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3-0-/2020-1201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政府文件
  • 发布日期
  • 2020-11-30
  • 文号
  • 保发改资环〔2020〕508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保山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保山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保山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

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

2020 年 11月 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保山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 案》、《云南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任务分工》,积极应对塑料污染,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本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总责,在各项工作中不再重复明确;各项工作只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由牵头部门开展工作时商相关部门确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 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 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 推广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塑料制 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有力有序 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助力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 最美丽省份建设。

(二)主要目标。继续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禁止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 本)》禁止类和限制类的塑料制品的生产项目备案,对明令禁止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开展清理整治和广泛的宣传。到 2022 年,有序扩大禁限范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争取开展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试点项目。到 2025 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三)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全市范围内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 0.025 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 0.01 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到 2020 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销售环节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商务局分别牵头,生产环节由市工业信息化局牵头,进口环节由腾冲海关牵头。)

(四)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

1. 不可降解塑料袋。到 2022 年底,全市 A 级旅游景区内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 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牵头);隆阳区、腾冲市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 塑料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城乡结合部、乡镇和农村地区集市等场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2. 一次性塑料餐具。到 2020 年底,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 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隆阳区、腾冲市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 2022 年底,施甸、龙陵、昌宁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 2025 年,隆阳区、腾冲市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 30%。(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分别牵头)

3. 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到 2022 年底,全市范围 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到 2025 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市所有宾馆、酒店、民宿。(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分别牵头)

4. 快递塑料包装。自 2021 年起,全市范围邮政快递网点 逐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到 2025 年底,全市范围邮 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市邮政管理局牵头)

5. 电商渠道塑料包装。自 2021 年起,全市范围电商平台 企业逐步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制品、塑料胶带等; 对电商渠道销售的商品,在相关领域开展试点,推行商品和 快递包装一体化,减少寄递环节二次包装。到 2025 年底,全市范围电商平台企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制品、塑 料胶带等。(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分别牵头)

三、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

(五)推广应用替代产品。结合我市绿色商场创建行动,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集贸市场等场所,倡导消费者减少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鼓励使用草绳等原生态环保材料捆绑包 装农产品,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竹篮等非塑制品和可降 解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推广使用生鲜 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在? 餐饮外卖领域,倡导设置是否配送一次性餐具的选择, 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探索民用口罩、防护服、湿巾、服装包装等一次性塑料生活日用品替代产品。在重点农膜使用地区,结合农艺措施规模化推广可降解地膜。在香蕉等农产品种植过程中,鼓励使用纸袋等替代产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分别牵头)

(六)培育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企业绿色管理责任,推行绿色供应链。快递企业要按照国家邮政局发布的《邮件快 件绿色包装规范》,逐步实现包装材料减量化和再利用。鼓励 快递、外卖企业积极探索使用循环快递箱、共享快递盒等新 型快递容器,推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在生鲜同城寄递优先 推行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推广使用符合相应行业标准的涤 纶纤维、涤棉、棉麻帆布等材质的可循环集装袋,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编织集装袋。可循环集装袋循环使用次数不低 于 50 次。电商、外卖等平台企业要加强入驻商户管理,制定 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发布执行情况。以连锁商超、大型集贸市场、物流仓储、电商快递等为重点, 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励企 业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 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牵头)

(七)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有 关法律法规,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制品,不得违规添加 对人体、环境有害的化学添加剂。推行绿色设计,提升塑料制 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 料,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

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 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强对塑料制品产品的质量 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市工业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供销社分别牵头)

四、 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

(八)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和清运。按照《云南省加快推进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施垃圾分类, 合理布局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建立简便易行 的分类投放站(点),加大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和 处理力度。在写字楼、机场、车站、港口码头等塑料废弃物产 生量大的场所,增加投放设施,提高清运频次。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重点区域投放 快递包装、外卖餐盒等回收设施。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体 系,规范废旧渔网渔具回收处置。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体系,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 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两网融合”;建设塑料等再生 资源分类、回收、储存、中转、利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 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

(九)推进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静 脉产业园区等的聚集效应,积极引进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企业,提高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实行废水、废气和固 体废物统一处置。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进分拣成 本高、不宜资源化利用塑料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加强垃圾焚烧发电等企业的运行管理,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市发展改革委、市工 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能源局 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

(十)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结合开展爱国卫生“清垃圾” 专项行动,以机场、车站、港口码头等人流集中场所为重点, 推进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整治;加快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 倾倒点排查整治工作,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道 路和江河沿线、坑塘沟渠等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导致的塑料污染问题;大力开展河流、湖泊、湿地塑料垃圾清理行 动。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加大地膜国家标准宣传贯彻力度,从源头保障地膜可回收利用。 建立完善回收网络,加大香蕉等农产品套袋回收力度。推进 农田残留地膜、农药化肥塑料包装等清理整治、回收处理工作,逐步降低农田残留地膜量。(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社分别牵头)

五、 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十一) 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和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塑料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塑料制品禁限目录、塑料制品 绿色设计导则、再生塑料质量控制标准、可降解材料与产品 标准标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塑料制品企业标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企业绿色管理和评价标准,以及旅游景区和星级宾馆、酒店评定评 级标准。探索建立塑料原材料与制成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披露制度。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失信记 录,并归集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信 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分别 牵头)

(十二) 根据国家和省支持政策,积极开展试点项目建设,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对绿色包装生产、绿色物流和配送体系 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投放运营、新型绿色供应链建 设、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重点项目,各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落实好相关财税政 策,加大对符合标准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支持专业化 回收设施投放,消除设施进居民社区、学校、机场、车站、港 口码头、地铁站、写字楼等公共场所的管理障碍。鼓励采取经 济手段,促进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市机关事务局牵头 推进公共机构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市科 技局对企业引进符合我市塑料污染治理的成熟技术、工艺给 予宣传推广。

(十三) 严格执法监督。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政策措施。严 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严格查处虚 标、伪标等行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加强 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依法查处违 法排污等行为,持续推进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整治。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监管中发现有关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应当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由其 依法立案查处。加强执纪问责力度,对实施不力的责任主体, 依纪依规予采取公开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市生态环 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 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邮政管理局分别牵头)

六、强化组织实施

(十四) 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园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精心组织安排,细 化工作举措,切实抓好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会 同有关部门统筹指导协调相关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

重大情况和问题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加强对塑料污染治理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 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垃圾分类,抵制过 度包装。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渠道,深入宣传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成效和典型做法。根据《保山市贯彻落实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有序开展专业研讨、志愿活动等,广泛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分别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