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9518791-2-/2020-0928004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0-08-28
  • 文号
  • 浏览量
  • 226
  • 主题词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政协保山市四届五次会议第0072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革保山市总支:

贵单位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保山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明清名碑名人古墓普查保护力度的建议》已交由我局办理,结合部门职责,现答复如下:

一、保山名碑古墓情况

(一)名碑情况。保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云南碑刻最多的州市之一。截至目前,已发现有价值的碑刻214通,其中汉晋铭文纪年砖5通、宋元碑4通、明代以来军政、交通史事碑匾12通、明代以来农林水利碑11通、明代以来文教碑匾9通、明代以来宗教庙祠碑匾16通、张志淳家族三代事迹碑8通、明清名官五人碑6通、邓子龙卫国战事碑刻9通、辛亥革命永腾起义碑匾7通、滇西抗战碑匾10通、霁虹桥摩崖石刻10通、龙光台石刻5通、和顺图书馆碑匾5通、李根源旧居石刻6通、名人乡贤题刻18通。在全省相对比较有影响的有明代胡志墓神道碑、明代胡琛墓志铭、腾冲叠园集刻、霁虹桥摩崖石刻、邓子龙卫国战事碑、腾冲宝峰山摩崖石刻。

(二)古墓情况。截至目前,保山已登记的名人古墓有隆阳区的张志淳墓、杨振鸿墓、吴淞墓、梁金山墓、彭冥墓;施甸的阿苏鲁墓、杨保墓、杨棋墓、赵孛罗墓、杨冕墓、莽光国墓、徐崇岳墓、王祖佑墓、王诚墓、杨殿元墓、由旺祝氏墓群、段三鑫墓、段家墓、余南夫妻墓;腾冲的张文光墓、刘辅国墓、李珍国墓、封镇国墓、刘楚湘父母墓、左孝臣墓、傈僳族余氏孺人墓、蔺家宅始祖蔺宽墓、甘露寺及开山和尚墓;昌宁的鲁道源父母墓、袁恩青墓、袁恩锡墓。对已公布的10处文物保护单位已全部树立了保护标志碑和界桩纳入法定保护对象。

二、保护利用情况

(一)对临散碑刻采用集中收存展示。保山市博物馆、腾冲

博物馆及各县(市、区)文物管理所对建设工程中发现、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碑刻进行了集中收存。隆阳区利用太保山武侯祠对长期收存的碑刻进行收存整理,并按要求建设了太保公园碑林,集中展示让观众参观。

(二)筹措经费实施了部分抢救保护工作。依托小湾电站建

设项目对霁虹桥摩崖石刻进行了防风化和封固处理;在文物保护专项项目中对叠园集刻、李根源旧居石刻、邓子龙邓子龙卫国战事碑刻进行抢救性加固处理;对所有的碑刻都进行了拓片资料收存,并结集出版了《保山碑刻》一书。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碑刻将积极向上申报专项经费进行科技性保护;对收存于博物馆、文物管理所的碑刻将进行分类,对价值较高的将积极申报、筹措经费实施保护。

(二)结合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需要,将零散的碑刻集中起来,建设一批碑刻展示廊道,以丰富爱国主要教育内涵和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联系,年内推进将博物馆参观学习纳入中小学教育课堂,落实保山城区和周边乡镇(街道)学校学生每年至少进入博物馆开展一次参观学习;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的汇报对接,将党员干部专题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与博物馆参观有机结合,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开展爱国、爱乡、爱家教育重要阵地。逐步落实全市在职干部每年至少进入博物馆开展一次参观学习的目标。

(四)以保山市博物馆为试点,更新传统服务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推进流动博物馆下基层、进学习、进部队、进社区活动。每年确定1至2个主题展览开展不少于30场次,服务30万人次的专项主题活动,让珍藏于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服务人民群众。

(五)若有新发现关古墓、碑刻的相关信息,请及时与市文物局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踏勘、收集把并采用保护措施。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