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9518791-2/20241112-00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4-07-26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政协保山市五届三次会议第05030026号提案答复的函

致公党保山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重拾保山老城记忆留住保山文化根脉的建议》的提案(05030026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文物部门在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

(一)摸清文物家底并申报公布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一是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隆阳区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94项,新申报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项,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项;二是结合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隆阳区共登记可移动文物4902件(套)。

(二)采取向上申报资金、地方财政投入和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实施了一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据统计,近五年来各方共筹措资金约6000余万元,实施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保山玉皇阁;茶马古道-板桥青龙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金山故居、保山抗日江防遗迹群、双虹桥、腾阳会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打渔村玉皇阁、张志淳墓、太保山武侯祠、汉营东岳庙、永昌府学大成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岫影剧院、金鸡文昌宫、板桥青龙街魁星阁、板桥万氏祖祠等项目的修缮保护利用工作。

(三)推进仁寿门片区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为了恢复永昌府城的标志性建筑、彰显地方文化底蕴、保障群众出行安全,2023年4月启动仁寿门片区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该项目由文物本体修缮和仁寿门遗址文化广场两部分组成,项目计划总投资2076万元,含仁寿门文物本体修缮工程650万元和仁寿门遗址文化广场建设1426万元。该项目将成为保山城复原、活化城市记忆的代表性工程。

(四)建设了一批展示地域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先后建成了保山历史名人堂、在保山市博物馆新设立“抗战中的保山”展厅;引导民间资本建成了保山永昌民俗博物馆和保山南红博物馆;依托文化站建成了所有乡镇(街道)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展室、展厅,成为广大市民和观众学习、体验地方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举办流动展览交流活动。市博物馆、保山历史名人堂、

市区非遗中心每年都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流动展览下基层、进部队、进学校等活动,把保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各种形式传播到最广阔的群众中去。同时,保山市博物馆建立馆际交流机制,同19个省的50个博物馆进行了交流、推广,把保山文化送出去的同时也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展览,较好地实现了对外“扬名”和对内“惠民”的宗旨,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意见

(一)关于“做好提前规划,防止建设性破坏”的建议。一是在2018年10月获批的《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中,把保山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分为三个层次:保山古城、保山坝区、隆阳区辖区。其中保山古城范围即永昌古城,面积为 2.7 平方公里;保山坝区范围为 144 平方公里,重点保护内容有保山古城,历史文化名镇板桥镇及历史文化名村金鸡村。隆阳区辖区范围重点保护内容还包括历史文化名镇蒲缥镇、历史文化名村水寨村,以及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原《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09年9月15日经省政府批复实施。由于城市总规划的获批和城市定位的变化,牵头对《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了修改,在规划中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老城风貌格局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纳入统筹考虑,用法规的形式确定保护范围,并以此引领和指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和利用,构建起一套多层次、网络化、多领域的名城保护规划体系。二是我市先后出台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统筹指导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落实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宏观上来讲就是要从城市规划层面强化规划,明确抢救、恢复珍贵的历史符号、文化孤本,切实保护文化生态环境、人文基因资源,重现文物古迹、市井风貌、城市历史肌理、文化脉络,利用文物实体与群体记忆,形成个性独具的名胜景观、民俗与文化艺术氛围、人居环境的精神家园,使传统神韵和时代精品融合一体,逐步恢复名城的完整性、吸引力。

(二)关于“实施老城修复项目,着力修复和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建筑。”的建议。一是完成青龙街的改造及提升利用。2019年,我局利用3500万元旅游奖补资金,对青龙街进行了修缮和提升。在遵循不改变原貌的原则下,对保存较好的老建筑原貌修复,对风格差异较大的建筑进行了立面改造,恢复了街道的生活气息。在修缮过程中,我局多次组织专家对修缮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立面改造时坚持“一户一方案”。在修缮路面时,既考虑古材质的保留,也注重行人出行的便利。青龙街修缮完成后,我局进一步优化业态布局,打造了非遗一条街,并出资补贴房租,以便非遗传承人更好地保护、展示和传承非遗项目。青龙街现已成为保护和利用结合较好的点,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二是2023年4月启动仁寿门片区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该项目由文物本体修缮和仁寿门遗址文化广场两部分组成,经过市、区党委政府合力推进仁寿门片区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该项目建设现状如下:一是文物本体已完成城洞地面、墙体和青石门臼的修缮;对城台的地面、墙体、墙心、宇墙、雉堞和城台排水明沟进行恢复和修缮,恢复马步道;对城墙的地面、墙体、墙心、宇墙和雉堞进行修缮;修建城墙室外散水及排水沟;恢复制安“仁寿门”石牌匾。约占总工程量的90%。二是文化广场工程已完成南北广场清理、铺装3803.79平方米,硬化路面760.89平方米,绿化702.4平方米,公厕1个94.65平方米,连廊1个30.5平方米,四柱三开间石牌坊一座,重点支砌仁寿门西端挡墙、护坡与相关排水设施;对保留的4院民居进行改造;配套建设永昌古城模型展示、南方丝绸古道、升庵文化、围棋对弈、人马雕塑等文化景观小品;相关的给排水、残疾人通道、灯光亮化、管线入地等设施。约占总工程量的80%;预计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绿化工程及广场文化景观及石牌坊工程以及其他相关工程,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完成工程的结算、审计工作并最终验收、移交。三是实施了提升改造明昌园步行街项目。明昌园步行街历史街区保护范围总面积3.65公顷,南至保岫西路,北到朝阳路,西临杏花路,东以正阳北路为界,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16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49公顷。明昌园步行街历史街区核心保护区主要分布于新市场街道两侧,即现今保山老城区内的明昌园步行街。按照《保山中心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街区内无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明昌园步行街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保山众多历史建筑中的一个典型。

(三)关于“充分发掘老街区、老建筑包涵的静态和活态价值,既要保护和展示有形的物体,也要挖掘和展示附着其上的无形的文化价值”的建议。一是摸清家底。联合其他部门加强对现存的老街区和老建筑等文物、文化资源的调查,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做好文物文化资源统计,为下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二是注重科学保护。严格落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精神,注重专项保护规划、项目建设方案和规划设计作为在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提升实施工作的前置条件,做好前期实施保障,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系协调,对让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各类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各项工作得到更好统筹协调。三是加强以用促保。统筹推进保护传承与发展作为整体,提高文物保护理念宣传,协助推动保护的理念与要求融入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中,不断提升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使用性能,开展符合历史建筑保护要求的内部空间改造、配套装修与展陈展示等作为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保护修缮后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活起来”,充分适应现代生活生产需求。

(四)关于“取多种方式,复原、活化城市记忆”的建议。一是在仁寿门项目的前期工作中,通过考古勘探,在仁寿门券洞下发现了明代时期的踩踏面。为更好地展示这一历史遗迹,待工程结束后,我局将采用玻璃栈道的形式对其进行展示,使游客能够清晰地看到并感受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同时,我们对保留的四合院民居进行了改造,配套建设了一系列文化景观小品,包括永昌古城模型展示、南方丝绸古道展示、升庵文化介绍、围棋对弈区以及人马雕塑等。这些措施不仅丰富了文化景观,也增强了历史文化的体验感。二是保山永昌民俗博物馆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该馆收藏了约一万余件民俗展品,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织布机、缝纫机等老一辈使用的生产工具和日用器具。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能唤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我局将充分发挥专业职能,积极指导该馆的布展工作,确保展品的陈列既有历史性,又具观赏性和教育性。三是我局已将地方名人文化的研究项目列为市博物馆重点课题,以实现对名人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全面阐释;争取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作一系列的展览,通过巡展、专题展览等方式在各地进行推介和宣传。在文艺创作方面,注重发掘和弘扬地方名人文化的丰富内涵,鼓励创作更多的文学艺术精品。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和创作,不仅丰富和提升本地名人文化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四是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鼓励倡导民间参与,培养保护民间技艺传承艺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将非遗资源打造为文化产品,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提供非遗产品展销、传播平台。设置非遗文化展示中心、非遗文化传习馆、配合非遗制作过程向公众提供文化演示及体验互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结合职能职责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将积极协同其他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申报,通过传统古村落保护、城市更新等项目,不断加大对老房老宅的修缮和对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风貌提升的力度,积极将明昌园街区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二是进一步整合历史街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努力寻找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结合点,推进历史街区微改造,充分挖掘和展示街区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三是通过引入优质文旅项目和多样化的业态布局,提升街区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形成文旅业态集聚度高、服务设施完善的特色区域,成为保山文旅的新IP,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