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2-5-30/2018-0813004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商务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18-08-13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对保山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23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保山市委:

你们在保山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市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民创收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保山市电子商务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快速发展。电商交易额从2015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1.17亿元,电商企业从2015年321户增长到2017年630户,网店从2015年3600个增长到2017年9381个,电商从业人员从2015年8000人增长到2017年27335人。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32.2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年计划的53.67%。其中:销售额15.95亿元,同比增长45%。电商企业达754户,新增103户;网店10788个,新增1338个。

一、加强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培育好“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云南名牌农产品”等农产品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将产品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将质量和信誉凝结成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山是传统农业大市,素有“滇西粮仓”、“全国产粮大市”、“甜柿之乡”的历史美誉,是世界上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山葵、石斛、核桃、红花油茶种植基地。香料烟出口量居全国之首,龙陵黄山羊、腾冲槟榔江奶水牛被列为国家遗传资源品种保护名录。目前,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云南省名牌农产品”33个,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南菜北运基地、4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高黎贡山生态茶、黄泥塘藕粉、昌宁红茶叶、云潞咖啡、纸皮核桃”等30多个农产品走进上海、义乌、香港、欧洲等国内外中高端市场。

“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广工作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快车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农村“双新双创”迸发新活力。2017年度农业电商交易额超过7.6亿元、网络销售额2亿元,电商从业人员6000人左右,完成销售收入56.46亿元,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1.04亿元。

二是立足保山市农特产品产业实际,利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投资400万元建设了1个市级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和5个县级农产品溯源子平台,采取二维码和互联网视频监控的方式,建立市级和县级网销农产品二维码数据库。按照农产品种类,督促生产企业在所加工和销售的农产品上粘贴溯源追踪二维码,实现每件优质农产品可追溯,二维码激活后,通过追溯系统平台、手机APP、二维码扫描等查询产品信息,将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管理过程告知消费者,在农产品品牌得到全程可控可监管、产品安全与品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保山市农产品品牌线上线下营销体系的构建。同时,监管方可以通过溯源系统,督促企业规范化生产,以保证产品的品质,食品的安全。截至目前,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昌宁红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参与深度溯源,40家企业参与一般溯源,制作溯源标签100万枚。

二、加快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5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为辖区内电商企业和有意从事电商的创业者提供电商咨询、培训孵化、实战演练、美工策划、商品定位、产品摄影、创意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包装运输、售后管理、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等“一站式”服务。二是对现有7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隆阳区16个、施甸县13个、腾冲市18个、龙陵县10个、昌宁县13个)进行改造提升,实现乡(镇)电商服务站全覆盖。三是在全市建设48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隆阳区160个、施甸县75个、腾冲市110个、龙陵县70个、昌宁县7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覆盖率达50%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11个(隆阳区30个、施甸县24个、腾冲市18个、龙陵县17个、昌宁县22个),覆盖率达50%以上。四是市级统筹设计乡(村)服务站(点)门头,并要求遴选懂电商、会经商、敢于创新创业的年青人担任服务站(点)负责人;同时,服务站(点)与村淘(天猫优品)、乐村淘、邮乐购等充分结合,开展网上代卖代买、代收代发快递,与当地种植、养殖大户及合作社合作,开展当地农特产品收集、分拣、包装、美工、摄影和网上销售,促进农村产品上行。截至目前,保山市已完成改造提升市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个。已完成改造提升乡级电商服务站32个,已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225个,其中: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82个。

三、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

全面加强与邮政、供销、物流、快递等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共享衔接,正在建设5个县级(每个县、市、区分别建1个)物流仓储配送中心、70个乡级物流配送中转站(隆阳区16个、施甸县13个、腾冲市18个、龙陵县10个、昌宁县13个)和485个村级物流配送点(隆阳区160个、施甸县75个、腾冲市110个、龙陵县70个、昌宁县70个),协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主要进行网购网销商品的包裹接发、品控分拣、存储配送和售后服务。截至目前,已建设乡级物流中转站19个,贫困村物流配送点74个。

四、持续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

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着基础薄弱、服务平台水平低、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能力比较低,而真正懂得电子商务的人才又不愿意深入农村,到农村地区服务,因此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成为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重中之重。一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受教群体来确定培训方式,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系统和实操培训。对于年纪较大、网络意识薄弱、农产品电商推广工作经验不足的民众、没有电商知识的农民来讲,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开展一些电商知识普及培训。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等,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电商实操培训。二是整合师资资源,加强各培训机构或地方的沟通和交流。邀请知名农业电商老师或者已经成功的农商企业家和实操人员进行宣讲,以切身的经历言传身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开展电商专业技能培训,结合实操案例,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加强巩固,全面提高农村电商人才素质。四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先培训一批农特电商骨干,再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育培养方法,逐步有序开展培训工作。五是探索采用政策扶持措施,打造培训、创业、就业、致富一站式服务,鼓励农民从事电商创业,增加收入。创业者可到当地就业部门申请创业贷款扶持,提出申请后,就业部门会对电商做认定,符合规定的就可以享受扶持。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17669人次。

下一步,将继续贯彻各级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企业培育、政策扶持、环境营造、宣传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

一是强化人才培养力度。借助各服务商的教育资源,举办针对我市本土人才的培训项目,重点加强电子商务技能提升型培训,培育孵化网商,力争树立一批新农人网商典型,带动区域电商队伍发展,增加网上农产品销售,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物流体系建设。督促各县市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项目承办企业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2018年末,物流配送功能通达所有已经建成的村级电商服务站。

三是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强化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乡村服务站的公共服务职能,要求运营企业针对我市农村产品情况,积极对接阿里、京东等大平台资源,帮助农村商品上行。

四是加强特色产品品牌培育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打造以保山小粒咖啡、龙陵石斛、昌宁红茶、腾冲茶、腾冲饵丝、腾冲果脯、乡村文化产品等为主的特色品牌,完善我市农产品溯源体系,为农产品上行奠定基础。

五是加强电商应用的宣传引导。开展实体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基础性培训,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实体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培育实体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典型,引导实体企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

六是加大对实体企业应用电商的支持。整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实体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支持政策措施,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鼓励引导支持实体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品牌培育、质量体系建设、柔性生产等方面进行创新投入。

目前,全市上下对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认识以得到逐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增加,关心、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氛围也在逐步形成,但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时期的不懈努力和强力推进,最终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完成提案提出的各项任务。

感谢你们对保山商务工作,特别是对电子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保山市商务局

2018年7月23日

联系人及电话:段荣清,158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