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2-5/20250908-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商务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9-08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商务局关于政协保山市五届四次会议第05040009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建保山市委: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物流产业发展助推电商经济发展的建议》(第05040009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电商寄递物流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础网络初步建成但覆盖不均。全市已建成县级分拣中心7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实现100%,但村级服务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隆阳区村级站点覆盖率达86.7%,基本实现“当日达”;施甸县仅54.34%建制村设点,且54%的站点日均处理量不足20件;龙陵县12个抵边自然村虽通邮,但投递频次仅每周2班,雨季时常中断。业务数据反映深层矛盾,2025年施甸县快递量增速33.28%,但日均出港件量(0.62万件)不足进港件量(3.34万件)的1/5,凸显本地产业输出能力薄弱。这一现状表明,三级物流网络虽具雏形,但“毛细血管”尚未贯通,制约了农产品上行的规模化发展。

(二)创新模式局部突破但难成体系。各县市区探索初见成效但未形成系统合力:隆阳区整合客运站建成瓦窑镇物流集散中心,通过客货邮融合日均代件240件,但仅覆盖22个村,且因客运班次固定导致生鲜配送时效不稳定;腾冲市创新“党建引领”模式,村干部直播带货创下单场110万元销售额,但缺乏冷链支持,果蔬运输损耗率高达15%;施甸县推行快递统仓共配,退货率下降15%,但仅覆盖54.34%的行政村,未形成全域协同网络。创新模式碎片化暴露了市级统筹机制的缺失,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三)产业协同初显但深度不足。产业融合仍处初级阶段:隆阳区咖啡企业依托“快递进厂”日均发货1万件,但仅限于中通等4家快递合作,未建立全链条服务生态;腾冲市打造“腾冲礼物”公共品牌,但网货标准化率不足30%,玉石、茶叶等产品缺乏统一品控标准;农产品上行中初级加工品占比超80%,深加工产品稀缺,石斛、菌菇等高附加值产品电商化率不足15%。这种浅层协同导致本地产品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2024年咖啡均价从49.9元/件降至39元/件,同质化竞争压缩利润空间。

二、核心问题及主要原因

(一)基础设施“硬瓶颈”:三级网络断层。中转枢纽功能缺失是首要制约,全市无省级分拨中心,快件需经“乡镇-县级中心-滇西中转部-昆明-目的地”至少4次分拣,每增加一级中转时效延迟12-24小时,施甸至省外的平均时效长达5.8天,较东部地区慢3倍。村级网点运营危机同样严峻,龙陵县23%村级网点近三年内停运,昌宁县更戛乡配送至小街子服务站的单次成本达48元而收益仅12元,年亏损超5万元。冷链设施缺口更大,仅隆阳区配备生鲜冷藏车,导致果蔬损耗率普遍超20%,高黎贡山松茸等珍品难以实现溢价销售。

(二)政策机制“软梗阻”:缺位与错位并存。顶层设计空白导致县市区各自为政,市级层面缺乏专项规划,昌宁县电商物流产业园因用地指标未批搁浅两年;腾冲市村级网点因无运营补贴,30%的站点靠收取取件费维持。资金保障失衡加剧企业困境,80%民营快递因“无固定资产抵押”被银行拒贷,昌宁县9家快递仅邮政获贷;监管力量薄弱问题突出,市邮政管理局8人编制监管近千个网点,人均负荷为东部地区3倍,县级监管人员平均仅2-3人,龙陵县邮政业安全中心仅1人专职,导致恶性竞争监管缺位。

(三)产业生态“弱循环”:供需双向乏力。进出港结构失衡引发产业失血,2024年138.87亿元入市商品(服装、日用品等)与26.28亿元出市商品形成112.59亿元逆差,本土咖啡、茶叶陷入同质化竞争,三年内咖啡均价从49.9元/件降至39元/件,茶企数量增50%但利润率反降12%。行业协作机制缺失加剧内耗,快递企业为争夺1%市场份额,将首重全国寄递价压至2-3元(低于成本价30%),加盟商派费从1.5元/件压缩至0.3-0.5元/件,从业人员月流失率超8%,服务质量投诉量年增25%,形成“低价-低质-低效”恶性循环。

(四)人才技术“双短板”:制约升级动能。人才结构失衡与技术应用滞后并存,70%快递员为初高中学历,昌宁县仅15%接受过专业培训,村级站点操作员普遍50岁以上,智能设备使用障碍率超40%;技术应用滞后问题突出,除隆阳区试点3辆无人车外,90%县区分拣依赖人工,错误率高达5%,物流信息平台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农业与快递系统数据互通率不足10%,导致货流预测偏差超30%,空载率居高不下。

三、下步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基础设施攻坚:打通“大动脉”与“微循环”。建设区域性智慧枢纽是破局关键,建议选址保山产业园区规划200亩省级物流枢纽,集成自动化分拣(效率1.5万件/小时)、冷链仓储(容量5万吨)、数据中台三位一体功能,开通至长三角、珠三角的直达干线班列,通过“整包进、整包出”模式压缩中转环节50%,同步配套腾冲猴桥口岸国际邮件处理中心,打通东南亚跨境通道。创新村级网点可持续运营模式,推行“以件养站”机制,对日均件量低于20件的100个偏远村,按1元/件给予财政补贴,年投入约360万元保障基本运营;建立“多元整合”网络,在村委会增设快递公益岗(月补贴1500元),小卖部加载智能快递柜(政府补贴设备价50%),边境村试点“马帮物流”(龙陵县配置骡马运输队),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共用”。

(二)政策机制创新:破除制度壁垒。制定《保山市电商寄递物流发展条例》是制度保障核心,建议明确“三个刚性指标”:单列每县200亩物流用地指标,保障分拨中心建设用地;实施税收优惠“三免三减半”政策,前三年免征增值税,后三年减半征收;将村级网点覆盖率纳入县乡考核体系,2026年达标率不低于80%。构建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设立2亿元市级物流发展基金,从乡村振兴资金划拨20%,定向支持冷链车购置(补贴30%)、村级智能柜铺设;创新“信贷风险池”模式,财政出资5000万元担保,农商行按1:10比例放大贷款,重点解决小微快递企业融资难题。

(三)产业生态重构:打通“产供销”闭环。打造“保山云仓”供应链平台是产业升级抓手,建议在五县市区布局专业化云仓:隆阳区聚焦咖啡(建设10万平米恒温仓),腾冲市主打玉石(配备珠宝鉴定中心),施甸县服务生鲜(预冷库+移动冷藏车),实行“48小时发货承诺”,建立全域溯源体系,对咖啡等设每公斤60元最低保护价,避免恶性竞价。深化客货邮融合改革,推广“公交带货”模式,补贴200辆农村客运车加装货柜(每车补5000元),开辟下午3-5点非高峰配送专线,降低企业支线运输成本40%;实施“驿站共享计划”,乡镇客运站免费开放30%场地供快递分拣,建立“以商养站”机制(快递业务收益客运站分成30%),实现资源高效复用。

(四)人才技术赋能:激活内生动力。实施“乡土物流师”计划是人才振兴关键,联合保山学院开设三年制电商寄递物流专班(年培养200人),课程涵盖冷链管理、直播运营实务;建立“五星快递员”晋升通道,连续三年评优可转管理岗,年度十佳奖励5000元/人,提升职业认同感。建设“保山物流大脑”平台推动技术普惠,整合交通卡口、农业基地、快递网点等10类数据源,开发货流预测模型(准确率超85%);村级标配智能手持终端,实现“扫码入库-路径优化-签收反馈”全链数字化,预计降低空载率30%,错误率控制在1%以内。


保山市商务局

2025年9月7日

(联系人及电话:冯代燕 0875-303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