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商务局助力网销农产品迈过六道门槛
<p class="vsbcontent_start">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农产品网销金额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可以说,电商在农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但现阶段,农产品上行存在着电商人才匮乏、物流成本高、缺乏冷链网络、缺少标准化规模化产品、缺少品牌、季节性导致网店运营成本高等一系列隐形门槛。从总体上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的步伐。</p>
<p>一、农村人才匮乏,电商人才“难育、难引、难留”</p>
<p>农产品上行的第一道门槛就是人才,我区农业生产者文化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对于生产经营新理念的认知、接受相对缓慢,对于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大多数农业生产者自身条件很难满足电子商务对人才的要求。农村人才匮乏,农村电商人才“难育、难引、难留”,不少专业、有能力的优秀电商人才更多倾向于留在城市发展,受工作环境与薪酬等多方面条件限制,不愿意来到农村发展,伴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将带来大量农村电商人才的缺口。</p>
<p>为培育农村电商人才,隆阳区商务局通过对农民、返乡大学生等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和信息化能力培训,提升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从2018年至今已开展各类电商培训256期,14060人次(其中普及培训226期、10511人次;专业技能培训30期、3549人次。);返乡青年创业开设网店400余个,带动传统企业转型30余家,培育5个本地直播团队50余人,全面拓展网络营销。</p>
<p>二、农村物流配套不足,农产品物流成本高</p>
<p>第二道门槛是物流,隆阳区农村大多属于山区村,交通基础设施差、人居分散,农村经济欠发达,物流业务量偏小,商业快递配送仅覆盖15个乡镇和20余个经济集中的村点,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覆盖率低。同时由于农业及农村居住分散,单件产品快递配送从区到村之间的成本费用远高于县城到大城市之间费用。农产品物流存在寄送麻烦且配送成本高两个问题。</p>
<p>一是通过商务局三年的努力,抓住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完善区、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成150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及配送站(点),于2018年10月开展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业务,配送整合百世快运、优速、安能、橙达物流(菜鸟乡村)四家快递,并确保村级快递与同乡镇快递价格持平。目前因部分村级站点无下行包裹或因站点没有揽收上行包裹业务量较小,部分站点暂未开展配送,但通过项目实现53个没有商业快递的建制村站点正常开展配送业务,“最后一公里”覆盖率大大提升。</p>
<p>二是商务局不断鼓励农村电商主体按地理区域就近抱团发展,集中仓储发货,形成上行规模与快递及物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市场行为降低物流上行费用,目前板桥镇景兰咖啡厂、西邑大庄村、芒宽勐林村均采用该模式,农产品快递3公斤以内快递价格降低在2.7元至4元(不同区域价格不同)大幅降低了快递成本。</p>
<p>三、农产品保鲜期短易腐,缺乏冷链网络</p>
<p>第三道门槛是冷链,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它对仓储、运输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都有着较高要求,目前隆阳区建有冷库约57个(集中在城区及潞江、芒宽等乡镇),库容约40481立方米,冷藏车数量6辆。整体来看冷链物流布局不合理、现有冷库设施设备多数是企业或个人所有,且规模较小,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冷链脱节造成生鲜农产品从采摘到配送过程损耗过多,无形中提高了物流成本且很难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农村冷链设施及冷链物流网络就成了制约农产品上行的瓶颈问题之一。</p>
<p>投资建设仓配一体的冷链网络,以满足不同农产品的存储需求,是隆阳区农业企业及政府的共同目标,隆阳区商务局根据电商发展也在冷链上做了努力,一是在电商孵化园(滇西农特市场)内建成150立方米的小型冷库,免费为辖区电商企业提供冷藏;二是同城配送上,支持合疆生鲜配送企业增加冷藏运输车辆。</p>
<p>四、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缺少标准化规模化</p>
<p>第四道门槛是标准及规模,隆阳区农业生产绝大多数还是分散的小规模耕作,标准化程度偏低,不同的果园区别显著,成熟的时间也不一致,同时分散小农户由于缺乏质量相关认证,农产品生产很难统一标准,比较难达到大型电商平台准入条件。农业生产高度分散与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难度。</p>
<p>针对标准及规模问题,农业、林业及供销社等涉农部门均根据产业指导生产及种养殖标准,从源头把控农产品标准及规模。同时商务局也在流通及质量方面下了功夫,一是针对已规模化种植、供应链链比较长的特色农产品,比如:咖啡、核桃、甜柿等,联合农产品电商企业制定了15款适宜网销农产品网销流通标准,今年拿出20万元支持执行使用标准化的电商主体,推广标准化应用。二是出台《鼓励隆阳区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的意见》,免费为隆阳区销售、加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开展质量检验检测,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目前已提供免费检测30余次,出具报告50余份。</p>
<p>五、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品牌化</p>
<p>第五道门槛是品牌,包括咖啡、甜柿、核桃、芒果等农产品在全国市场同质化竞争太严重,大家都卖类似产品,农产品品牌化缺失严重,网络市场都是面对全国的市场,很难实现同一农区的差别竞争、品牌提升,难实现优质优价,未来农产品能不能卖不卖高价取决于农产品是不是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p>
<p>为增加隆阳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隆阳区商务局重点突破,多层次推广,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是根据产品特性及规模,重点打造咖啡及甜柿,积极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农业局对接,引导电商主体开展(咖啡及甜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申请)等“三品一标”认证,统一设计咖啡快递外包装及甜柿流通包装,提高“保山小粒咖啡”及“保山甜柿”农产品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咖啡等特色农产品网络消费市场竞争力。二是引导本地企业、合作社以及网红的参与“百县直播助农计划”隆阳专场、“寻味·百县百品”上海消费扶贫直播以及“寻梦隆阳 云赶花街”活动,通过直播等形式带动咖啡、芒果等部分适宜网销的扶贫农产品增加线上知名度和销售比例,最终实现助产助销。</p>
<p>六、季节性销售难以持续增长,网店运营成本高</p>
<p>第六道门槛是电商运营,电商平台开店容易,但运营困难。平台上同类产品很多,往往成百上千家的店家在卖同一类产品,想让买家注意到,就得在电商平台上做广告,而广告费用很高昂,一般农民根本承受不了,而且农产品销售有季节性,过了销售季,店铺便无货可卖,好不容易积累起信誉和排名就要受拖累下滑,再等来年农产品销售季,还需要重新花费资源买排名。</p>
<p>“F2F模式”因农户不懂运营直销成本反而高,针对该情况,商务局一直提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鼓励电商企业、“新农人”及“直播网红”等电商主体与农业分工合作,电商主体既懂电商,也懂农产品,能对接分散的小农户,是非常重要的推动者,为帮助农产品电商主体发展,商务局利用电商进农村项目建成电商孵化园、电商直播基地,为电商主体提供办公、交流、仓储、发货等场地,通过聚集、产销对接确保一年四季有产品,降低物流成本,实现降门槛。</p>
<p>农产品上行虽然门槛高,却是电商行业的新蓝海,农村电商不等于农民开店,农产品上行能否赚钱却代表当地农村电商的发展的程度,我们政府各部门还需协同努力,找准重点产业,帮助农民跨过线上销售门槛,才能更好撬动农村市场。</p>
<p class="vsbcontent_end">(撰稿:徐明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