作社75%的利润将作为分红金额。此举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的热情,预计2017年底合作社利润将达到52万元,贫困户均年收益达4305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得以壮大,农户收入得以增加的双赢目标。

三、取得的成效

(一)集体增收,设施改善

通过梅花鹿养殖基地的建设,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带来4.3万元的收入。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村里利用这些资金解决村内道路硬化、村小学修缮、村容村貌美化等问题,让村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成效,让村集体凝聚力越来越强。

(二)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官坡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项目实施前,人均纯收入仅有2710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民增加了收入,很多农户都盖起了新房,人均纯收入也达8800元。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通过项目实施,村集体和村民都取得了明显的收益,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特种养殖风险较高,缺乏技术人才,难以做强做大;二是村集体财务管理不完善,利益核算不精准。

下一步打算:一是引进人才,加强技术培训,降低养殖风险;二是充分发挥公司、合作社、大户等主体作用,沟通市场需求,稳定产品价格,保护参与养殖的农户利益;三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