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9518791-2/20240725-00003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4-07-25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政协保山市五届三次会议第05030098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屏、彭蕊、雷自斌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旅游产品迭代升级的建议》(第05030098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坚持规划引领、政策驱动,立足资源禀赋,彰显区域特点,实施重点突破,科学谋划、促进、保障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关于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走在全省前列的实施意见》《关于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高质量建设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实施意见》《关于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实施意见》《保山市文化和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山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一系列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的发展规划、扶持措施及政策文件印发实施,为保山旅游业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文旅品牌打造取得显著成效。始终聚焦“旅游品牌化战略”,A级旅游景区创建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创建和顺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陵运启黄龙玉博物馆、昌宁黑温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新乡雪山景区等5个3A级旅游景区,西源街道云山社区董官自然村、五合乡联盟社区帕连艺术村、勐糯镇大寨社区大寨自然村、湾甸傣族乡上甸社区帕旭芒石寨自然村4个入选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认定名单。目前,全市共有109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2家,4A级14家,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要素复合型旅游品牌创建齐头并进,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农业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聚集区各1个,列入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1个。有省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聚集区4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6个,省级旅游名镇8个,省级旅游名村10个,省最美乡愁旅游地4个。腾冲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特色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隆阳区、龙陵县、昌宁县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腾冲玛御谷悦榕庄温泉、热海温泉、龙陵邦腊掌温泉通过创建成为国家五星级温泉企业。

(三)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加大旅游业转型升级力度,实施“旅游+”“+旅游”战略,促进旅游开发与文化体育、城镇发展、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推动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康体、养生旅游转变。一是不断推进文旅融合。推进价值高、区位好的文物活化利用,重点打造保山仁寿门街区、腾阳会馆、腾冲英国领事馆旧址、绮罗文昌宫、昌宁大甸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物旅游融合示范项目,丰富板桥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高黎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非遗体验区活动供给。二是大力发展户外运动。持续打造“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永子围棋大师赛、腾冲国际马拉松等知名品牌,举办“高黎贡花海节”“高黎贡山音乐节”“腾冲国际马拉松赛”“高黎贡山超级越野山径赛”、潞江坝咖啡旅游节、昌宁乡村摩托车运动嘉年华等赛事活动。三是康养产品不断丰富。充分发挥温泉、医药资源优势,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推出系列温泉度假、中医药康养产品,世外乡村·高黎贡勐赫小镇、腾冲东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龙陵三关温泉、昌宁橄榄河温泉度假区等一批温泉康养项目顺利推进,热海、玛御谷、荷花温泉、和顺柏联SPA、云峰山石头纪等综合型温泉景区先后建成,温泉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康养论坛活动持续举行,全市康养旅游发展提速。四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加快乡村旅游向休闲型、研学型、体验型、特色型、功能型、度假型发展,古镇古村、山水田园、农业庄园、户外运动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市乡村旅游类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80余家,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级旅游名镇8个,省级旅游名村10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13个,省、市级旅游特色村84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3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4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1人,农家乐2000余家、乡村民宿828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重要抓手。五是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投入1000万元对滇西抗战纪念馆陈列布展进行改造提升,投入2360万元实施松山战役旧址陈列布展和安防项目,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阵地功能。深入实施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战略,建成红色旅游景区7个,其中4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3个、1A级景区1个。包装推出了“善洲林场—松山战役遗址—滇西抗战纪念馆”红色旅游环线、“保山—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抗战江防遗址—惠通桥—松山战役遗址—滇西抗战纪念馆及国殇墓园—和顺艾思奇故居”滇西抗战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滇西抗战文化之旅、中国远征军之路等主题旅游产品,滇西抗战文化自驾游被网友票选为“全国精品自驾游线路”。一批精品景区、精品基地、精品线路正在完善,一批优秀红色导游、红色讲解员正在成长。

(四)旅游营销推广取得显著成效。以“七彩云南,幸福保山”为引领,在完善内涵体系、丰富营销内容、拓宽传播渠道、优化推广模式等方面深耕细作,保山文旅营销推广迈出坚实步伐。组织赴北京、上海、长沙等重点城市开展文旅宣传招商推介,按照月月有活动的目标,举办保山市“喜迎新春·畅享幸福”大联欢暨文旅抖音短视频大赛颁奖庆典、咖啡文化旅游节、施甸龙会、保山端阳花市商贸文化旅游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各类主题活动100余场次,凸显“生态+”、“非遗+”、“乡村+”、“美食+”等特色,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发动文旅企业推出系列文化旅游惠民措施,激发文旅市场活力。1—6月,保山市接待旅游者总人次2324.07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94.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12.14%,游客平均停留天数2.91天,人均消费1265.83元。

(五)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始终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建立文旅项目融资需求库,组织金融机构与文旅企业面对面沟通对接,积极帮助文旅企业提振信心、渡过难关。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监管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切实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落实责任、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做到不留死角盲区,严查重大安全隐患,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力防范化解文旅系统安全风险隐患,营造安全和谐有序旅游环境。集中开展了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中高考等重大时间节点及时段文旅市场执法专项检查;重点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及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持续开展营业性演出、新兴业态执法监管;扎实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第二个百日行动,办理涉文涉旅案件25件,罚款35.12万元,没收违法得1.19万元,受理举报、投诉644起,办结率100%,处置涉旅舆情260件,未发生负面舆情热点,办结游客退换货3147件、金额4661.86万元,发布“红黑榜”3期。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实施“品牌创建提升行动”。依托保山丰富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提升A级景区、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等的质量水平。一是培育一批重点旅游品牌。推动规划保山高黎贡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创建一批高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积极创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二是打造一批省级旅游品牌。加大星级饭店、等级民宿的培育,积极申报云岭旅游名县、云南省金牌旅游村、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旅游休闲街区等省级旅游品牌,提升打造一批旅游名镇、名村,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三是创建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金牌旅游村、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加大传统村落的包装、策划,把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创建为A级景区,将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助力乡村振兴。

(二)实施“业态融合突破行动”。探索分层发展、外联发展、聚合发展新途径,实施“旅游+”“+旅游”,推动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赋能发展。一是文旅融合方面。完成仁寿门片区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甸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15项文物保护项目实施。开展好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快打造腾冲文庙、原英国领事馆等一批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促进“文物+旅游”融合发展。加大非遗生产性保护,做好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加快腾冲水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建设,推进“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农旅融合方面。推动编制《保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支持A级景区、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地等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巩固提升腾冲市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成果,积极培育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2条以上。将特色休闲旅游作为庭院经济建设6项特色产业之一,指导农户利用自有庭院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小型采摘园等,促进农文旅三产融合,打造一批精品田园和美丽庭院。三是森旅融合方面。做好森林康养医疗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森林康养养老产业,推进乡村康养社区、康养公寓、康养民宿等建设,推动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医药产业基地、中医药种植基地等。做好森林康养文化产业,围绕古树名木保护开展文化馆、文化园建设等。抓好森林康养教育产业,开发森林体验项目、森林乐园项目、自然教育项目等。四是商旅融合方面。依托文旅、体育、商贸等赛事、节庆、会展平台,继续组织推出“节庆+促销”、消费券发放等活动,进一步打造有品牌、有流量的夜间消费集聚区。组织开展直播电商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对专业主播、有潜力的新人主播进行包装和打造,力争培养一批头部主播。计划创建“电商消费惠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市级示范点2个,县级示范点10个,乡级示范点67个。有序组织好各类电商直播活动,讲好“保山故事”,推介“保山品牌”。五是体育融合方面。依托保山丰富的历史人文和民族文化资源,以“旅游观光+户外运动+赛事体验”为实现路径,积极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腾冲国际马拉松、永子围棋品牌赛事为引领,持续打造具有保山特色的“一带一路·七彩云南”国际围棋大师赛、“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腾冲站赛等品牌赛事,导入赛事旅游专线和项目,持续打造具有保山特色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扩大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六是研学旅游方面。将研学旅游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爱国爱乡情怀的重要路径,作为扩大本地旅游消费市场的最大增量,教体、文旅部门加强联动,研究打造一批研学基地、研学线路、研学课程等,规范发展研学旅行新业态。七是工业旅游方面。以咖啡、茶叶、石斛、腾药、珠宝、文创商品等保山特色资源为依托,以潞江坝、汉营走马古镇、腾药产业园、品斛堂产业科技园、黄家寨古茶园等为重点,打造、提升一批工业旅游示范景区景点,持续推动保山特产进景区、进酒店、进县城。八是交旅融合方面。推进云南保腾高速龙江大桥、潞江坝服务区交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交旅融合新标的。积极统筹市内机场、客运、旅行社、A级景区、星级酒店等企业,研究开发“机票+酒店、+景区”“机场+地面交通”“机场+贵宾服务”“机场+旅游咨询服务”等航旅产品。打造航空助农平台,共同研发定制“机票+保山农特产品”伴手礼等产品,并争取在航空会员商城、航空客舱代售、航空配餐、员工福利等渠道推广、销售。

(三)实施“宣传营销引客行动”。优化旅游品牌形象设计,构建特色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IP,提升文旅品牌竞争力。实行省市、市县、政企联合宣传营销,每个季度赴省外重点客源城市宣传推介1次,到大理、德宏等州市开展“下一站·保山(腾冲)”宣传营销活动,构建“江山宏大”合作联运机制。创新文旅宣传推广方式,持续推广保山文旅好资源、新产品、优服务,打造避暑避寒、度假康养、科普研学、抗战文化、高山峡谷、森林秘境、田园牧歌保山文旅新形象。聚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主线,创作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完成新创作品60件以上。以节假日为重点,办好龙江稻花鱼节、腾冲国际马拉松等60余场节庆赛事活动,持续组织开展好“四季村晚”“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舞蹈大家跳”“民歌大家唱”等首届大家系列文旅活动,让广大群众和游客共享、品味保山文化生活。

(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抓实抓牢精品文旅项目建设,提升高品质项目的创意谋划力度,分类推进现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向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一是狠抓项目谋划。抓住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发展机遇,谋划推动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旅游+旅居、+康养、+文化、+农业、+研学、+户外运动”等融合性项目,每个县市区策划包装3个以上业态新、活力足、吸引力强的业态创新文旅项目,全市建立50个以上的项目储备库。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建立“市+县区市”文旅招商工作机制,完善文旅招商引资项目库、招商目标企业清单等,努力引进新的企业、业态,增加文旅产品供给。三是推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世外乡村·勐赫小镇、腾冲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龙陵石斛温泉旅游景区、施甸善洲小镇、昌宁大甸山遗址公园等文旅重大项目,推出一批精品民宿、精品农庄等,着力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五)实施“服务质量创优行动”。一是持续优化文旅行业营商环境,规范和净化文旅市场环境,加强文旅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旅游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好保山旅游金字招牌。二是进一步用足用好奖补政策,大力培育文旅新业态企业、龙头企业,推动旅行社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升旅游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提升“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推动保山机场、腾冲机场增开航班,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景区衔接,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四是深入开展第二个旅游市场整治“百日行动”,创新服务游客举措,开展“短信暖客”“鲜花迎客”“方便停车”“免费寄存”“志愿服务”“回访游客”等活动,为游客提供舒心、安心、放心的旅游环境。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