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保山市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第05040059号)”的提案,交由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
提案指出,“服务经营主体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清欠账款不到位”等问题。近年来,各级各部门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一,服务经营主体方面。实施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政务服务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转变,将原来27个部门窗口,大幅精减为8个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窗,多种诉求“一窗收件、分类办理、统一出件”。同时,增设了企业服务、招商服务、人才服务、惠企政策、政务公开等特色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第二,惠企政策落实方面。依托全省统一的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做到统一入口、一键申报、后台分送办理,实现惠企政策一口发布、一口受理、一口咨询服务。建立惠企政策收集机制,定期收集、汇总、发布惠企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开发建设并于2025年1月20日投入运行的“保山营商环境直通车”微信平台,着重解决惠企政策精准推送问题。还通过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惠企政策服务窗口,利用省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宣传服务,提升惠企政策知晓面。第三,清理企业账款方面。加强调度报告,对清偿数据跟踪调度分析研判,确保清偿数据真实准确。想方设法筹措化债资金,通过财政拨款、自有资金、处置资产、债券支持等方式筹集偿债资金,优先用于清偿中小企业账款和农民工工资,加快推进清理企业账款工作。第四,清亲政商关系方面。印发了《保山市服务企业特派员工作方案》,通过派遣特派员到企业摸实情、解难题、送政策、抓落实,全面开启政府与企业沟通联系“直通车”模式,强化对企业的精准服务和立体式、多角度、全方位支持。为畅通各类经营主体诉求直达渠道,“12345”热线开设优化营商环境专席和监督专线,拨打热线号码可一号响应、一键直达。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出台了《保山市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着力解决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第五,持续破解土地、能源供应等领域要素保障难题。通过“七彩云南·智选地——云南省建设用地招商云平台”录入可供招商地块174宗;完成新能源投产并网65.68万千瓦,占年度任务80万千瓦82.1%,全市企业客户平均停电时间2.78小时/户,供电可靠率99.9%;完成项目使用林地报件审核审批34个、面积176.23公顷,保障了全市228亿元的重大工程落地建设;融信服平台信用数据共享质效不断提升,全市累计注册“融信服”平台86426户,完成授信45.06亿元,实际放款39.48亿元,惠及企业7203家(次)、农户392户(次)。
二、提案建议答复
(一)关于完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督办处理机制的建议。2023年市委市政府制发的《保山市营商环境投诉办理工作制度》,明确了投诉受理、转办、督办的处理流程,对投诉办理程序、时限、要求等作了规定。一是及时办理省级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交办件。配合省级完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功能,严格落实营商环境投诉办理机制,截至5月底,通过省级“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收到投诉421件,已办结405件,正在办理16件,办结率达96.20%;二是实现市内企业诉求快速直达。打造“保商舒心”服务品牌,联合市、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搭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政企沟通圆桌会议平台。建立健全民企合理诉求办理机制,形成民企诉求收集、办理、督办、反馈的工作闭环。企业通过微信登录“保山营商环境直通车”平台后,可以通过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上传困难诉求、提出工作建议、进行投诉反映,上传的信息将一键直达政府,收到企业信息后根据具体内容向对应的市级单位或县(市、区)进行分办、交办、崔办、督办。截至5月底,平台共收到企业上传诉求168件,已办结163件,正在办理5件,办结率97.02%。三是办理情况全程监督。企业上传信息后,可登录平台时时查看办理过程,办结后可直接收到结果回复,实现了服务企业工作全过程平台监督、企业监督,收到良好效果,得到企业点赞,企业因对服务工作充分肯定而主动在平台上评价“五星级”好评29条。
(二)关于让经营主体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建议。一是持续推进《保山市领导干部挂钩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制度》落实,按照“开展一次调研,召开一个座谈会,制定一个工作方案,解决一批实际问题”的工作要求,2024年全市32位厅级领导挂钩服务64户重点企业,共开展调研或入企帮扶110人次,调研相关企业157户次,协调帮助解决有关困难问题55件;76位市直单位主要领导挂钩帮扶7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共开展调研或入企帮扶246人次,调研相关企业246户次,协调帮助解决有关困难问题90件。二是制定了《保山市服务企业特派员工作方案》,对辖区内“四上”企业和成长性好的重点中小微企业实现挂钩联系服务,从市、县两级经营主体行业主管部门在职在编干部中选拔了801名懂经济、熟政策、有技术的干部挂钩联系企业1493户,特派员通过面对面沟通或电话、微信等方式每周至少与挂钩服务企业进行1次沟通,倾听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当企业的政策“宣传员”、问题“收集员”、发展“参谋员”、办事“协调员”,截至5月底,特派员共收集企业诉求714件,办结527件,办结率73.81%。同时,配套出台了《保山市服务企业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特派员信息库和企业服务档案,实施动态调整,确保服务不断档,工作有激励。三是充分利用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定期开展民营企业运行状况季度调查,形成分析报告,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四是组织民营企业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等各类座谈会,让经营主体直接参与涉企政策的制定,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关于建立经营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的建议。一是认真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设置既可直接点击进入又可扫码的专窗、微信推送投诉举报及问卷调查二维码至各类经营主体,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窗口摆放问卷调查二维码等多种形式,鼓励并动员经营主体主动参与评价营商环境。二是持续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2024年共组织500户民营企业对省级28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市级26个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评议,满意率逐步提高,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全国工商联抽取96家企业参与“全国工商联2025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工作”,让经营主体直接为我市营商环境测评打分,助力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省对市营商环境考核,企业满意度调查保山在全省排名靠前。
(四)关于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建议。一是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按照全省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二同”工作要求,截至2025年5月,全市共承接省级推送的县级及以上政务服务事项8540项,其中,行政许可3844项、行政确认962项、行政奖励85项、行政给付218项、行政裁决38项、行政处罚12项、行政征收545项、其他行政权力730项、内部审批21项、公共服务2085项,均已按要求规范完善实施清单,发布标准化办事指南。二是不断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受理、同标准办理。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新模式和“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只跑一次”就能办成事、办好事的目标。市级28个部门的667个政务服务事项集中纳入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范围,让群众从“一事多头跑”变成“一窗办多事”,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无缝衔接”转变,兜底解决部门各自“摆摊设窗”带来的窗难找、反复跑、脸难看、排队长、办事效率低等问题。2025年1-5月,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共受理办件6616件,其中,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接件1783件,分领域综合窗口接件4795件,上门帮办代办38件,共开展“导办咨询”“帮办代办”18021人次。
(五)关于加大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问责查处力度的建议。持续深化清廉云南建设,开展服务企业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紧扣《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2025年工作任务清单》,在促进市场竞争、打通要素堵点、提升政府诚信、优化政务服务、破解融资难题等方面持续用力。一是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领域专家和代理机构监管。组织招投标行业320余人开展招投标“以案释法”专题培训会,不断提高评标专家的评标能力和职业素养;共审查工程建设项目115个、政府采购项目29个、综合交易项目40个,抽查招投标项目45个。二是纠治欠款、承诺不兑现等政府失信问题。持续整治政府拖欠中小企业账款,2023年、2024年的存量投诉件已经全部办结,2025年新增的12件投诉件(2件办理期限中),应办结的10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持续抓好“内卷式”招商问题整治,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规范招商和项目实施领域突出问题专项行动问题清单累计61个,已整改完成60个,整改完成率98.36%。三是开展2025年集中整治第一轮专项监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求,保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标准不降,大纵深推进集中整治,制定《2025年度集中整治第一轮专项监督工作方案》。2025年4月,启动第一轮监督检查,重点围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高龄老人和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待遇保障、涉残领域、规范全省招商和项目实施领域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共发现问题135个,问题线索94件。
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成昊 0875-313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