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2-5-/2019-0628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商务局
  • 公开目录
  • 自评报告
  • 发布日期
  • 2019-06-28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1.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国内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口岸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对外经贸合作、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趋势和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二)负责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流通企业改革、商贸服务业和社区商业发展,提出促进商贸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负责推动流通标准和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

(三)编制国内贸易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市场发展;拟定引导资金投向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指导大宗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

(四)承担牵头协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职责;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指导商务信用销售,建立市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有关规定对特殊流通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五)负责供应消费品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的有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负责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检测分析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按照有关规定对成品油、药品流通进行监督管理。

(六)组织实施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和重要农产品进口总量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大宗进出口商品,指导贸易促进活动和外贸促进体系建设。

(七)推进进出口贸易标准化工作,依法监督技术引进、设备进口、国家限制出口技术工作;负责两用物项和技术(包括敏感物项和易制化学品等)的进出口管理。

(八)牵头拟制服务发展规划并开展有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促进服务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的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

(九)会同有关部门拟制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管理细则、措施并组织实施;参与有关东盟和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会议和活动,负责联系驻东盟国家经济商务处(室)有关业务。

(十)承担组织协调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与进出口公平贸易有关工作的职责;建立出口公平贸易预警机制;组织对外贸易调查和产业损害调查;指导协调产业安全应对工作及外国对我市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及有关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我市企业在国外的反垄断应诉工作。

(十一)分析、研究全市外商投资情况;参与组织、安排、推动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指导和管理外商投资项目合同、章程的核准工作;指导监督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情况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指导边境经济合作区业务工作;负责外资统计工作。

(十二)负责管理全市境外投资、对外援助、边境经合、替代种植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并进行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统筹协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工作,负责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全面监测分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运行情况并进行绩效评价,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管理我市对外劳务合作相关工作。

(十三)负责拟制商务涉外事务制度;归口审批、审核商务系统出国(境)团组人员的派赴工作和邀请外商的有关事宜;归口管理商务涉外工作;参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商务代表团及重要外商的外事接待工作;管理多双边及国际民间组织的无偿援助和赠款(不含财政合作项下外国政府及国际金融组织的赠款)等发展合作业务。

(十四)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申报口岸、通道的开放和建设规划;指导协调口岸(通道)建设,负责推进口岸“大通关”工作;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参加与邻国的会谈、会晤,协调处置口岸重大突发事件工作。

(十五)指导电子商务工作,分析研判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提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十六)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2.组织机构及人员情况

根据职责,保山市商务局(保山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内设10个机构(正科级)。分别是:办公室、人事法规科、规划财务科、对外贸易科、外国投资管理科、对外经济合作科、市场体系建设运行科、商贸流通服务管理科(商务综合执法支队)、口岸管理科、电子商务科。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商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保政办发〔2016〕159号)文件精神,核定保山市商务局(保山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行政编制编制19人,暂定编制7人,工勤编制3人,核定云南贸易促进保山分会事业编制6人。我局2018年末实有在职人员32人(其中行政人员23人,工勤人员3人,事业人员6人);2018年末现有离休干部2人,退休干部18人;实有车辆2辆。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根据市商务局主要工作职责,2018年市商务局从职责履行良好、履职效益明显、预算配置科学、预算执行有效、预算管理规范等五个方面设置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履职绩效目标分解为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流通业现代化,提升外贸规模质量,培育服务贸易发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构筑贸易流通新格局,促进开放与安全协调发展等多个方面。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2018年度市商务局财政拨款总收入1716.58万元,总支出1716.5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409.22万元,项目支出95万元,2017年度项目结转1212.36万元。

2018年度市商务局“三公经费”支出预算27万元,支出决算20.85万元,比预算节约6.15万元,节约率22.78%。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1.53万元、公务接待费9.32万元,无公务出国(境)情况

(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1.制度不断完善。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及新规,完善和健全《保山市商务局工作制度》,实行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制度涉及机关财务管理等内部管理方方面面的40多项制度,并有效执行,切实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同时对同时对加强单位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完成单位主要职责和促进商务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管理逐步规范,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切实做到制定规范项目使用方案,项目支出实行由项目实施科室提请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为加强单位预算实施,从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主要是通过项目立项情况(绩效目标的设置情况),对我局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管理情况、日常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绩效表现情况自我评价,了解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资金管理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检验资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改善管理措施,完善管理,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二)自评指标体系(本部分为报告核心内容)

(1)严格预算支出管理。在支出预算编制上,人员经费按照配置定额,逐人核定编制,公用经费分类分档,按定额编制;根据“总量控制、计划管理”的要求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压缩公务费开支,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资产的配置严格政府采购,按照预算科目和项目资金的规定使用财政资金,保障部门整体支出的规范化、制度化。

(2)财务管理按制度运行。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机关工作制度手册,并严格按照制度管理和执行,防范风险,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三)自评组织过程

1.前期准备。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关于2019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保财预〔2019〕107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为加强我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成立了绩效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各科室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财务科。

2.组织实施。我单位按照文件要求,以绩效考核的各项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整体绩效支出为内容,对各项支出的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对指标内容进行一一的评价。根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评分指标对我局2018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自评。

3.分析评价。对评价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归纳分析,依据单位整体支出、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分,形成了综合性书面报告。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一)投入情况分析

1.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情况。市商务局依据职能 职责设立2018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包括履职效益明显、预算配置科学、预算执行有效、预算管理规范等具体细化分解的定性及定量绩效指标内容。市商务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设立完整准确,具体细化。

2.预算配置科学。通过从“三公经费”、重点支出、预算完成等方面科学配置,基本支出预算保障了部门年度正常工作的开展;项目预算归类合理、目标明确,保障了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的开展。

(二)过程情况分析

1.预算执行情况。部门本年度完成了预算数,且在时间 节点内完成了支付进度。2018年年末有结转和结余419.49万元,较上年结转和结余1212.36万元大幅缩减。

2.预算管理情况。部门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 已制定相关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等;基础数据信息资料真实;严格按照市财政局规定的时间、内容及时公开预决算信息。

3.固定资产管理情况。部门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已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且固定资产保存完整、使用合规、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故固定资产管理安全性较高。

(三)产出情况分析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市商务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谋划、突出重点,紧盯目标、真抓实干,商务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增速全省排名第四。二是支撑GDP的4项指标实现稳步增长。批发业完成194.9亿元,增长10%;零售业完成294.4亿元,增长15.2%;住宿业完成12.2亿元,增长15.2%;餐饮业完成58.7亿元,增长17%。三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1802万美元,同比增长31%,超任务1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名第五。继2017年突破3亿美元后,2018年突破4亿美元大关,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增长。四是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366.7万美元,同比增长129%,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增幅全省排名第四。五是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61.48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2788万元,同比增长106.5%。六是2018年,保山取得境外投资初审备案权限,解决了长期困扰中资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申报时间长、申报路径复杂、申报成本高等问题,彻底扭转全市企业“走出去”投资难的局面,全年新增对外投资企业5户。七对外农业合作“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向上争取境外罂粟替代发展示范项目2个,为全市打造以“农”为“桥”的创新农业合作新模式铺垫了坚实基础。2018年,边民互市共办理18.6万票次,运量74.13万吨,同比增长22.35%;出入境车辆39.44万辆次,同比增长13.2%;出入境人员110.6万人次,同比增长26%;边民互市贸易额完成13.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突破10亿元大关,连续3年实现大幅增长,成为最主要的外贸支撑,占比达50.81%。边民互市备案人数是2017年末人数的2.63倍,边民互市惠及面更广,助推猴桥口岸发展和边民增收。

(四)效果情况分析

市商务局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整个绩效自评工作开展实施顺利,资金使用合理,支出及时,符合预定绩效要求,2018年商务项目工作实际完成率100%。

四、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

(一)年末预算指标有结余,指标下达时间较晚;临时性工作安排较多,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虽然我单位制定和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但还不够完善,还不能适应绩效评价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存在绩效评价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的观念。

(三)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时间短,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对预算绩效管理理解不充分,对预算绩效管理业务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质量。

整改措施:

(一)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制度。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相关制度,树立绩效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科室的绩效意识,发挥科室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依据实际情况本着“勤俭节约、保障运转”的原则进行预算的编制,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前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实施阶段,做好监督,跟踪管理;实施后及时总结自评。二是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办公室要时常与财务科对接“三公”经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科学合理调派车辆,和安排公务接待,确保不出现超预算使用情况。

(二)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在市财政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由于绩效评价工作要求高,工作量大,涉及项目业务、财务、效益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预算单位的机构能力和人员素质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只有通过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培训,才能不断提升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五、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一)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工作,将绩效理念要融入商务发展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也是作为下年安排科室支出资金的重要依据,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二)按制度、按计划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加快支出进度。规范资金使用与核算,加强统计资金使用跟踪和监督检查。加强财务管理,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我单位项目管理水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促进局机关各科室增强责任心和效益观念,提高财政资金支出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果,对绩效评价中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资金安全。市商务局领导高度重视,在部门预算的申报、资金的下达、部门预算的执行及项目评价过程中,凡属于“三重一大”的事项均通过局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特别是在部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高度重视预算的执行及执行过程中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合规。

(二)厉行节约,严控行政成本。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相关文件政策,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宣传学习和财务审核审批程序的规范,局机关干部能基本熟悉和领会相关文件精神,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行政成本。

七、其他需说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