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山市人社局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等内容,认真履职尽责,通过抽样对不同门类和行业进行企业薪酬调查、统计分析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发布最低工资等各种形式,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水平,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调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劳动者工资得到有效保障。2024年10月1日起,全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地区类别,我市及时进行调整。隆阳区、腾冲市划分为二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92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9元/小时。龙陵县、昌宁县、施甸县划分为三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77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8元/小时。通过发文,在网站、微信号公示,在保山日报、保山新闻网、新闻客户端等媒介宣传等方式,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不留死角。结合调整情况,及时在受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包括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抽样对企业和不同岗位基层一线员工代表进行最低工资评估问卷调查,安排专人对选取企业逐户进行指导,有44家企业参与答卷,涉及职工732人,参与企业和职工均表示赞成和支持。对企业稳定就业,提高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开展企业薪酬调查,促进企业合理协商工资报酬水平。根据统一部署,我市每年以行业为分层依据,按照企业人数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抽取企业样本,对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人工成本情况、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报酬情况开展薪酬调查,2024年,保山市企业薪酬调查下发样本420户(其中部级样本178户,省级样本242户),分别对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等18个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开展薪酬调查,经筛选,得出有效样本企业371户,职工36844人。县级、市级、省级分级审核,由省人社厅统一报送到人社部,通过统计分析不同行业企业人工成本情况和不同职业劳动者工资报酬情况,对企业调整生产经营、与劳动者合理协商确定工资报酬水平提供数据参考。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薪酬调查,促进新业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范畴。与交通运输、邮政等部门对接联系,深入平台企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平台在线时长、实际服务时长、全年劳动报酬等薪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涉及网约客运类80人、网约货运类104人、网约家政类13人、即时配送类902人,共调查新业态劳动者1099人,通过调查,对当前我市新业态劳动者薪酬情况进行了解掌握,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在薪酬调查过程中大力开展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政策宣传,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内容》(简称“三指引一指南”),明确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范围,全力通过各种途径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开展高原特色农业薪酬调查,促进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深化。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接联系,对区域内高原特色农业开展薪酬调查,确定隆阳—咖啡、施甸—蓝莓、腾冲—鲜花、龙陵—石斛、昌宁—茶叶等高原特色农业为调查范围,调查包含企业用工和合作社/种植大户两大类。其中对高原特色农业企业391名劳动者的用工形式、合同类型、在岗月数、工资报酬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合作社/种植大户对547名劳动者的全年工作天数、培训取证情况、日薪或单件工资薪酬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掌握了解我市高原特色农业目前薪酬情况,将企业和合作社/种植大户内部与外部的薪酬水平联系在一起并加以对比,促进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深化。
加强工资分配指导和服务,促数据参考为“真金白银”。人社部门主动深入企业加强劳动用工指导,帮助企业查找工资报酬等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有效帮助企业提升自主预防和化解劳动风险能力。同时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有效激发技能人才创新活力,形成企业发展需求和技能人才诉求之间的有效平衡。结合每年的企业薪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出我市目前不同行业企业人工成本情况和不同职业劳动者工资报酬情况,出台了《2024年保山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及时在各级人社网页上进行公示,使企业管理者决策有了客观的数据支持,了解了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促使企业内部薪酬水平市场化,有力健全了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对企业劳动用工指导、风险摸排、动态监测等工作中,涉及企业薪酬时,人社部门结合所属企业的行业人员工资价位和企业职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进行反馈,指导企业运用集体协商机制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实际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使数据参考切实变成“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