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2020年,施甸县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阶段,又逢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面对重重考验,施甸县干、群、企同心,汇聚就业扶贫合力,巩固脱贫成效,打造家门口饭碗,让贫困劳动力端稳端牢“饭碗”,托起稳稳的幸福。
就业不用去远方,家门口就有好工厂。7月5日,我县又一个家门口饭碗诞生——云南晟睿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工生产运营,这是我县在搬迁安置点建成的第3个可吸纳800人就业的扶贫车间。该车间在县人社局、县住建局等多部门合力协作下,建厂、招工、培训压岔进行,历时1个月建成。据公司生产经理谢进介绍,车间主要生产高频变压器、开关电源变压器、磁环线圈、滤波器、电感器等磁性元器件,长期为光宝集团、三星集团、富士康、力信兴业等制造业提供各类电子产品。
走进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列列统着蓝色工作服,戴着白色的指套的工人们飞速的绕线圈、套胶管,在排排机器面前有序忙碌着。“如果自己去外面打工,工作倒是不难找,但是不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在这里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里。”施甸县姚关镇的搬迁户蒋建梅羞怯地说。去年,她家从姚关镇杨美寨村搬到了施甸县小高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蒋建梅在了解公司福利后,更加坚定了到扶贫车间上班的想法,她说:“公司除了底薪和提成之外,工厂提供中午饭,有小孩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上班期间可以接孩子,在上班时间孩子不能脱身的可以带孩子上班,公司还专门找老师帮助教育、托管。这种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幸福日子我非常满足。”
像这样享受家门口就业便捷生活的不止蒋建梅一家,张卫龙夫妇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份子。他说“我们现在住在小高层安置点,房子比原先在老家的土木房安全、舒服,在这里上班也不累人,可比原来在老家养猪轻松多了!”据了解,他们夫妇是从酒房乡小寨村搬迁来的建档立卡户,因先天身体原因(残疾四级)不能从事劳动繁重的农业生产,在老家主要靠养猪生活,经济收入单薄且不稳定。通过我县就业帮扶,他们夫妻现在都在扶贫车间稳定就业。
据悉,车间在6月就已经在宣传、报名,现已有500多人报名,车间实行分批上岗,目前上岗200多人,车间前两个底薪2000元,建档立卡户每月有500元的补助,两个月学成后实行计件工资。
就业扶贫是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之举。近年来,施甸县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大力发展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能搬得出,又能稳得住、能致富。为实现更多人就业增收,摘掉穷帽子,奔赴小康路,施甸县人社局始终坚持鼓励外出务工“走出去”就业、依托产业发展“带起来”就业、建设扶贫车间吸纳“留下来”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起来”就业以及落实扶持政策“稳起来”就业相结合的扶贫路子,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注入了持久、强劲的动力,迸发出贫困地区决胜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