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提案(第05030122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您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客观准确,提出的建议比较可行,我局在收到提案后高度重视,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了专题调研,现结合实际,主要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一)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为加强政府的激励引导,全方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通过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部合作资金等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26171人次。
(二)强化“就业增收”导向抓培训。牢固树立“培训+就业”导向,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扩大技能型就业,在补贴性培训中不断加大技能等级类和专项能力类的培训的占比。2023年,共计取证人数为20191人次,其中:技能等级证书15971人次,专项能力证书4220人次,占补贴性培训人数的61.64%。
(三)围绕重点产业抓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加强培养我市重点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将我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上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23年度保山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包含电子商务师、咖啡师等22个职业(工种)。2023年,取得证书的职业(工种)培训情况为:养老护理员1428人、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1291人、电工1269人、中式烹调师1261人、健康管理师922人、中式面点师591人、动物疫病防治员579人、重冶火法冶炼工(重冶火法精炼工)540人、保育师534人、电子商务师533人、保健按摩师(脊柱按摩师)459人、家政服务员(家务服务员)398人、咖啡师353人。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近年来,全市人社部门采取调研、走访等形式深入乡镇、村(社区),依托各级各类招聘会,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政策宣传力度,把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村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2023年以来,全市线上、线下共开展招聘会149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57651人次。市人社局有关业务科室到市直相关部门、县(市区)、乡镇开展业务指导、政策宣传及专题调研150余天(次)。
(五)加强各行业及主管部门之间的统筹。为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培训资源优势,2022年,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进一步统筹培训资源的有关文件,加大对各有关部门培训工作的统筹力度。如:与总工会协调联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打通技术工人成长上升通道,培训企业职工512人次;与乡村振兴部门协调联系,加强对脱贫人口的培训,培训脱贫人口6833人次;与商务部门协调联动,联合开展农村电商方面的培训,取得电商相关证书306人次;与卫健部门协调联动,联合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方面的培训,取得育婴相关证书13人次;与民政部门协调联动,联合开展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取得养老护理员相关证书526人次;与农业、林草部门协调,加强咖啡、茶叶、石斛等农特产品技能人才以及护林员的培训,取得相关证书8000多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培训在促进就业增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存在你们提出的三个方面的不足,今后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
(一)加强跟踪问效,进一步精准服务劳动者的培训需求。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培训的跟踪问效:一是通过加强对村、社区人员的素质提升,建立属地的技能人才信息库,摸清基层市场和个人培训需求,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切实提升培训的精准度;二是通过省、市级“数字”平台,打通职业技能培训与个人就业培训需求、市场招聘需求之间的信息沟壑,科学分析他(她)们的实际需求,将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与当地社会经济和劳动者未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三是大力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充分发挥各产业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和院校教育培训优势,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适应产业变革、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目标,采取“产教融合、企校合作、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在企业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四是加强与农业、林业、工信、文旅、商务、发改等八个产业链群专班牵头部门的沟通协调,围绕我市十六个产业链群技能人才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统筹各部门培训资源,为我市各产业发展精准培养技能人才。
(二)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意愿。一是依托互联网、各类新媒体、招聘会、深入基层调研等形式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农村劳动力通过技能致富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农民通过典型事迹,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二是依托各类技能竞赛平台,积极宣传竞赛中涌现的优秀技能人才典型,让更多人看到技能带来的成就和荣耀,引导广大农村劳动力认识到技能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投身技能培训,提升自身能力。
(三)加强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理论和实操内容,严格落实实操课时不低于总课时50%等政策要求。二是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个人就业培训意愿,围绕绿色硅、康养护理、特色种养殖、咖啡、石斛、宝玉石等产业,科学的设置培训工种。三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确保培训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此外,引入行业专家、企业导师等优质教学资源,提升课程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四是鼓励培训机构提高实操教学比例,进一步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把培训开展到产业链上、生产岗位上,确保培训后“拿得出技能、走得上岗位”。五是建立科学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加强与企业和学员的沟通互动,及时了解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培训方案。
欢迎段红丽委员继续一如既往的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关心、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