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79518791-2/20250518-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布日期
  • 2025-05-18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新展来袭 | 《锡艺春秋——个旧市博物馆藏品巡回交流展》在保山市博物馆开展!

展览名称

《锡艺春秋——个旧市博物馆藏品巡回交流展》

展览时间

2025年5月18日——7月18日

主办单位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个旧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

保山市博物馆

个旧市博物馆

展出地点

保山市博物馆一楼六号展厅

5月18日,由保山市博物馆和个旧市博物馆共同策划推出的《锡艺春秋——个旧市博物馆藏品巡回交流展》,在保山市博物馆一楼六号展厅正式开展。

展览介绍

锡,是一种银白色的软金属,是传统“五金”之一。远古时代,人们便发现使用锡。在我国的一些古墓葬中,也常发掘到一些锡壶、锡烛台之类锡器。据考证,中国周朝时,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在埃及的古墓中,也发现有锡制的日常用品。锡也是青铜最重要的合金原料之一,在古代历史上曾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锻造出了鼎盛的青铜文化。

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个旧锡工艺品制作在民国时期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锡行街就有30余家店铺作坊从事此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商号隆元号、春发号、聚兴昌、厚兴昌等,产品有餐具、茶具、烟具、酒具、灯具、花瓶、烛台、香炉等生活用具,部分产品出口法国、日本、缅甸、泰国等多个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个旧的锡工艺发展迅速,形成了如今具有规模化、产业化的6家锡工艺制品厂,产品由原来的20多个品种,发展到了11大类100多个品种。一代又一代的锡工艺师秉承着工匠精神、初心不改,创作和研发出的锡工艺品屡次在世界级、国家级展会中获得殊荣,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多家机构永久收藏,为中国锡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9年锡器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次展览共有三个部分,“青铜现世”、“锡都名扬”、“锡艺春秋”。展品主要来自个旧市博物馆的馆藏藏品,其中包括个旧市黑玛井墓地、倘甸石榴坝墓地等出土的文物,还有明、清、民国时期的锡器及现代锡工艺品。通过展览,我们将进一步了解锡都个旧的历史,以及锡工艺美术在风云岁月中所留下的春秋足印。

01青铜现世

青铜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了夏、商、周、春秋至两汉,青铜曾作为国家财富和权利的象征。个旧盛产锡、铜、铅等,对冶炼加工青铜器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著名科学考古专家金正耀2008年到西南地区对青铜器进行采样化验分析结论表明,个旧地区的青铜器元素含量与四川三星堆青铜元素含量基本一致,均属高放射性成铟铅,为西南地区在两千多年前青铜冶炼铸造矿料源于个旧提供了依据。

02锡都名扬

云南锡矿的贮藏主要集中在个旧市及周边地带,云南的锡产量占全国锡产量的90%以上。个旧锡矿历史悠久,至清代已大量开采。长期以来,锡业在云南地方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锡都个旧闻名世界。由此应运而生的锡工艺品制作技艺也迅速崛起,丰富了个旧冶金文化的内涵。新中国建立后,个旧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锡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是红河州的工业摇篮。

03锡艺春秋

锡工艺美术品是个旧特有的以锡金属为原料的传统工艺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其色似银、亮如镜,具有防腐、耐磨损、不破碎的特点。早期的锡制工艺品多注重实用,以生活用品为主,主要品种有香炉、烛台、油灯、花瓶、酒具、小碗等。锡制品从艺者多为世代相传,匠人们善于在锡制品上雕刻人物、花草、鸟兽、山水、鱼虫等国画风格的图案,光彩耀眼,装饰精美,造型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