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3-0-17_F/2017-0207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政府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6-03-21
  • 文号
  • 保发改党组发〔2016〕3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中共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关于印发2016年挂包村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局、办:

现将《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挂包村扶贫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责任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

2016年3月21日

(此件公开)


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挂包村扶贫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好发展改革部门脱贫攻坚的职责,紧紧围绕2016年挂包村脱贫退出的目标,结合我委扶贫开发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挂包村实际,制定如下年度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发展改革部门职能职责,把脱贫攻坚作为深入开展专题教育、助推发展改革 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 基础救济实施、基础素质提升和基础组织领导等五大领域,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夯实挂包村发展基础,打牢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

二、目标任务

围绕“脱贫、摘帽、增收”目标,确保2016年挂包村贫困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收入增幅高于所在乡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贫困发生率下降至7%以下。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合作股份”,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三、主要措施

依托在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抢抓机遇,加大力度,帮助挂包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合理编制规划, 积极争取整合项目资金,通过实施“五大基础工程”,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确保挂包村如期脱贫摘帽。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村组道路建设。实施兴华村大寨子至新寨坡道路硬化工程3.5公里,解决260户农户出行困难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受益99户。

2.“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小水窖项目,新增小水窖200口,有效缓解挂包村人饮和生产用水困难问题,受益农户2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

3.危房改造。积极争取国家农房抗震安居资金,完成农村抗震安居工程14户,其中建档立卡户6户,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治水改土。新建蓄水池3个,蓄水500立方米,输水管道4 .5公里,坝塘引水渠0.7公里,修缮沟渠5公里,机耕道路2公里,受益农户20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基础。

5.社会事业。新建兴华村日间照料中心,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解决挂包村老年人白天无人照料的难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二)基础产业扶持

1.巩固烤烟产业。结合挂包村烤烟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协助村“三委”巩固做好烤烟生产工作,落实2016年烤烟种植面积2000亩,力争实现交售烟叶50万斤的目标。

2.发展仔猪产业。通过采取“1+1+1”(即:职工拿一点 ,单位出一点,工会帮一点)的模式,扶持1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能繁母猪。积极帮助协调相关专业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联系仔猪、商品猪收购企业,打通销售渠道,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短期内经济收入增加,确保按期脱贫致富。

3.发展核桃产业。帮助指导挂包村制定2015年新植2000亩核桃管护措施,保证幼树健壮成长,为成年树的丰产、稳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4.发展糯橄榄产业。结合开展“绿化荒山行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优化挂包村产业结构,计划在储家寨、三个箐、新寨坡三个片区新植糯橄榄2000亩,受益农户226户,其中 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

5.壮大“两青”产业。完成3000亩“两青”作物种植面积 ,帮助挂包村建设“两青”作物示范性生产基地300亩,逐步采取“挂包单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发展模式,以“合作社带头,分户连片种植”示范性生产基地的方式壮大“两青”产业,提升农户种植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基础救济实施

采取商业保险、联系资助、民政救济等方式,对因学、因病致贫返贫的39户39人实施基础救济,其中贫困学生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11人),重大疾病病人1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10人),切实让急需得到帮助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四)基础素质提升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搭建平台,以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民技能技术培训为重点,着力提升基础素质。

1.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帮助协调联系到市、县中心小学进行学习交流,并邀请市级小学教育的专家、学科带头人就基础课 程教学、师生管理等方面帮助进行指导培训。同时,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带动农村教育质量提升。

2.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挂包村产业发展情况,重点围绕种植、养殖技术、劳动力技能等,帮助协调相关部门到村开展技能技术培训。扶持挂包村部分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好的农户作为技术骨干到市级龙头企业或职业技术学校研修专业技术,为挂包村脱贫摘帽提供人才保障。

(五)基础组织领导

1.规范合作社运营。围绕实现“脱壳”目标,帮助指导合作社理清发展思路及发展模式,完善章程,以种植、养殖业及其配套服务为发展重点,鼓励合作社实行资本化、股权化,引导合作社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运营,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单位、驻村工作队及村“三委”职 责分工,制定帮扶责任分解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共同推动挂包村如期脱贫出列。委领导小组结合年度工作计划,负责统筹协调挂包村帮扶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帮扶工作专题会议,督促帮扶项目落实到位;年末牵头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并对未按要求落实帮扶项目的责任人按相关规定进行问责;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好挂钩单位与挂包村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摸清实情及时反馈基层实际需求,同时积极配合协助村“三委”促帮扶措施、项目落地;村“三委”班子具体负责各项帮扶措施、项目的落实。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委党总支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从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资源优化、服务建设、增收致富、服务群众等方面着手,坚持扶贫开发在哪里、基层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和扶贫开发对基层党建的促进作用,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4.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大力宣传本单位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成效。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挖掘 提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年内采编上报有关扶贫工作信息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