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中国|马鞍山市博物馆馆藏契约展
主办单位
马鞍山市博物馆
保山市博物馆
展览地点
保山市博物馆一楼第五展厅
展览时间
2024年1月31日——2024年3月15日
展览介绍
展览以时间轴为主线,分明代契约、清代契约、民国契约、新中国契约四部分,共展出契约文书、契约山水画作53件,包含马鞍山市博物馆多年征集藏品以及马鞍山市美协主席茶嘴(陈冰)先生捐赠藏品。
所有展品经过精心遴选,展品年代跨越大,从明、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类型丰富,既有官契也有私契,既有田房地契,也有土地执照甚至婚契约;收集地域广,包含十余省份六十余县以及国外地契。
关于契约
我国古代的契约制度可谓源远流长,《周礼》中的“判书”、《唐律》中的“和同” “两和”,即为当事人各执其一的分支契,类似今天的合同。唐代开始,出现了单契立契,它在转移权利手续上更为简便,以至宋代由于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官颁契纸”,单契发展成为官印契约,由官府出卖。元、明、清各代一直到建国初期还采用此法。以官契印卖,一是要求和效力明确,防止争讼;二是保证契税(即交易税)的征收。官契有红色官印,故官契又称红契,立契无红官授印者即为私契。
明清时期契约,存世量较大,但在明中期以前及清中期的较少,道光以后至民国时期的为多,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除一般财产关系,家庭关系外,明代官印契约、契尾上涉及用契税支援辽饷,练饷,剿饷问题,清代北京地区的契约上反映出清朝后期满洲贵族卖地卖房给汉族商人的事,清代绥远(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契约上反映出很多蒙古人出卖或出租房地产给汉族商人的事。江南不少地区的卖地契约中有杜卖、有活卖、有卖田骨、有卖田皮,有找价绝卖等,反映了一田二主,一田三主等复杂的土地关系。一些口岸地区的契约,反映出外国教会、外国商人恃强占田占房屋的情况。还有一些契约反映出在农村中买卖人口的情况很严重。
第一部分 明清契约
展出:明代契约文书1幅+清代契约文书23幅
明 万历乙亥年 地契
这是一纸明万历年间皖南地区的兄弟分家契约。一亩三分地,四面院墙内,兄弟长大成人,得父母首肯,请来族中德高望重长者为中人,围坐和谐商议,各得屋瓦独立过活。正月过后,青苗依旧,不增不减,白墙黑瓦,不破不立,一派祥和,契约立于天地之间,天人合一。
清 光绪廿一年 婚帖
“死生契阔,与子偕老”乃一世情感约定。这是光绪年间一纸大吉婚帖。亲眷媒妁围坐一席,为年华正好的儿女占星卜卦,细细推算出“诸星集福,大吉大利”之时辰,在那大红的吉祥里写就一双儿女的前世邀约、今生再聚。
清 光绪三十一年 地契(河北石家庄井陉县)
光绪年间,发生在河北小河村的一纸铁路征地契。铁路总公司奉命与地保商议赔款事宜并立此为证。从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七日那天起,一条铁路穿村庄而过,从此以后,沉寂平和的村庄成为过去,而一种沸腾的新生活注定在古老的土地上滋生繁衍。
那条铁路,就是大名鼎鼎的京汉铁路。
第二部分 民国时期契约文书
展出:契约文书24幅
民国三十八年 土地执照(辽宁新金县)
这张土地执照见证了一段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9月,新金县设置;11月中旬,中国共产党接收东北,建立了人民政府;1948年11月,辽宁全境解放。这张土地执照颁发时间是1949年9月,一个月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以,在这张土地执照上,你能看到毛泽东头像与“中华民国”、“东北行政委员会大印”并存。一张看似轻盈单薄的地契,承载了中国一段复杂深刻的历史。
民国元年 杜卖山契(皖南)
又是一年春至。清晨的黄云领上雾气氤氲,松杉犹在,竹木招摇,再晚一些时候,清明谷雨,茶柯见青,茶客就会纷至沓来。山下古村落里的一户人家早起才开门扉,高檐之下,遥望青山,终于是没忍住一声叹息。这一年的青山翠茶、鸟鸣花开已然与他无关,这份祖业传至他处,松杉竹木花鸟鱼虫,业已尽失。新的主人,想必会遵守约定,善待那山上的生灵吧!
民国元年 地契(河北东光县)
河北东光县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过一文一武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武是一代爱国武术家霍元甲,文是全国四大京剧名旦荀慧生。然而这份荣耀却没有惠泽到乡人大有、富有、文元身上。不知是不是这一年的春旱与夏涝特别严重,导致三人度日维艰,只得邀来中人谢凤池、将名下宅地过契给新业主韩盖忠。这份契约正契、尾契、红白契约一应俱全,而能保存完好,足见后来业主的精细,使约定俗成的契约关系得以善存,在他手中,想必那片土地业已成宅。人们遵守并守护契约精神,这中间也包括没有了宅子地、从此不知何方飘零的大有、富有和文元。
第三部分 新中国时期契约文书
展出:契约文书5幅
1953年 杜卖熟田契(安徽当涂县)
安徽当涂,古称“姑孰”今为马鞍山市所辖,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县。1953年的10月,胡定珍因“正用不足生产不便”立杜卖契,自愿将土改后所分熟田含鱼泥、随田树木板梗一应在内“罄卖”。这一年,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并实施刚过去三年不到,这份契约意味着胡家自愿放弃属于自己三年不到的那份土地。我们无从想象是怎样的不足和不便导致这份割舍,惟愿今天的胡家安好、富裕。
1952年 土地执照(辽西省绥中县)
新中国土地执照带有浓郁的时代象征:红旗、主席像、人民政府大印。而明朗的背景亮色更能解读出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中华民族有着三千多年的“契约史”,契约文化内涵丰富,蕴含了和谐友善、公正法治、诚实守信等“契约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契合了习近平新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契约文化”和“契约精神”,不自觉的成为契约精神及传统文化的捍卫者、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