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昌宁委员活动组: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给予昌宁大甸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扶持》的提案(05030065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大甸山遗址的基本情况
大甸山遗址自发现以来,相继开展了考古勘探发掘、文保单位申报、“两线”划定等系列工作,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并于2019年先后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进一步提升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利用水平,目前国家文物局已下达969.1万元的大甸山遗址-大甸山墓地环境整治项目资金,项目正在实施当中。同时,大甸山遗址也被列入《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6个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之一。昌宁县已正式启动《大甸山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和《大甸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工作。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大甸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近年来,围绕大甸山遗址进行的宣传工作取得了进展:2023年2月9日至12日,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连续播出了《大甸山青铜墓地》专题节目;2023 年 9 月 14 日,“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保山市博物馆精选出土于昌宁县大甸山墓地的铜护指、人面纹铜弯刀、铜盒、靴形铜钺、铜臂钏、铜牛角等 8 件(套)馆藏青铜器参展;2023 年 5 月 26 日,“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盛大启幕。大甸山遗址出土的卷尖人面纹铜弯刀、铜柄铜钺、铜指护、铜盒、琥珀串珠等 15 件(套)精品文物亮相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馆际之间的交流,并迎接即将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保山地区独具特色的古哀牢国奇异的青铜文明,共同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演变格局。这极大地提升了大甸山遗址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随着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大甸山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凸显。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意见
(一)关于“继续开展大甸山考古调勘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建议。大甸山遗址包括三个重要支撑区域,分别为:大甸山墓地(墓葬区)、营盘山遗址(住宅区)、大横山(祭祀区)祭祀遗址。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来看,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具有典型特点的云南本地青铜文化。对研究古哀牢国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昌宁地处哀牢腹地,在保山坝子、腾冲坝子、昌宁坝子以及周边的临沧、德宏等地相继采集到一些造型奇特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风格与昌宁采集过的青铜器十分类似,这些东西是否是构成哀牢文化的典型器物?目前都还是未解之谜,需要更多的科学考古发掘活动来予以解答。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昌宁设立了工作站,计划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甸山—大横山、东甸山和白沙坡墓地等地进行重点考古勘探。2023年,昌宁县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签订了《哀牢文化考古调勘研究合作协议》。保山市博物馆馆长王黎锐在云南名家课题中,继续关注昌宁县境内的青铜器物研究。每年,课题团队都会在昌宁县各乡镇开展3—4次工作,包括走访、收集线索、布探沟进行试掘等。2023年保山市文物管理所配合基本建设项目弥昌高速展开调勘,对昌宁县内的珠街、耇街等乡镇进行了调查和部分区域试掘。通过这些持续不断的努力,期待能够揭开更多哀牢文化的秘密,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和保护。
(二)关于“给予大甸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的支持”的建议。大甸山遗址公园建设正在推进相关基础性工作和配套设施项目。我局积极向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加大争取力度,做好主动向上对接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政策,争取项目落地实施。2022年,大甸山遗址安防项目已列入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三防工程立项计划(云文物函〔2022〕35号)。目前,我局已组织审核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宁大甸山遗址安防工程设计方案》,已上报省文物局等待批复。2023年11月2日至4日,大甸山文化遗产保护与昌宁旅游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保山市昌宁县顺利举行。在前期的工作中,我局积极协调与指导,成功邀请到了多位著名的文物专家参与。研讨会上,专家们深入分析了大甸山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潜力,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通过活化利用大甸山文化遗产,不仅为昌宁县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坚定了继续挖掘和保护大甸山文化遗产的决心和信心。2024年7月保山市文旅局给予昌宁县文旅局10万元经费,用于大甸山地形图的勘测服务费用,从而全面掌握大甸山的地形地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在以文物保护法为基础的条件下,我局将指导昌宁县文化和旅游局参考其他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条例,并结合本地具体实际,出台关于大甸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政策或条例,确保各项工作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进行,保护遗址及其周边环境不受破坏。
二是将继续加大对大甸山遗址内涵的深入研究与阐释。大甸山遗址的考古工作虽已结束近十余年,但考古报告一直未能发表,这对学术研究和公众认知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省文物局的对接,恳请其增加人力物力,推动考古报告的尽快出版,以便使其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与此同时,我局将鼓励和支持文博工作者以哀牢文化、哀牢青铜器、大甸山遗址等为课题进行申报和研究。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在学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围绕全省六个考古遗址公园之一的定位,我局将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大甸山遗址进行全面的考古调查和研究,提高考古工作的精度和深度,确保遗址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研究。
四是在保护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文旅融合途径,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与遗址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做好大甸山遗址的活化利用。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