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龙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第05030002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以来,全市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及考察调研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挖潜力、增活力、稳投资、补短板、强弱项、打品牌、提品质、增效益,促进了文化旅游从观光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文旅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紧紧围绕文旅产业综合实力、经济效益“两大提升”目标,纵深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文化旅游项目攻坚、文化旅游企业走访、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八大行动”,努力做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品牌,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奋力推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1—6月,保山市接待旅游者总人次2324.07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94.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12.14%,游客平均停留天数2.91天,人均消费1265.83元。
(二)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唱响。始终坚持精品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景区核心竞争力。和顺古镇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兰都石瓢等3家景区入选2023年绿美景区标杆典型推荐名单,腾冲恒益东山、龙陵邦腊掌景区创建4A级景区加快推进;隆阳区潞江镇莫卡村、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清水镇三家村、和顺镇水碓社区、龙陵县勐糯镇大寨5个村(社区)创建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复核。
(三)文旅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策划储备项目62个,计划总投资451.93亿元。建立113项投资支撑项目库,总投资216.0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99.46亿元。健全完善“市+县市区”“宣介+招商”等工作机制,包装重点招商项目12个,确定目标企业20家,赴北京、上海、湖南等省市开展招商引资,1—6月,新签约文化旅游业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10.1亿元。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阿背寨半山酒店及新田园乡居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腾冲福斯曼(温泉)酒店改造项目等5个项目纳入省级季度开工项目,1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文旅项目。全市完成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24.08亿元,同比增长-13.2%。
(四)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进景区质量提升,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景区景点电力、通信、供水、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建设。严把文旅行政审批关,审批旅行社2家、歌舞娱乐场所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家、文艺表演团体1家、营业性演出10场,申报乙级旅游民宿1家、培育甲级旅游民宿1家。集中开展了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中高考等重大时间节点及时段文旅市场执法专项检查;重点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及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持续开展营业性演出、新兴业态执法监管;深入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暨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第二个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办理涉文涉旅案件25件,罚款35.12万元,没收违法得1.19万元,受理举报、投诉644起,办结率100%,处置涉旅舆情260件,未发生负面舆情热点,办结游客退换货3147件、金额4661.86万元,发布“红黑榜”3期。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为11.1%,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增速为-10.7%。
(五)文旅宣传推广亮点纷呈。组织赴北京、上海、长沙等重点城市开展文旅宣传招商推介,按照月月有活动的目标,举办保山市“喜迎新春·畅享幸福”大联欢暨文旅抖音短视频大赛颁奖庆典、咖啡文化旅游节、施甸龙会、保山端阳花市商贸文化旅游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各类主题活动100余场次,凸显“生态+”、“非遗+”、“乡村+”、“美食+”等特色,丰富游客旅游体验。立足省内市场,强化资源整合、产品研发和宣传推广,通过省市联动、兄弟州市互动、部门协作、政企结合,培育旅游消费新亮点,充分发动文旅企业推出系列文化旅游惠民措施,激发文旅市场活力,推动文旅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优化文旅发展格局。理清资源清单,全面摸清“吃、住、行、游、购、娱”及厕所、汽车租赁公司等相关要素,进一步找准保山旅游发展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路径。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确定旅游产业重点,围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和游客满意度提升,按照分层发展、外联发展、聚合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新业态培育。紧紧依托保山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以新的理念和策划包装设计,全新打造保山整体旅游品牌。
(二)加大文旅品牌创建。推进腾冲恒益东山、龙陵邦腊掌等提升创建4A级旅游景区,大力推动A级景区质量提升和绿化美化,培育发展新消费、新业态。提升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创建水平,积极创建云岭旅游名县、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等省级旅游品牌。加大星级饭店、等级民宿的培育,创建7家以上等级旅游民宿。加大传统村落的策划、包装和改造提升,按照抓点成典、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批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助农增长乡村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创建一批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
(三)加大文旅项目建设。坚持市场导向,突出运营前置,每个县市区策划包装3个以上业态新、活力足、吸引力强的业态创新文旅项目,全市建立50个以上的项目储备库。积极推进世外乡村·勐赫小镇、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等在建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丰富产品业态,努力引进新的企业、业态、产品增加供给,大力发展休闲、康养、度假、旅居等新产品新业态,有针对性的赴有关省市区开展旅居、康养宣传营销。依托温泉、气候、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温泉疗养、生态康养、体育健身、旅居养老、食疗养生五大康养旅游产品,培育具有保山特色的康养产业。
(四)加大业态融合发展。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找准保山旅游发展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路径。深入挖掘文旅资源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强化文旅赋能,紧紧依托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以新的理念和策划包装设计,逐步推动一批新业态、新产品项目落地实施,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上走出一条路子。在“业态融合”上出新招,结合资源特色优势、历史文化特点、独特基础条件,运用市场思维手段,创新方式方法,着力在深化“文旅”、“温旅”、“农旅”、“体旅”、“商旅”、“节旅”、“房旅”深度融合上取得新的突破。
(五)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围绕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企业、工资总额企业分别增长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增长6%的3项GDP指标任务,建立“一对一”挂钩联系服务文旅企业制度,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思路、面临的困难、所需帮助等,主动积极帮助企业研究解决政策制约、拓展市场等领域工作,从“大循环”“良性循环”来推动保山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纳库企业储备、培育,进一步深挖有潜力、效益好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上企业入库。
(六)加大服务质量创优。提升“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推动保山机场、腾冲机场增开航班,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景区衔接,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第二个旅游市场整治“百日行动”,创新服务游客举措,开展“短信暖客”“鲜花迎客”“方便停车”“免费寄存”“志愿服务”“回访游客”等活动,为游客提供舒心、安心、放心的旅游环境。
(七)加大宣传营销引客。优化旅游品牌形象设计,构建特色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IP,提升文旅品牌竞争力。巩固省市、市县、政企联合宣传营销机制,每个季度赴省外重点客源城市宣传推介1次,到大理、德宏等州市开展“下一站·保山(腾冲)”宣传营销活动,办好龙江稻花鱼节、腾冲国际马拉松等60余场节庆赛事活动。创新文旅宣传推广方式,持续推广保山文旅好资源、新产品、优服务,打造避暑避寒、度假康养、科普研学、抗战文化、高山峡谷、森林秘境、田园牧歌保山文旅新形象。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