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海等委员:
你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保山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保护修缮仁寿门古城门的建议》,2019年作为B类提案进行了面商、回复,今年我局仍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办理,特提出如下续复意见:
一,中心城市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据统计,近五年来共筹措约3210万元,实施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保山玉皇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金山故居、保山抗日江防遗迹群、双虹桥、腾阳会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打渔村玉皇阁、张志淳墓、太保山武侯祠、汉营东岳庙、永昌府学大成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岫影剧院、金鸡文昌宫、板桥青龙街魁星阁、板桥万氏祖祠等项目的修缮保护工作。
二、仁寿门是保山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提案确属必要
保山市级文保单位仁寿门是永昌府城保存至今较完整的构筑物,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价值,也承载了广大永昌人的历史和乡愁记忆,其保护与修缮是当代和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你们提出《关于修缮市级文保单位“永昌府城仁寿门”的建议》,意义深远,确属必要。
三、仁寿门规划、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编制了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保护。保山于1993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要素、格局、历史等的保护,于2008年委托云南坤和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于2009年经省级批准实施。在《保护规划》中,将仁寿门划定为核心保护区和古城区主要视点和景观节点,明确要保持原貌,不得进行有损文物的建设,拆除已有破坏文物风貌的建、构筑物。同时,将仁寿门周边地区(核心区外100米范围)划定为一级建设控制区,明确在建设活动、景观形态、用地功能等方面必须符合文物保护单位与名城保护的要求。
(二)在城市总规和专项规划中对其进行保护。一是正在开展的《保山市城乡总体规划2019-2031》明确要对包括仁寿门在内的文保单位进行保护。二是按照国家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要求,市文化和旅游局已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包括仁寿门街区在内的中心城市历史街区划定工作,将仁寿门在内以历史街区的形式进行保护。
(三)高度重视仁寿门保护工作。多年来,文物部门一直坚持沟通、汇报,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昌府城仁寿门的保护工作。但由于整个保护利用工作涉及面广、经费需求量较大等问题,至今仍无明显成效。针对仁寿门保护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一是市文物部门2012年安排了5万元保护方案编制专项经费,通过隆阳区委托剑川奎星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对其进行现场踏勘后编制了相关保护方案,经费概算为360万元;同时提出了整体一次性保护实施方案(以50米标准控制地带为范围),拆迁搬迁范围在100户左右;分步实施方案,以修复城门洞和门楼为一期工程,拆迁搬迁范围在15户左右。但都因经费无法落实而导致保护工作无法付诸实施。二是及时制止保护范围内违规建设。2014年,隆阳区广厦公司计划在仁寿门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文物部门知道后就第一时间致函广厦工作,说明了相关情况并提供了政策依据。三是主动指导好相关建设工作。2016年,为配合黉学社区对仁寿门周边道路的改造,市、区文物门积极融入工作,指导编制了相关方案,细化了材质、风格和样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审批中给予全力配合。经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沟通对接,确认:一是依据总体规划开展该片区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在规划中对仁寿门及周边地块进行严格保护和控制。二是加快历史街区划定工作,实现仁寿门及周边街区历史建筑的连片保护,达到以点带面的保护目标。切实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存,彰显永昌历史文化底蕴。三是在仁寿门改造方案报批过程中,全力配合相关业主部门开展专家论证和项目审批,快速推动保护修缮工作和相关配套项目的落地实施。四是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范围开展保护工作,在其他项目的规划制定、项目选址、方案审批等环节中充分征求并采纳文物保护的需求,确保规划制定和项目实施与文物保护不冲突。
(二)将该项目列为重点项目上报市委市政府争取推进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要求,目前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在编制《保山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利用概念性规划》,将对保山中心城市范围内的116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提出保护利用建议,永昌府城仁寿门修缮保护将作为2021年的实施的第一批项目进行申报。
(三)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协调保山电视台、保山日报、保山新闻网等媒体,加强对仁寿门保护和修缮工作的宣传,通过媒体、行业、社会各界扩大宣传面,营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对修缮市级文保单位“永昌府城仁寿门”工作的指导力度,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位委员的监督和关心下,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将迈上崭新的台阶。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