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2018年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第五场剧(节)目展演,在建水县城小桂湖广场举行。来自保山腾冲、曲靖、大理和昭通的四支代表队,共同为观众献上了一台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花灯滇剧专场演出。现场观众座无虚席。云南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全程录制,云南广播电视台七彩云融合服务平台网络直播。
花灯、滇剧作为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经长期的演变发展,不仅在云南各种艺术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全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成为我国戏剧百花园中两朵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深受广大云南老百姓的喜爱。
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是全省重大公益性、群众性、示范性文化活动品牌,旨在还戏于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出优秀花灯、滇剧艺术作品和人才,普及花灯、滇剧艺术,振兴地方剧种,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自2005年以来,已分别在昆明、玉溪、楚雄姚安、大理弥渡、曲靖宣威和文山丘北举办了六届。
本次艺术周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中共建水县委、建水县人民政府承办,于11月10日-16日举行,历时7天。主要内容是花灯滇剧小戏、歌舞展演和青年演员演唱比赛。期间,还穿插有开幕式暨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花灯剧《山茶花红》专场演出、戏曲进社区演出、戏曲进校园活动、展演比赛专家评论会、闭幕式及颁奖晚会等活动。
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省直院团和各地(州、市)纷纷厉兵秣马,选派精兵强将参加展演,全省共有15支代表队,21个花灯小戏、11个滇剧小戏、12个花灯歌舞参加剧(节)目展演,61名青年演员参加演唱比赛。剧(节)目展演分5个专场进行,分别由2-4个代表队组台在建水县城小桂湖广场演出。
腾冲花灯是云南花灯艺术边疆支系中较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在保山、德宏乃至缅北一带广有影响。作为保山市唯一参演的代表队,腾冲派出了32人的阵容。大部分演职员11月7日刚刚从2018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演出归来,次日即投入排练。当晚,腾冲队表演了花灯歌舞小戏《小伙嫁到腾冲来》和花灯小戏《婆婆出院》两个节目,将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展示给了观众。
花灯歌舞小戏《小伙嫁到腾冲来》,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委、市政府团结和率领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为可喜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腾冲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人气鼎旺,文化底蕴厚重、生态环境优越、已成为国内外朋友青睐的旅游休闲、康体养生圣地。美丽腾冲,天和地顺,八面来风,连省城的优秀人才也成了腾冲的倒插门女婿。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孝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本性。子女对父母尽孝道,是一种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孝道就是感恩,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禽兽尚且懂得孝养父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不愿孝养父母,让老人缺吃少穿,病无所医。花灯小戏《婆婆出院》里的老太太,生了三个儿子,本该衣食无忧,可当她生病住院要结医药费的时候,二儿媳和三儿媳却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不愿出医药费。幸好贤良聪慧的大儿媳、报本思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百善孝为先”,在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的今天,《婆婆出院》无疑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与各兄弟团队同台演出,让首次参加的演职人员看到了差距,拓展了视野,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节目质量,扩大了交流和影响,明白了努力方向,为今后参加此类活动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